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衡阳市十三五规划:实施区域热电联产 工业燃煤锅炉改造等 重点推进常宁庙前等22座风电场(全文)

2016-06-15 08:5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衡阳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规模经营实体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74、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和经营主体资质,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联合,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合作农场按股份合作形式组建生产经营性公司。加快国土整治,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比重均超过60%。

75、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推进衡阳市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带动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和市场营销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农产品电商销售示范镇、示范村。发挥“供销e家”作用,打造农村电商“国家队”。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农社对接,促进农产品销售。壮大发展茶油等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

76、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产权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行农地承包权、宅基地等抵押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逐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助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第三节  强化现代农业服务

不断完善和增强农业综合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转型提质增效。

77、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围绕重点农产品种植以及畜禽养殖,建设一批筛选育试验基地和育种场、资源场。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深入农村推广农业科技服务。强化农技农机、动物防疫等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推进粮棉油高产、健康养殖、绿色防控、测土配方、超级稻栽培等技术示范推广。健全农村气象站体系,增强气象服务。创建一批科技示范乡、科技示范村,发展科技示范户,加快推广转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78、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业种植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全过程信息化。加快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整合各级党政门户网、政府服务热线、气象“96121”及电信、移动等信息平台资源,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及涉农政策、技术推广、教育卫生、农资市场、金融信贷等信息服务。到2020年,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率提高10%。

79、加强农村金融与风险防范服务。发挥农村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合力,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扩大信贷覆盖面。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支付环境。支持成立以政府控股或参股的县域农业融资性担保机构、农村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增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担保。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农业中小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

80、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加强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改善农民教育培训条件。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创新实用人才培训、“双证制”教育培训、职业农民中职教育培训,加快“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一体化建设,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到2020年,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以上。

81、健全农村市场运行服务。建立农资配送专业公司,发展乡镇、村农资连锁网点,增强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农资经营服务。健全完善农副产品收购网点、交易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支持建设县级“网上供销社”,推进生产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网上交易、支付结算。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

第九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带动城乡一体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推动城镇建设发展与产业布局相配套,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82、推动建设大衡阳都市经济圈。以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周边西渡、南岳、云集、大浦等重要城镇与中心城区互动发展。建成船山西路延伸线,加快完善公共交通,增强互联互通能力。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带动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设白沙洲-云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带,市区-西渡商贸物流、生物医药产业群,松木-大浦循环经济发展带,市区-南岳大衡山旅游经济圈等。支持建设发展大衡山文化旅游城镇带等若干个新型特色城镇带,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

83、促进中小城镇同步发展。推进县城及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管理,配套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中小城镇发展水平。支持耒阳市建设成60万人口城市,加快其他县市县城建设发展,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核心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推进小城镇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农业重镇、商贸旺镇、旅游名镇。到2020年,县级城镇供水厂水质达标,污水处理率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84、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衡阳市区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县城以及城镇人口落户限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支持进城落户人口参加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活动。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到2020年,户籍城镇化率超过28%。

85、推动城镇基本服务均等化。实施居住证制度,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职业病、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提高其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的比例。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和财政保障范围。

图8:新型城镇化空间示意图

专 栏20:重点中心镇建设

工业强镇。水口山镇、大浦镇 、归阳镇、界牌镇、开云镇、松木乡等;

农业重镇。鸡笼镇、渣江镇、白果镇、白地市镇、官岭镇、小水镇、粟江镇等;

商贸旺镇。三塘镇、洪市镇、岳屏镇、茶山坳镇、新塘镇、太和塘镇、柏坊镇、新市镇等;

旅游名镇。南岳镇、雨母山乡、宝盖镇、岣嵝乡、庙前镇、荣桓镇、黄市镇、萱洲镇等。

第二节  打造全省次中心城市

加快中心城区提质发展,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打造现代化宜居新城。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170万,建成全省次中心城市。

86、拓展城市战略空间。按照“东文西商、南工北旅”的功能定位,以 “退二进三”为导向,完善功能片区,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城市“三区四线”管理。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实行“二次开发”,盘活存量资源,有效降低旧城区建筑容积率,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推动新区建设,引导城区加快向外延拓展。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周边区域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拓宽城区空间。

87、大力发展城区经济。推进调规扩区,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沙洲工业园、松木经济开发区、衡山科学城四个经济增长核心引擎。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来雁新城、滨江新区、华耀城为龙头,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板块,提质发展石鼓书院、东洲岛、雨母山,打造文化旅游业板块,推动城区经济加快发展。扶持城市近郊果蔬基地、生态农庄等建设,积极发展近郊农业经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衡阳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