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成都十三五规划: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主 发展核电、风电、页岩气、储能设备等(全文)

2016-05-13 08:3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成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探索构建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文化、体育、科技场馆双向开放体系,构建属地内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体系育人功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质量评价模式,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体育、美术、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以“一网、两标准、三中心”建设为抓手,全面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基本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智慧教育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民族地区、省内兄弟市州、城乡学校之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构建完善城市终身教育体系。坚持“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显著降低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步伐,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标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贯通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地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高水平办好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大力推进学校更名,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办好成都城市开放大学,促进社区教育。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大地方教育法规、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力度。完善教育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建立重大教育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听证等制度,健全教育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全面实现中小学校“一校一章程”。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第三节 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世界知名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其他国际优质课程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多种方式引进更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深化国际友城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教育战略合作关系。优化和提升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国际教育服务方式和水平,深入实施“留学成都”计划。扎实推进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高水平举办都江堰国际论坛等教育国际会议,整体提升成都城市及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到2020年,全市教育国际化总实现度均值达到80%以上,建设成为中西部领先的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中心。

第二章 提升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9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

 第一节 积极扩大就业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调整就业政策覆盖重点,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构建促进创业、扩大就业、共享和谐的发展格局,完善城乡统筹、部门联动、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服务多样的创业带动就业机制。

 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公平竞争和平等享有公共就业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加强职业培训,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完善面向所有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以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和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为重点,不断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结构,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进一步强化就业援助,深入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援助扶持制度,统筹推进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失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网络建设,继续落实公益性岗位空岗申报和收集制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健全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制度和失业预警监测体系,形成就业与失业调控、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分配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缩小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决定作用,健全符合市场规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健全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制度,突出大病保障功能,规范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经办管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探索将生育保险合并到基本医疗保险的路径和方法。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优化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程序,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快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一体化步伐。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为支撑,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托底线、救急难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标准随经济发展及时调整的自然增长机制,实现社会救助事业与公共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继续落实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政策,实施城乡统筹的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健全临时救助制度。

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租赁型保障房、产权型保障房、租赁补贴三位一体的“租、售、补”住房保障新模式。有序推进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和非成套住宅改造,逐步改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

第三章 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创新优化人口管理,积极发展福利和老年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群体权益,全面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一节 创新优化人口管理

落实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善人口总量调控政策,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和分布,逐步降低人口老龄化率,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生育家庭民生建设,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法定政策、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促进优生优育和家庭幸福。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政策,促进人口性别比例均衡。深化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以及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第二节 积极发展福利和老年事业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发展符合成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改善公益慈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公益慈善政策法规,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组织。积极构建全民共同参与的公益慈善和福利事业发展机制,创新就业优待等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市民争当义工。鼓励支持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依法设立基金会,或在公益慈善组织中设立冠名基金,探索企业留本冠名慈善基金、公益信托等新载体。

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完善县级、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站)等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发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文化、体育及其他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功能。

第三节 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群体权益

进一步完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利益诉求机制以及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依法维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依法保障妇女平等获得教育、就业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强化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强大型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创设良好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环境。积极推进救助管理站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困难人群的社会救助。改善残疾人教育、康复、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加强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培训,保障残疾人权益。

第四章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实施“健康成都”战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到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三大健康指标”达到中西部领先水平。

第一节 推进健康成都建设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落实政府作为办医主体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联体建设,基本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以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卫生计生队伍建设,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管院用”模式和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健全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提升药品检测能力,推进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成都分中心和审核查验中心成都办公室落户。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环境,促进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健全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计划生育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健全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市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郊区(市)县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标准、强化能力”工程,推进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培养中医药名家。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基本形成驻蓉部省级医院、军队医院、市县级医院与民营医院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地位。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疾控系统体系建设,全力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疾病监测、报告和防控。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两癌”免费检查。完善卫生和计划生育执法监督体系,推进卫生和计生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加快血液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医疗用血保障机制。加强“大健康”理念的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疾病防控知识,提升群众科学防病能力。

第二节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立足打造“全国全民健身引领城市、全国休闲运动特色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全面健身运动,加强中小学足球等运动发展,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和服务体系,实现市、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监测体系全覆盖。加强大型体育场馆和专项体育训练设施建设和管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设施,夯实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设施资源。扩大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范围,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完善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培育“太极蓉城”、“棋城文化”等体育品牌,打造体育赛事和活动品牌,积极申办和承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深化以足球改革为重点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足球、网球、篮球等项目职业化发展。

第五章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均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明确人均公共服务设施享有标准及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责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城乡常住人口公共资源分配和享有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全覆盖,优化市域公共资源布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引导公共服务资源向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小城市和农村延伸,加快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养老、文化、卫生、体育、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引导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向基层延伸扩容,促进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事业在城乡区域间均衡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成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