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邢台十三五规划:建设一系列热电联产项目 推进43个工程项目包建设(全文)

2016-07-05 08:1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七章 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按照绿色化理念优化发展模式,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重点产业、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产业和生态共赢。

一、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域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加快淘汰压减高耗水产业产能,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28.4%。大力倡导生活节水,推广节水器具,推进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持续增加再生水利用量。用足用好引黄引江等客水资源,促进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统筹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格局和结构,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政策措施。盘活低效存量土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突出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煤炭等五大行业,聚焦低品位余热、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尾矿、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电子废弃物、废弃橡胶、废旧纺织品等10种废弃资源,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8大工程。按照绿色化的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加强废旧物品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发展再制造业和再生利用产品。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力争实现50%以上的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

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运用产业化的办法抓生态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造林绿化、矿山生态恢复、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环保服务业。把握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的平衡点,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林业经济、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工程项目包38 循环经济工程及项目

生活垃圾(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工程、再制造产业培育工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工程、低品位余热回收暖民工程、焦炉煤气高值化利用工程、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

任县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项目、河北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四万吨高性能木塑复合新材料生产项目。

第十八章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健全产业、土地、环境等配套政策,引导、规范和约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规划和战略环评,完善政策,推动市及各县(市)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推动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聚集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对禁止开发区域的保护。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严格资源环境生态保护,设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测预警制度,保障自然资本保值增值。

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完善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办法,健全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设,构建和完善全市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严格环保执法,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资源领域违法犯罪。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之间实施多元化补偿。探索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对水流、森林、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完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严格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第六篇 厚植开放发展,抢抓跨越发展新机遇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区域协同开放的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第十九章 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以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着力点,立足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我市“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

一、打造功能齐全的承载平台

积极适应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综合考虑交通路网、资源保障、环境承载等因素,着力提高承接的精准性,分级分类推进一批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规划建设邢东新区,打造全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战略发展平台。与京津共建协同发展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威县˙顺义产业园”、“沙河˙房山产业园”、“开发区˙通州产业园”建设,各县(市、区)加强与京津相关区(县)对接,争取分别与京津共建1个产业园区,利用京津品牌优势开展联合招商,争取央企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入驻,吸引相关产业和协作企业聚集发展。抓好市开发区及河北滏阳、邢台县旭阳、清河、沙河等2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邢台县龙冈等市级开发区,会宁等3家省级物流综合聚集区,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大幅提升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能力。推进“微中心”建设,按照生态环境更优、商务成本更低、生活品质更高的目标,依托主要交通轴线,鼓励和支持一批县(市)城高标准建设定位明确、功能集中、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积极争取好邢东新区列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微中心”。

二、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集中承接与分散承接相结合,明确承接重点、次序、方式和区域,不断创新承接方式,优化承接环境。把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错位发展,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重点承接各类产业转移,推动商务、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一城五星”转移。积极承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和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重点向市区布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研发功能向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邢东新区转移。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型企业、制造业零部件配套加工企业,引导其向我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交通沿线重点产业园区转移。有序承接区域性物流基地等部分第三产业,特别是对严禁在北京设立的信息中心、后台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等机构,重点由商贸物流业发展势头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园区承接,并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品牌营销等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享

着眼于为京津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树立“保障京津、借力京津”的理念,按照“统筹谋划、严格标准、重点突破、联防联控”的原则,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建立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在“一城五星”范围内,划定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空间,构筑“三园八廊”生态网络;以南水北调和京广高铁为轴线,分层次布局一二类工业。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对区域内排污企业实行一体化台账式管理;携手京津开展污染防治技术联合攻关,持续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配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推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共建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

四、完善协同基础设施保障

坚持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着眼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布局,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升级转移需要,全面推动重大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步伐,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生产供应能力建设。配合实施京津冀电力和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构建布局合理、支撑力强、高效智能的能源输配体系。加快骨干电网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我市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复合型、多功能水利网络。加快推进和加强“宽带邢台”和信息安全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支撑服务。

第二十章 全力推进邢东新区建设

以产城融合发展为路径,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实施“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高起点规划、科学化运营、成片式开发、板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邢东新区,打造成邢台市的战略主平台、主引擎和新中心。

到2020年,邢东新区实现跨越发展,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邢东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15%、20%,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新区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产城融合加快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转型升级及产城融合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新兴业态孵化基地。

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理念,合理布局城市产业,推动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三新两特”:“三新”即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特”即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金融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制造设备、通用航空装备、无人驾驶飞机、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为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改造提升和发展壮大以大型工程机械、深井钻机等为重点的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依托电子信息、计算机、新材料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传统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建设全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市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及太阳能应用,加快开发地热能,不断提高新能源消费比例,扩张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建设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晶龙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带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出发展纯电动汽车、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电控系统等,带动邢台汽车工业振兴崛起。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环境监测装备、烟气治理装备、污水处理设备、大宗固废利用、城市矿产和再制造产业,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业。依托邯(邢)黄铁路加快邢台南站铁路货场建设,推进铁路场站综合开发,建设大型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邢台海关和内陆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升大宗散货物流运输功能。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应用,建设一批商贸物流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化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助推特色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的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运营和发展。承接京津金融机构、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劳动力密集的后台服务功能。重点培育市开发区众联科技等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创建河北省服务外包基地;依托好望角物流园,全力打造以总部经济、研发孵化、现代信息服务及服务外包和产业促进服务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基地。

金融及会展业。积极争取将京津金融创新政策向邢东新区延伸,争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京津冀地方性银行在邢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在邢东新区设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创投基金。推进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邢东新区成立民营银行。积极发展期货、资本管理、金融租赁、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在邢东新区举办产业展会、科技展会、销售展会、品牌展会,大力发展会展业。

二、架构科学发展格局

按照绿色隔离、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布局原则,规划形成“一核、两园、四廊、五区”空间结构。“一核”是指高铁片区;“两园”是指中央生态公园和邢东生态公园;“四廊”是指京广高铁、东环城公路、七里河和牛尾河四条生态廊道;“五区”是指邢台经济开发区、任县产城区、南和产城区、现代物流园区及上东片区五个功能组团。

高铁片区、上东片区为邢东新区直管区,规划面积约58平方公里;邢台经济开发区、南和产城区、任县产城区、物流园区为邢东新区统筹发展区。起步区位于高铁片区,规划控制范围约6.45平方公里。

高铁片区。依托高铁站及中央生态公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态办公和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新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产业。

邢台经济开发区。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打造现代产业示范区和聚集区、高新技术孵化区、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任县产城区。邢台中心城市商务副中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的产城融合区。

南和产城区。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及现代农业为主的产城融合区。

现代物流园区。依托邢黄铁路引线,结合铁路货场,打造板块完整的内陆无水港区,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上东片区。包括桥东区豫让桥办事处商住区和上东休闲生态园等。依托中央生态公园,打造现代生态办公和休闲生态示范区。

三、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对整个规划区的管理实行“一区多园,统分结合”的模式,“统”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政策规定、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分”即对于邢东新区直管区之外的统筹发展区,合理划分开发建设管理职责,科学划分责任主体事权财权,各负其责,协同互补。对整个规划区的开发实行“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园投入”的模式,成立邢东新区管理机构,负责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组建邢东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新区直管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投融资等资本运作;吸纳国内外资本、企业以及专业机构,参与邢东新区建设、招商、管理和投资运营。

创新邢东新区政策支撑。支持邢东新区先行先试,把国家及省有关改革试点优先放在邢东新区,支持邢东新区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将邢东新区纳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微中心”;把邢东新区确定为综合管廊示范点、水弹性新区试点、转型升级示范区、大气污染治理试点、塌陷区综合利用示范点。争取邢东新区享受省级行政审批权限,最大限度的为新区发展松绑。争取邢东新区列为国家级土地改革试点,保障新区发展的空间支撑。支持邢东新区金融创新,建立邢东新区投融资平台,为新区开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在新区设立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支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