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淄博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十三五”规划:发展建设大型热电联产项目(全文)

2017-02-15 16:2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发电行业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交通运输节能

围绕绿色运输、低碳出行,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运输装备节能环保化、运输组织体系高效化、科技创新与信息化、管理能力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规范标准。

(1)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围绕提高综合运输系统效率、降低运输能耗与排放的目标,落实《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30年)》,加快构建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乡客运绿色发展,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提高公交出行分担比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推动绿色货运发展。

(2)培育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将绿色低碳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融入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围绕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向纵深发展。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提高交通工程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广泛应用公路节能新技术,加大工业废渣的应用力度,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和废旧资源再利用技术。

(3)调整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运输车辆,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辆,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加大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新型运输组织方式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甩挂运输承运比重。大力推广应用以天然气、电力等绿色清洁能源为动力的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市级公交线路全面实现集约化运营,普及使用新能源公共汽车,大幅度提高双燃料出租车使用比例。加大高效低耗车辆,如重型车及大吨位柴油车、专用车和集装箱货车等所占比重,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水平。加强交通运输装备排放控制,积极做好黄标车淘汰工作。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与监测考核体系,促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市场机制运用。

(4)提升绿色智能交通能力。开展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研究和节能减排标准与政策体系建设研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等级评价工作。鼓励采用租赁代购模式推进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应用。推进接驳运输、滚动发班等先进客运组织方式,创新网络化运输等集约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交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和物流服务平台,实现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4.公共机构节能

以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为契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制度标准,转变能源消费模式,开展绿色办公、低碳出行、绿色照明、节约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工程,切实降低能耗、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表率示范作用。

(1)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制定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年度计划。大力推进配电、空调、采暖、照明、电梯、饮用水设备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无功补偿、变频调速、高效冷却塔、高效换热器、LED灯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采暖、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试点。

(2)建立健全节能监管制度。落实《山东省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办法》和《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完善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监督考核,加强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实施公共建筑用电限额管理,开展能效测评标识和能耗定期报告制度研究。建立节能市场化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创新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新模式。

(3)开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山东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及我市相关要求,落实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鼓励采用国产自主产权、技术先进、低碳环保、能源效率等级较高的节能产品,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中的比例。

(4)抓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以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消费等为重点,继续创建一批管理科学精细、资源利用高效、技术成熟先进、践行绿色低碳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大力推广示范单位节能方案,带动公共机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空调设定温度相关规定。推广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倡导利用电视电话会议方式召开会议,减少使用签字笔、纸杯、餐具、塑料袋等一次性办公用品。探索用电定额管理,推进节水、节能型单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开展雨水蓄积、再生水回用等。

5.农业和农村节能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能源化利用,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淘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推广经济实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太阳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农村用能质量和效率。推广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1)完善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覆盖免耕等技术。鼓励发展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探索沼气、沼渣、沼液高值利用渠道。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推广农作物秸秆代木、制作生物培养基、生物质燃料等技术与装备,推进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逐步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相互衔接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加大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力度。

(2)提高农村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普及使用节能、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等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投入品能源消耗。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步伐,更新淘汰老旧、高能耗的农业机械,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加强种植模式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并推广区域性农作物种植标准模式,推进农机标准化、规模化作业,促进农艺与农机的配套节能。推广节能型柴油机、燃油添加剂和主机余热利用、燃用重油等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

(3)加快农村太阳能普及应用。加大太阳能推广应用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拓展太阳能应用渠道,推广普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加快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温室等技术应用,提高学校、诊所等农村公益建筑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普及率,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

6.商业与民用节能

抓好商业与居民生活节能,加强商业用能管理,倡导大众节能消费习惯,培养节约能源经营方式及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参与节能良好氛围。积极推动服务业节能,重点抓好流通领域节能、餐饮住宿业节能和物流行业节能。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推广使用经济高效的节能产品,推动形成节约低碳、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商用场所和居民楼房用能设施节能改造,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营销,鼓励流通企业采购绿色建材、绿色家具、节能电器、节水型器具等消费产品,推动节能环保产品进超市、上专柜,引导居民购买和使用高效节能产品。以零售批发、住宿餐饮业为重点,推进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减少酒店、宾馆等场所一次性用品使用。合理控制宾馆、酒店、商厦、医院等室内空调温度,在过渡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鼓励有条件的宾馆、商场等商用建筑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和高效照明产品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开展包装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分类回收试点。

(2)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绿色生活休闲模式,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落实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鼓励居民购买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自行车公共出行系统,鼓励区域自行车系统联网运行。倡导购买和使用低碳、再生产品,自觉抵制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一次性筷子等不可回用和再生的产品,抵制过度包装产品。加强节能宣传,组织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节能知识,党政机关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

(二)重点工程

1.循环经济推广示范工程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立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在各开发园区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到2020年,全市培育50家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5个省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施赤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陶瓷抛光料、化工废渣、建材废料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城镇生活垃圾、废塑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项目,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生物质燃料等技术与装备,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发展工业污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资源化和再生水利用技术装备。到2020年,商贸领域再生资源主要品种综合回收率不低于75%。

(1)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单位。以机制制度模式创新、构建循环型社会体系、发展复合型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等为重点,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县;以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生活复合链接等为重点,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乡镇;以产业循环连接、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共享、园区增值循环改造等为重点,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构建特色循环模式、形成良好清洁生产机制、减量化等为重点,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2)培育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在传统工业三废治理、农林废弃物及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通过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如废水资源化减排、农业秸秆多联产、废旧衣物纤维化利用等增值循环模式;在区域城乡复合、生产生活系统复合、废弃物协同处理等方面,培育一批工业余热区域供暖、有机废水生产LNG、工业炉窑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等产城融合循环模式;在生态设计、原材料区域集约配送等领域,培育一批减量化新型循环模式;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废旧消费品回收处理等方面,培育一批资源回收再利用循环模式。 推广生物质燃料应用,巩固全市绿动力提升工程清洁能源置换工作成果,逐年提高生物质燃料应用比例,扩大生物质燃料应用范围,力争“十三五”末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3)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针对综合开发区、化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不同性质的园区,有针对性地制定各具特色的循环化改造方案和路径。重点实施关键延链补链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工程。以产业链接或延伸、物料闭路循环利用、副产品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质统筹和循环利用、污染物增值循环利用为重点,实施关键延链、补链项目;以园区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再生资源交换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循环经济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4)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设。重点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贯彻执行国家《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示范城市建设,以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为重点,建设分类回收示范单位。开展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带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多样化、增值化。严格贯彻执行《山东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认真总结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经验,到2020年,至少建设1处餐厨垃圾回收利用基地。推动旧衣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打造旧衣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建设旧衣物纤维资源化利用试点工程。鼓励推进典型废弃物协同处理和集聚利用,建设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基地。

(5)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及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煤矸石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综合利用企业的效益;继续推进赤泥、白泥和各类尾矿的资源化利用,鼓励利用赤泥提取铁粉、生产水泥骨料等,利用白泥作为脱硫剂等,不断提高利用的经济性;重点推进碱渣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到2020年,建立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示范基地和工程20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发电行业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