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湘潭市十三五规划:加强火电行业治理 重点发展直驱型风力发电装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全文)

2016-07-29 08: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湘潭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与潜力,合理划分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域。重点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主城区、产业园区、县(市)城区、重点镇中心区以及城市周边开发强度相对较高、工业化城镇化较发达的地区。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人口加速集聚,成为支撑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点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面积多、农业发展条件好,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的地区,包括11个基本农田集中区,主要位于湘潭县涟水、涓水流域,湘乡市中部和北部平岗地区和韶山灌区片区。实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评价,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的地区,主要包括长株潭“绿心”、湘潭西部生态涵养区及其他区域的生态敏感区、面积大于600ha的林地。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切实保护生态空间,提供生态产品,维系生态安全。

——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历史文化自然遗产、基本农田、蓄滞洪区、重要水源等,重点评价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7、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秩序,形成“一核五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核心主城区。实施“滨江发展”战略,推进湘江两岸开发建设,重点推进地标带动工程、功能提升工程、形象塑造工程、人文提升工程等,提升滨江开放空间活力,着力建设以城市经济、文化服务为主的中心片区。

——九华新城。积极对接湘江新区,加快产城融合步伐,重点推进60平方公里滨江新城建设,抓好商务区、生态风貌区、现代居住区、都市休闲区规划建设,打造长株潭城市群高品质的产业新区和滨江新城。

——雨湖新城。加快推进伏林大道建设和北二环向西延伸,以大学城科技园上新卫星作为核心起步区,带动河西老城区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着力建设以文化、商贸、居住为主的新城片区。

——昭岳新城。依托长株潭绿心生态资源,芙蓉大道及复线、城际铁路站场以及岳塘经开区市场群建设,通过低密度、高品位、保护性开发提升,着力建设区域性特色服务功能片区和长株潭城市群中央花园。

——天易新城。加快推进3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重点打造凤凰路文化发展轴和金霞山-向东渠生态景观休闲带,明晰新城片区、县城服务区、产业区等功能分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综合副城片区,实现与中心城区和株洲的融合发展。

——杨河新城。按照“田园城区”规划理念,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利用集中成片农田等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建设独具田园特色的新城片区,增强对西南腹地的带动作用。

8、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以“一轴一带、一核一圈”为总体架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轴一带”。规划建设“湘江高端创新创业经济轴”和“环线经济带”经济走廊,形成“一轴一带”布局框架。其中:湘江高端创新创业经济轴,依托湘江黄金水道,对接湘江新区,以湘江两岸为核心空间,布局滨江经济。环线经济带:依托城市二环,培育连接长株潭,贯串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昭山示范区、天易示范区、岳塘经开区、雨湖工业集中区等园区以及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济走廊。加强协调发展,构筑区域竞争优势。同时,以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采取“一区多园”模式,统筹环线经济带发展,推进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实现错位发展。

——“一核一圈”。形成服务业“一核一圈”发展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区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通过该区域服务业的高端化升级,引领和带动县域服务经济的发展;“一圈”,即湘潭文化旅游圈,通过交通干线的连接,由水府-韶山-仙女山-昭山、韶山-湘乡-乌石-隐山、昭山-易俗河-白石等三条文化旅游经济带围合形成,并有机链接韶山红色文化旅游集聚区、大东山红色休闲旅游区、泛白石文化生态旅游区、乌石红色文化旅游区、隐山湖湘文化源旅游区、水府生态旅游区、昭山风景区等重要节点,形成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

专栏 3:产业园区定位与发展

园 区 定 位 重点产业 发展目标

1、做大做强2大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湘潭国家高新区 国内配套能力最全面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国内一流的钢铁和新材料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以风电装备和先进矿山装备为主的能源装备产业、以新型金属材料为主的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

湘潭国家经开区 中部重要的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国内有影响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湖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以海工装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整车生产为主的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以电子制造与软件开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湘潭综合保税区 区域性外向型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国际物流集散区、配套服务样板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国际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国际采购、分销、配送和监测、维修等产业 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

2、推动6个省级开发区(示范区)错位发展

昭山示范区 生态绿谷、创意之都 生态旅游、文化创意、高端商务、健康养生 技工贸总收入400亿元

天易经开区 创新服务基地、生态产业新城 以农产品加工与生物药品为主体的食品医药产业,以矿山、冶金、建筑等专用设备为主体的专用装备制造产业 工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

湘乡经开区 两型工业基地、物流商贸新城 以电子产品加工与电工器材制造为主体的电子电器产业,以节能技术设备制造为主体的节能环保产业 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

韶山高新区 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以弘扬红色文化及伟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节能环保设备为主体的节能环保产业 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岳塘经开区 长株潭中央商贸区

三湘商贸第一区 现代物流业和商贸会展产业 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

雨湖工业集中区 军民融合示范区 以江麓、江南为依托的军民结合装备产业,以先进储能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 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3、建设4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园中园)

新能源装备产业园 国内知名的新能源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风电装备、太阳能热发电装备、清洁能源装备 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海洋装备产业园 中部地区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海上过驳平台、海上浮吊、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等设备 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园 湖南精品钢材及深加工基地 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及技术应用 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军民融合产业园 中部地区军民结合示范区 军民两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 全市军民融合总产值800亿元

第二章 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创业体系,激发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节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体系

依托我市科教资源优势和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构建多元创新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9、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强化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导向,加大激励和绩效考核力度,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和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其参与国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任务和国省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创新水平,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业重点产业及细分领域导向目录,培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特色明显、协作配套完善的科技型小微企业。

专栏4:创新创业企业培育计划

①大力创办小微企业。实施“微企精英”培育计划与小微企业创办计划,围绕湘潭市主导产业、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业重点产业及细分领域导向目录,累计新创办小微企业3000家左右,累计培育“微企精英”300人左右。

②引导大企业裂变衍生新型企业。实施“大企业分蘖辐射”引导计划,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传统大型国企裂变衍生组建新型企业,累计实现新建企业300家左右。

③支持建立新兴产业企业。实施“产业前沿拓荒”计划,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和企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大力推动产业之间关联技术攻关与湘潭传统制造业利用新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累计实现新建新兴产业企业600家左右。

10、完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形成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高端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组建技术平台,引导国内外专家来潭开展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以成套装备工业设计为突破口,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创新组织,联合申报科技攻关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加强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与协同制造。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用于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采用市场化方式,向企业开放各类科技资源,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专栏5:创新载体提升计划

①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市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围绕超纯高阻硅X光探测器、海泡石精深加工与开发、激光离子加速技术、海洋探采技术、多肽药物、特种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组建专业研究所。依托骨干企业,在新能源装备、海工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和完善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以及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

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基地,在优势产业领域内搭建20个检测评价、公共试验、中试孵化等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③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建设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版权交易中心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④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组建10个左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1、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依托我市军工企业技术优势以及雨湖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建设,积极促进“军转民”和“民参军”,推进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和产业化,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依托湘机、江南、江麓、江滨等军工企业,积极促进军工技术的转移和二次研发,争取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军民两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推进工程机械设备、专用车、汽车零部件、能源储运装备、先进微电子技术产品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鼓励民企参与国防科研生产。吸引和鼓励民用企业以“民参军”的形式进入军工生产领域,承担军品配套任务,重点发展军用特种钢、军用特种电缆产品、各种控制系统软件和硬件的研发制造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以军民融合重点产业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性服务机构。

12、积极促进“三链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耦合协同。突出我市智能制造基础优势,在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先进矿山装备、海工装备、电工电气装备、食品医药等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布局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新建一批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重大科研设施。加快完善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激励制度,提升以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核心的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围绕产业链积极引导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主体进行业务创新。支持筹建科技银行,大力发展融资担保、再担保、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信托、期货、消费金融、基金等多种类型中介机构,鼓励股权投资、银行、证券、保险、小额贷款等各类机构相互合作,设计符合高科技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湘潭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