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要知道,昆仑资本是中国石油专门投资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资本运营平台,主要通过财务投资发现战略投资机会,以打造中国石油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而此次昆仑资本一出手就是向一家核聚变公司投了数十亿,如此看来,中国石油庞大的业务版图里,又将新添“核聚变”这一傍身利器。
中国石油选择投资的这家核聚变公司,核实力不容小觑。据了解,聚变新能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
而等离子体所是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已先后建成了多个核聚变重器,像常规磁体托卡马克HT-6B、HT-6M,我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超环”(HT-7),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中国石油第一次踏足核聚变领域。在去年9月召开的中央企业可控核聚变领域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石油作为18家央企中唯一一家石油公司罕见出席,释放了其入局核聚变的信号。
02
无敌的核聚变
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都由一种叫做“核聚变”的反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单从能量来看,聚变每公斤燃料产生的能量大概是裂变(用于核电站)的四倍,石油或煤炭的四百万倍。
而且核聚变反应不会有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像核裂变一样产生高放射性、长衰变期的核废料,这是因为,一旦核聚变装置出现故障,反应就会停止。可以说核聚变能是真正用不完、清洁、安全的无敌能源。
因此,如果可以建造出“人造太阳”这种装置,将像太阳一样发生连续核聚变反应的这套模式在地球上复制,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届时都将为之一变,无论是传统能源煤炭石油,抑或是新起之秀光伏、风能,在核聚变能面前都将瑟瑟发抖。
然而,不像太阳的核聚变是通过自身强大的引力实现的自然现象,在我们这颗星球上要想模拟出太阳的环境难于上青天。
对于这一终极能源,人类从初识到研究它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但遗憾的是,虽然不可控核聚变(氢弹爆炸)早早就实现了,但能够为人类所用的可控核聚变却迟迟搞不定,现在仍然在艰难探索中。
可控核聚变难点在于如何控制和自持,核聚变要实现自持燃烧和稳态运行的条件极为苛刻,一是温度要足够高,使燃料变成超过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二是密度要足够高,这样发生碰撞的概率才大;三是等离子体在有限的空间里被约束足够长时间,让它们抵抗排斥力、相互碰撞,并实现净能量输出。
这里面的挑战各种更是一个接一个,包括要应对上亿度等离子体带来的极端热负荷、中子辐照引起的材料肿胀和变脆,以及高速等离子体流对材料的侵蚀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等。
03
掀起投资热潮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可控核聚变领域仍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2022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2023年4月12日,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403秒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时长新纪录,对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算力猛增,有望助力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维持,像DeepMind最新研究用RL算法,将等离子体形状精度提升65%;还有高温超导体等先进材料的不断发展,使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成本与建设周期大大降低,洪荒70全部磁体系统就都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加工建造,尺寸小、成本低,具有商业化发电的潜力……如此种种都加快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
过去十年间,有超过60亿美元的投资涌入核聚变领域,涉及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等各国聚变公司。近两年资本市场融资更是屡创新高,并且,投资主体也由政府逐渐转向私人投资。
截至2021年聚变企业共获得18.7亿美元的投资;截至2022年总投资额达到了48亿美元,一年间新增近30亿美元,已超过2021年前累计数额;截至2023年总融资额为62亿美元,其中私人投资额约59亿美元,远超过政府投资额。
海外方面,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已经对核聚变企业Helion Energy投资了3.75亿美元,并担任其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杰夫•贝索斯在内的亿万富翁也都掏腰包真金白银支持核聚变公司。
我国的能量奇点、星环聚能、聚变新能等也都获得数亿至数十亿不等的投资,背后亦出现了中国石油、米哈游、红杉种子等各行大佬。
此外,世界各国也出台了一系列聚变政策文件,以支持聚变技术在本国的发展。
美国能源部发布《聚变能源战略2024》,支持“聚变能源十年宏伟愿景”实施。
我国也加大了对于可控核聚变的政策支持,2024年1月,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
虽然在可控核聚变这条路上,至今还没人看得到尽头,问就是苦涩一笑“永远还差五十年”,但即便它是如此的遥不可及,也丝毫没有浇灭一点人类探寻这个无敌但难搞的“终极能源”的兴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0857)]宣布,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形势变化,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深入推进炼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质量,着力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大力提
3月10日,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千瓦集中式并网发电项目——青海油田乌图美仁凯驰100万千瓦光伏电站今年上网“绿电”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油气田绿色转型发展迎来里程碑式新跨越。青海油田乌图美仁凯驰光伏电站是格尔木燃机电站重启及配套新能源项目中的光伏部分,是青海油田做实新能源推
3月14日,中国石油集团与山西省政府在太原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签署后,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会见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唐登杰,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就深化合作进行交流。戴厚良感谢山西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石油驻晋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国石油将深入贯彻落实习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这是继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后的又一重磅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文件,将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炼化行业是氢能生产和消纳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清洁低
近年来,中国经济与国内运输部门经历了重大转型,这一转变使得2024年国内对汽油、喷气燃料和柴油等常见石油燃料的需求出现了小幅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这些石油燃料的总消费量约为每天810万桶(mb/d),较2021年的水平降低了2.5%,仅略高于2019年的水平。(来源:能源新媒文/能源杂志)随着中国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0日,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千瓦集中式并网发电项目——青海油田乌图美仁凯驰100万千瓦光伏电站今年上网“绿电”突破1亿千瓦时。据了解,目前,该电站已完成电力业务许可证办理工作,3月1日全面由试运转为商运。3月5日,电站首次与青海省内两家企业签订4000万千瓦时“绿电”协议,在
2月24日,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南昌会见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双方就深化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戴厚良感谢江西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石油驻赣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国石油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5日,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储能逆变升压一体机中标结果公布,项目合计采购储能逆变升压一体机112MW,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1970.8万元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0.176元/W。据此前发布的中标候选人公示,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为第二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1986.4万元,折
中国石油集团2月20日宣布,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这是我国在“深地”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这口超万米深井还创下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7日,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风电场——吉林油田昂格风电场上网电量突破3亿千瓦时。据了解,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于2024年9月30日正式投产运行,是中国石油和吉林省单体规模最大的上网风电项目,所产绿电全部外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分公司与四川石化及四川石化园区运营公司正式签署工业氢气专供管输合同,标志着该公司在四川地区首个氢气管输业务全面启动。这也是西北销售继玉门管输氢气业务后,布局的第二个氢气管输业务。去年,西北销售抢抓氢能产业发展的契机,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调研
3月25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上涨。截至收盘,常辅股份以30%涨幅涨停封板,天力复合涨超20%,哈焊华通、中洲特材等封20%涨停板,中国核建、中国核电等纷纷红盘。消息面上,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进展。近期,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
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回到现实,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新一代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当前我国核聚变研究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未来核聚变能源将与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形成怎样的能源架构?在核聚变能研发过程中,中国如何统筹“国家队”与市场力量……今年“两会”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
中国核电2月28日公告,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10亿元。该事项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尚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根据测算,本次对外投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但不会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1月)(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作者:杨永明)本期核心观点❖近期,泰国、波兰等国相继进入核电领域。其中,泰国计划将核电纳入2037年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波兰政府则批准了高达147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该国的首座核电站。老牌核电大国也不甘落后,1999年以来法国首
2030年代初的某一天,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附近的一座新建发电厂,工程师将按下启动按钮,引发与太阳核心相同的反应。(来源:能源新媒作者:能源杂志)在一个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机器中,氢同位素将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碰撞并聚变成氦。这一过程将产生400兆瓦(MW)的清洁稳定电力,足以满足一座小
Euractiv网站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是否在核聚变领域超越欧洲、美国和日本?核聚变,即结合原子核以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长期以来一直被誉为最终的清洁且几乎无限的能源。欧洲在这项研究中取得了早期的领先,并凭借在法国的宏伟ITER项目保持了这一势头。近年来,美国也在核聚变研究方面加大了力度,这
11月29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包层屏蔽模块全球首发仪式在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重机举行,首批48件包层屏蔽模块以水陆联运方式发往法国,兑现国际承诺。ITER计划被称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实施,位于法国卡达拉舍,将模拟太阳内部
据Euractiv网站报道,全球范围内,对核聚变这一承诺的关注度日益增加。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视为能源生产的“圣杯”,有潜力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在欧洲,法国的ITER项目以及其他项目一直在获得大量的投资。然而,前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Draghi)在其关于欧洲竞争力的最新报告中写
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启动新一轮物理实验,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系统首次投入使用。真空室烘烤是装置运行的关键一环,数字孪生系统为该过程装上“超级眼睛”,在虚拟空间构建一个和物理实体完全一样的数字模型,实现对真空室烘烤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精准监
2024年11月4日,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了真空室模块坑内组装(SMPA)合同。这是继2019年9月30日签署的主机安装合同、2024年2月29日签署的真空模块式组装合同之后,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的第三份重大合同。该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中核集团与ITER组织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再次彰显了中核集团在
3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0857)]宣布,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形势变化,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深入推进炼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质量,着力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大力提
3月23日中国石化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业绩要点✧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7万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89.4亿元,每股盈利人民币0.404元。公司注重股东回报,预计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286元(含税),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后年度利润分派比例达到75%。✧油气当
3月20日,上海石化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年度营业收入871.33亿元,同比下降6.3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7亿元,扭亏为盈。2024年,全年累计加工原油1,334.58万吨(其中来料加工148.63万吨),同比下降5.48%,生产成品油864.98万吨,下降0.19%;主体商品总量1,174.19万吨,同比下降5.98
熟悉新战略的消息人士周一表示,预计英国石油(BP)本周将宣布一项重磅消息:该公司将重回石油和天然气主业,放弃“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20倍”的目标。BP本月早些时候承诺从根本上重新调整其发展战略,因为其遭遇多年来最低的年度和季度利润打击,寻求重振其股价,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BP
石油公司从炼油厂赚取的钱越来越少,全球石油需求正处于转折点。(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根据日前公布的财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和道达尔能源五家公司2024年总利润比前一年减少了200亿美元。英国石油(BP)全年利润同比下降35%至89.15亿美元,公司第四季度利润更是同比大跌61%至1
吉林油田:“三大篇章”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截至2月7日,吉林油田320支作业施工队伍已全部复工复产,生产经营呈平稳有序态势。连日来,吉林油田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千万吨级绿色能源企业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三分天下”升级版,开创老油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续写“松南效
2024年,中国海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建设,能源供给能力再上新台阶、经营业绩再创新佳绩、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换发新气象,以实干实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
2024年,中国石油的新能源业务开启了狂奔模式。(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近日,中国石油又又又成立了一个新能源公司。消息是这样的,天津津嘉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日在天津注册成立。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天津市津嘉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持股51%),另一个是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中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涌动,传统油气企业正踊跃投身新能源领域,谋划新路径,拓展新版图。这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当前,世界各国基于成本效益和环保效益制定碳减排目标,推动能源结构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杠杆作用下,加速向低碳低成本、绿色高回报优化转型。油气行业因背负“碳排放大户”之名,在日益收紧的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强油气上游领域与新能源新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新能源和低碳负碳产业发展,探索形成多能互补的新模式。在《方案》的指导下,油气企业牢牢抓住绿色转型机遇,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
近日,四川省发改委就《关于油气企业激励配置新能源资源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指出,为推动实施《加快推进多能互补电源建设的激励措施》(川发改能源〔2022〕721号),细化明确油气企业激励配置新能源资源有关工作要求,促进天然气发电项目加快建设,结合四川省实际,省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