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时 中国的关注点在哪里?

2016-04-26 16:49来源:腾讯网作者:杨津涛关键词:核电建设切尔诺贝利大亚湾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今乌克兰北部地区)的一个反应堆爆炸,核泄漏造成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被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这是至今为止,人类在和平利用核能过程中,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事故。事故对30年前刚刚起步发展核电的中国,也造成了多方面的冲击。

爆炸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安全冲击:中国多数地区受到轻微核污染

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对发生原因、影响,以及救灾、善后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报道。1986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引用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西拉耶夫的话法,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主要危险已经过去”;同时发表公告,“苏联西部边境地区的放射性情况正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的放射强度没有变化”。但此前监测发现,东亚地区的放射性底本增高,雨水中也含有放射性裂变物质。

核工业部安全防护卫生局编的两本资料集中,收录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各地的环境监测报告。科研人员对空气、沉降灰、雨水、水库水、植物、土壤,以及国外航线上的尘埃样品分析后认为,“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随高空气流,于5月2日前输运扩散到北京地区上空……其他监测点所在地区也先后受到影响”“此事故对我国西、北部影响较大,南方影响较小”,所幸“这次事故对北京地区公众所产生的有效剂量负担小于我国规定标准的千分之一,因此其影响是轻微的,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至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将以上情况告知公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产生的一部分放射性烟云进入高空平流层,并于4月末至5月初飘至我国上空。各地环境监测分析表明,苏联核电站的放射性释放事故,对我国大气环境和整个国土影响轻微,对公众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1986年5月3日,穿着防护服的消防队员正在清洗一辆在东德边境的西德汽车,这辆车在波兰被沾上放射性尘埃

舆论冲击:媒体很关注苏联如何兑现其新闻报道“公开化”的口号

1986年2月,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要求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实行“公开化”原则。中国方面非常关注,在这一新政策下,苏联政府如何报道切尔诺贝利事件。此前的1957年、1974年、1983年,苏联三次发生核事故,“不但自己从未报道,而且对西方所说的一切都一概不予承认”,以至塔斯社声称,“苏联核电站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是第一次”。对于切尔诺贝利事件,苏联政府也是在无法隐瞒后,才逐步披露。

中国媒体有文章评论,“苏联报刊舆论多年来一贯报喜不报忧。这次事故也是在国外先有强烈反应、国内已引起严重后果之后才公布的……这说明27大通过的‘公开化’方针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对比过去苏联对核事故的消息封锁,这次能较多地公布核电站事故情况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同时有人发现,“《真理报》还刊登了灾民写来的批评信。对一贯强调保密的苏联来说……可说是苏联新闻报道上的一大突破”。

原标题:切尔诺贝利惨剧 对中国的冲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建设查看更多>切尔诺贝利查看更多>大亚湾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