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上海长宁区十三五规划:强化和优化节能减排体制机制 加大新能源利用力度(全文)

2016-06-29 08: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煤电节能减排长宁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推进开放发展,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发挥长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先发优势,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增添新优势。

(一)主动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

主动对接服务自贸试验区改革和建设。主动对接落实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全面复制推广,最大程度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主动用自贸试验区的理念和实践推进长宁自身改革,加大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承接服务业扩大开放、基于企业信用信息的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力度,努力形成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主动服务自贸试验区改革,力争在贸易便利化、航空服务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经验,为长宁自身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化贸易便利化试点区建设。以长宁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34项主要任务为基础,深化与海关、检验检疫的合作,依托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中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升级为虹桥办事处的契机,探索更加符合都市型特征的监管服务举措,进一步扩充机构办事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信用监管、技术监管,提升监管专业化水平。促进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职能部门数据与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和共享。推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级别高的企业优先实施贸易监管的便利化举措。依托保税仓库口岸功能,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创新推广新型贸易监管模式。

(二)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势,以全球化的视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加大产业链高端招商力度,加强对外资增资的服务和支持。鼓励区域内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居住环境和商务环境,不断提升城区国际化水平。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境外投资服务支持等创新举措,有效提升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合作水平。鼓励区域内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区域重点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及经济开发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展面向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都市圈的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的高端服务。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支持区域内企业抓住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机遇,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中加快自身发展。有计划地在全国不同地区发展友好城市(区)关系,推进合作交流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构建协作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加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合作交流。务实推进援疆、援藏、援滇及援青对口帮扶工作。

(三)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着眼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营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经济运行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着眼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率先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服务管理模式。继续简政放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清单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精简前置审批,改进审批方式,完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深化审批告知承诺,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服务管理效能。规范政府机构内部设置,完善职能配置,优化工作流程,形成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透明化方式强化服务管理,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健全政府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效能评估制度,加强效能监察,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和改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统筹联动、放管结合的原则,加快形成依法合规、主体多元、渠道通畅的投融资体制。拓展投融资渠道,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领域支出特别是民生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加快推进所有制经济改革

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服务区域转型发展。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进一步收缩国资行业跨度,推进国资向重点区域、重要功能、优势产业集聚,加大国资在城市更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区服务等领域参与力度。发挥国资运营平台功能,实现国资有序进退和效益提升。推进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鼓励和支持国有经济和其它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支持区属企业集团发掘可上市资源,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符合条件的竞争类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有效制衡的管理机制。建立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实施任期制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完善国资监管方式,推动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实施经营性国资统一集中管理。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体系。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更好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五、推进共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事业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促进人口优质均衡发展

落实上海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要求,统筹人口与产业转型发展、空间功能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71万人以内。加强人口综合调控。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以服务业转型升级调整人口存量,以激发创新活力优化人口结构。加大对群租、非法从业、非法经营等顽症的整治力度,疏解调控人口数量。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男女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需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合法权益。以合法稳定的就业和住所为基础,发挥居住证在凭证享有公共服务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符合条件的外来常住人口。

(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年控制在市下达指标数内,开展职业培训5万人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公共服务、教育培训、权益维护、组织领导等保障体系,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广大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以稳增长促就业。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结构优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统筹做好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调动劳动者和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持续做好在职职工的职业培训。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产教结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加强规模控制,促进同工同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执法监督,保障职工休息和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

(三)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

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弥补薄弱环节,努力形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困难人员的基本需求做到应保尽保。让居民住得更加舒适。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继续做好“家门口工程”、零星地块改造工作和拾遗补缺项目。按照五年150万平方米的总量规模,持续推进售后公房旧小区综合整治,积极探索长效维护管理机制。探索非成套老旧公房改造试点,做好廉租房、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房等住房保障工作。加强物业行业监管及小区业委会工作指导,促使物业服务质量提高。让困难群体生活更好。进一步完善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管理体系,着力做好支出型贫困人群的救助工作。深化“四医联动”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不断提高双拥优抚工作水平,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四)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

深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惠及区域群众,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要求,以“活力教育、成就梦想”为主题,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更加注重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区域教育影响力提升,更加注重教育治理体系优化。推进区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的研究实践,着力探索去行政化背景下基于校长专业标准的培养与发展体系,形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育课程群和多元开放的教师培训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就教师专业发展梦想。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稳妥应对适龄儿童入园入学高峰,完善规划设点布局,提升教育设施功能。推进临空地区小学、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满足适龄儿童入园入学需求。深化小学“快乐拓展日”课程改革。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辐射面。实行“家校共育”计划,促进家校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合作,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建设。落实高考改革要求,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逐步实现区域教师、课程、硬件资源共享。深化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进医教结合,促进特殊儿童发展。加强校外教育,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落实异地新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项目。实施“三好二优”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价激励机制,使好校长、好教师、好学校和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领军力量和活力源泉。打造区域特色教育品牌。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发展,支持有社会知名度的高品质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建设。完善开放融合的区域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学生、社会对职业培训的多元需求。深化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完善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建立长宁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信息公开平台,营造良好的区域终身学习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煤电节能减排查看更多>长宁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