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海南十三五规划:推进生物质发电、余热余压发电等项目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全文)

2016-03-29 16: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生物质发电海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加快研发和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海南建设研发基地,建设省部共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海南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优化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方式。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30家以上;支持创建100个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支持创建3个国家级或省级创业型城市。

第四节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围绕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低碳制造业、海洋产业等重点产业,更大力度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以多种形式联合引进高层次人才,以人才为纽带促进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立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库,吸引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回海南创业。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通过组织开展“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15人才工程”的评选,选拔并培养一批职业道德优良、学术技术领先、业绩突出的各行业各领域带头人。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特色鲜明、体制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充分发挥各类智库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推进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强化应用对策研究,推进具有海南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解决好社会科学领域各类领军型人才短缺问题。支持省社科联(院)一体化建设,支持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高端智库。

优化人才发展政策和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发挥人才创造性的社会氛围。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科研经费使用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提高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期权等产权激励机制。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充分发挥季节性、候鸟型人才的作用。健全人才向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和艰苦地区流动机制。

第四章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第一节 高水平发展旅游业

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加速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创新旅游业态与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富有魅力的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进旅游与免税购物、医疗康体养生、演艺娱乐、邮轮游艇、高尔夫、文体会展、婚礼节庆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旅游+”,强力优化旅游环境,努力建设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2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过夜游客人均停留4.2天,过夜游客人均消费3500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50万,带动间接从业人员达200万人。

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统筹优化旅游景区、度假区空间布局,把打造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要素、开发旅游线路、建设旅游景区景点与海岛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全域化、精品化发展旅游,逐步实现旅游景区、度假区由“点状”到“带状”的转变。积极稳妥开放开发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研究制定中部山区热带雨林旅游项目开发政策和操作原则,深入挖掘红色、温泉、民俗等旅游资源。依托西线高铁,积极开发西部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山海结合、渔村渔港、特色文化、工业厂矿等景区景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各类型的旅游综合体和海洋、航天、电影等主题公园。

构建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培育壮大海洋旅游,提升丰富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海南本岛到西沙邮轮旅游航线,适时开通一程多站的南海旅游线路。积极发展康体养生旅游,开展中医医疗旅游,深度开发温泉休闲度假产品。大力推进文体旅游,大力开发海上体育休闲项目。积极打造会展旅游,将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建设成为定期定址国际性旅游论坛,打造一批旅游品牌展览。加快发展特色城镇和乡村旅游,开发休闲农业创意产品,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十三五”期间,建成5个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特色旅游风情小镇、300家金牌农家乐、1000个乡村旅游点。积极稳步推进森林生态旅游,科学规划和建设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七仙岭5个森林国家公园,开发建设森林观光、度假养生、运动探险、野生动物观赏、雨林科普等森林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购物旅游,扩大免税购物政策及其效应,在额度、品种、对象、方式、经营主体管理上,争取更多政策。提升购物旅游水平,培育开发海南本土特色旅游商品。积极推动航天科技旅游,推进工业、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园区融入旅游元素,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商品加工。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进一步开发和丰富婚庆旅游产品,打造以美丽、幸福和爱情为元素的海岛婚庆旅游品牌,建设海口、三亚、三沙、琼海、东方低空飞行试点基地,至2020年,实现重点旅游地区的通用航空起降服务全覆盖。依托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标准化自驾车房车露营地,打造环岛房车露营旅游线。

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拓展旅游空间和参与度,促进旅游发展模式由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向全域旅游转变。加大旅游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快建设旅游大学,加强全省群众性的旅游服务素质培训,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进旅游产业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设立境外旅游推介机构,逐年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财政投入,统筹各类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建立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金融和税收支持,优化土地和海域利用政策,保证重点旅游项目的用地、用海。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推进环岛铁路、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疏通全省无障碍旅游交通网络。改善进出岛旅游交通的便利性。加快旅游景区、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到2017年底,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1000座,确保全省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免费实用、管理有效”标准。加快全省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2020年前建成海南省游客集散中心,实现全省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全覆盖。构建多层次旅游保险体系。

加强旅游市场治理管理。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诚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加强对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餐饮点、旅游购物点等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管理,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实施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开展旅游市场安全、质量、秩序大检查和打假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旅游市场。

第二节 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坚持把农业作为农村奔小康、特色城镇化及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撑不动摇。高标准建设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天然橡胶基地、海洋渔业基地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五基地一区”,力争五年内创办100个高标准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海南富足农民、服务全国的王牌产业。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做精做优冬季瓜菜产业,实施标准化菜田改造,健全集约化育苗和综合服务体系;推广高端水稻品种,在西北地区发展晚稻制种业;调减甘蔗种植面积;巩固农垦200万亩核心胶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热带作物和水果;积极推动咖啡、腰果特色产业种质资源保护和恢复性发展;积极发展热带花卉种植;发展花梨、沉香等珍稀林木培育种植。调整畜牧养殖结构,生猪年出栏量满足岛内消费需求,引导发展牛、羊、奶、蛋等自给不足品种,做到禽蛋自给充足,填补奶牛业空白。健全现代化畜禽良种体系、新型饲料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林下立体种养业。实施畜禽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地力改良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支持屯昌县推进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大品牌整合、培育、宣传、营销力度,办好“冬交会”等品牌会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推广陵水县工厂化生态绿色蔬菜模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示范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园区和市场建设,以热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为重点,培育一批骨干加工企业,加快建设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园区,支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企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打造农业互联网小镇、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培育电商平台以及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打造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智能农业新突破,鼓励企业参与“网上菜篮子”工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深入开展琼台、琼非以及与东南亚农业合作,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农业圆桌会议、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建设中非农业合作研究院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及一批优质高效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旅结合、农旅融合。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和培育行动,丰富产业形态、打造产业集群、推出精品线路。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推动种业创新,以国家南繁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本土种业龙头企业,建设繁育推一体化的国家种业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航天育种基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农业企业,探索以专家团队为支撑,以农技推广组织为纽带,以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的农技创新推广模式,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和农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等系列农业科技行动计划,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劳动者素质。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采取托管、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入股等多种形式集约土地要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好关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各类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劳务用工等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技术推广、集约化育苗、有机肥推广、第三方农产品质量检测、田间废弃物回收等生产性服务组织。

加大农业支持与保护力度。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总量、整合资金、创新模式,通过设立担保基金、贷款贴息、股权投资、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加大农业用地保障力度,在“多规合一”框架下,规范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保障农业基地的用地。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政策,建立财政与金融保险支农联动机制,研究成立农业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海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