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邢台十三五规划:建设一系列热电联产项目 推进43个工程项目包建设(全文)

2016-07-05 08:1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篇 注重协调发展,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围绕增强发展协调性、均衡性,统筹推动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城乡体系,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不断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邢台发展势能。

第十二章 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一、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

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展以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的国家森林城市、洁净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30万人以上。

(一)优化中心城区发展格局

全面优化中心城区发展格局,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中心城区规模,着力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拉大城市框架,壮大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按照“东西拓展、重点向东,南北提升、两翼齐飞,中心带动、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着力突出向东抓好邢东新区开发建设;同时,向西抓好滨江路两侧开发建设,向北抓好龙岗片区开发建设,向南抓好七里河片区品质提升。

(二)加快建设绿色城市

加强市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坚持以水为脉、以绿为带,重点实施白马河综合整治、七里河下游与顺水河贯通和绿化品质提升、市区沿南水北调景观带建设等工程。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推广立体绿化,打造城市立体绿化景观;结合城市改造,加快实施道路交叉口街角游园建设,实施环市区绿色延伸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干渠西侧绿化和东华路城市健身休闲绿廊建设,分别形成市区东、西部重要的生态景观休闲廊道。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推广绿色建材,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执行率均须达到100%。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按照绿道标准建设改造步行和自行车道。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

(三)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车辆拥堵、城市内涝和集中供热、供气、供水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断头路贯通、市区路网结构优化为重点,实施市区内道路提升工程和改善城市内部交通环境。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畅通邢台”工程,突出抓好公共停车场建设,形成以快速大运量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邢台热电厂、城区电网扩容、中心城区污染处理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等重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广电动公交、电动出租,持续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应用,建设博物馆、城市规划展馆、奥林匹克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体服务设施。

(四)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绿色低碳、精明增长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规范规划程序,强化规划管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切实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城市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强化邢襄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打造成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五)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坚持“为了人而管好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法治城管建设,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作用。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加强洁净城市建设。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宜居度。深入开展城建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市区小街巷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效改善市区市容市貌。

专栏10 中心城市发展重点

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邢东新区、龙岗片区、七里河新区。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一批城市蓄水设施、透水便道、下凹式绿地等具有海绵城市理念的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包29 中心城市发展重点工程

博物馆、城市规划展馆、奥林匹克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体服务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地表水厂、污水厂、消防站、热力管网复线建设工程、邢台沙河热电厂供热配套工程、邢台热电厂供热配套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厂、主要街道未实现雨污分流路段改造、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旧城区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滨江路拓宽改造、钢铁路北延、龙岗大街东延、钢铁路南延、百泉大道东延、快速环线建设等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龙岗山体公园、鹿城山体公园、瀛水公园、中央生态公园等公园建设;牛尾河、小黄河、茶棚沟、围寨河等综合治理,白马河综合整治及游乐园区建设工程,顺水河蓄水工程,南和县城区水系及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七里河下游与顺水河贯通工程,牛尾河防洪蓄水缓洪区邢州湖工程等河道水系工程。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调整完善户籍、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的制度政策,鼓励有稳定就业和收入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县(市)城建设扩容升级,大力培育特色小城镇,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在自愿、分类、有序的前提下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不断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解决新进城人员临时落户问题。到2020年,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积极探索建立全民社会保险登记制度,配合全省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积极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施城乡均等化就业战略,把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公积金保障范围。

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加快建立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促进农民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户籍、公共服务、就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市民化。逐步健全完善我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动态监测机制。

(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实施县城建设攻坚行动。推进县(市)城建设扩容升级,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有效提高城区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培育一批中小型现代城市。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市和县城扩容提质步伐,提高城区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到2020年,沙河、宁晋、清河、威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5万以上,南宫、巨鹿、隆尧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城常住人口达到15万以上,内丘、南和、任县、临城、柏乡、平乡、新河、广宗、临西等县城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争取实现宁晋、清河、威县撤县设市。

有重点的培育特色小城镇。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型、旅游服务型、商贸物流型、现代农业型等各具特色小城镇,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商贸流通服务和支农服务等功能,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提升聚集人口和产业能力。规划建设生态城镇,用好山水资源,构建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生活;规划建设智慧城镇,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为基础,全面整合重构城镇资源与运行机制;规划建设宜居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舒适便利水平;规划建设创业城镇,激活创新要素,优化创业发展环境,使其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联结纽带。持续推进隆尧县莲子镇、任县邢家湾、巨鹿县西郭城等三镇融合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园区协同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发展,合力打造定位明确、功能集中、产业聚集、规模适度的,以现代食品、先进制造为鲜明特色的小城市。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更加积极有为地融入协同发展大局,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切实把机遇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实施分类指导

经济强县,重点在产业转型、做大县城、统筹城乡等方面取得突破,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支持其他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县挖掘发展潜力,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成为经济强县。贫困县,推进生态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增强造血机能,尽快脱贫出列。传统农业大县,在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培育壮大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基础上,推动农产品系列开发和精深加工,提高综合效益。紧邻市区的县,围绕中心城区发展,按照功能分区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尽快与市区融为一体。

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的体制机制。开展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增强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推进威县综合配套和专项改革试点示范,鼓励基层大胆创造,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按照不同的发展基础、基本条件和功能定位,依据经济规模、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县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劳动就业、财政税收、居民收入、生态环境、党的建设、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考核县域发展情况,实行县域发展排名通报制度,并与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用直接挂钩,激励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按照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每个县集中支持一个主业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增强县域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50%以上的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15个以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

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综合抓手,与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业发展统筹推进,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统筹协调推进三类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村庄发展定位定级,按照保留村、中心村、撤并村实施分类指导和建设。

对保留村,一村一策,就地改造。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保留现有的道路、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塑造“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民居建筑风格。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引导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建共享,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对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对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数少于100户的空心村,实施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用于养老或休闲度假;对纳入城市规划的村,结合新型城镇化进行改造建设,一部分改成城市社区,一部分建成城中的美丽乡村。

(二)建设四美乡村

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全面推进农村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厨“五改”,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晋档升级,大力“经营”美丽,确保长久美丽。

环境美。有序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精心设计建设体现地域特色、注重美观实用、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的新民居。扎实办好“三清一拆”、“三水共治”、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实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服务网络、农村邮政设施、快递服务设施和宽带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商品零售、餐饮及其他生活服务网点,形成方便快捷的“居民生活圈”。

产业美。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集中打造一批旅游专业村、特色种养专业村、特色工贸和家庭手工业专业村、电商专业村等产业支撑明显的经济强村。

精神美。坚持科学统筹,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做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具有邢襄文化特色的农村文明新风尚。完善乡村治理新机制,重点建立办事服务站和群众工作站两个平台,让群众好办事,好说事。

生态美。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把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放在关键位置,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以广大农村为载体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突出抓好村庄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乡村生态治理任务,凸显乡村气息和原生态的生态美。

(三)强化政策支持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市、县级美丽乡村投融资平台,利用政策性银行长期低息贷款融资。用好民居改造政策,统筹使用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和节能建筑改造政策,加大民居改造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健全完善股份合作制,推行“六位一体”经营模式,支持村村组建法人合作社和股份合作体,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自然人变法人。加大“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样式)推广力度,对按照村庄规划、民居样式、实施“四新”改造的户,列入联村并建或整村新建中心村示范点给予奖补。强化驻村帮扶,每年开展机关干部选派工作组进村入户帮扶活动。积极竞争申报省级美丽乡村,争取政策和资金的优先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