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政策正文

厦门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所有燃煤电厂实施除尘、脱硫、脱硝技改

2017-02-17 15:0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环保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0:“十三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规模5万吨。

(五)推进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

提升化学品管理基础能力。严格落实环境管理登记、释放转移情况定期报告等制度。持续推进化工园区的规范化管理,降低化工行业聚集区域化学品环境风险。加强重点行业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环境监管。

1.合理布局建设项目

合理布局重点防控行业危险化学品产业园区和建设项目,在化学品环境风险工业园区或集中区的环境和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规划建设集中的居民生活区、医院、文教区等。强化化学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安全防护距离、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设施建设、运行、监测等相关要求。

2.严格落实环境管理登记

实施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释放转移情况定期报告等制度,制定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清单。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布局、环境风险等信息的调查与评估,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改造、产业升级,提高安全,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的风险隐患,限期完成治理。

3.完善危险化学品的储运监管

完善危险化学品存储和运输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应急预案。加强对运输人员的应急防控能力培训,预防和控制运输过程中的突发环境事件。

4.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

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产生单位和处理处置单位的日常监管,加强废弃危险化学品产生源的管理,规范废弃危险化学品产生企业暂存设施。依据《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开展属性鉴别,对属于危险废物的,严格落实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转移联单和安全有效处置的相关规定。

5.提高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鉴别鉴定、风险管理、监督检查、业务培训、信息交流和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现有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职能能力,建立和完善化学品危害测试与风险评估机构,加强测试机构考核及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化学品执法检查,对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加强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定期开展环境应急培训,加大应急演练频次和力度,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应急救援物资相互调配。加强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普及化学品风险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

(六)完善环境风险管控机制体制

源头防控环境风险。转方式、调结构、优布局、控风险,从源头降低区域突发和累积性环境风险。统筹考虑各类风险源危害性和敏感目标脆弱性,将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将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并与多部门相协调、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衔接。

健全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建立健全预测预警制度、技术和工程体系。完善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合理的环境应急响应分级体系,增强环境应急专业化、信息化和特征化,健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切实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完善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及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出台环境风险物质名单,强化环境风险物质监督管理。实施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高风险企业监管,提高管控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推行环境损害赔偿。对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环境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等的法律、制度、配套政策进行研究,探索通过财政、金融、税费等手段,加强促进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的多元性转变。建立健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加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行业规范化管理。

七、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以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高效的环境信息化支撑体系为重点,提高环保部门履职能力,提升精细化水平。完善环境科技工程创新体系,加大先进科技的推广力度,推动环保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组织好环保宣传,继续推进环境文化体制改革。

(一)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有效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环保重点乡镇(街道)环境监管执法力量,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聚集区(火炬高新区)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人员。大力提高环境监管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案例评查、技能评测、专业进修、实习演练等全面提升环保人才素质。

全面实施网格化环保监管,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形成“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保监管格局,不留死角、不存盲区,及时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民生环境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美丽厦门建设。

(二)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建立覆盖所有污染源(包括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交通移动源等)的全要素(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等)监测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信息发布。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流程化、智慧化的手段,形成环境立体感知、上下协同的环境监测网络。

(三)提升污染源与总量减排监管水平

进一步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逐步扩大监控项目和范围,除继续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实施监控外,对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用水、用电等同时实施实时监控。在涉及重金属等环境风险较大的行业推行污染源自动监控,实现对特征污染物的实时监控与监督。

推进市、区固体废物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危险废物经营持证单位过程监督,强化执法检查,确保环境安全。着力加强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建立移动执法数据平台,推进环保执法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提高现场执法效率。

(四)增强环境预警与应急能力

组织开展环境风险源的调查和评估,全面掌握环境风险隐患企业情况,建立辖区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加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泥、电子废弃物等处理处置的监管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废弃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的环境监察执法。

完善厦门市突发环境应急机构指挥系统,配备高性能应急防护、监测、调查、处置、通信、救援等应急响应装备,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水平达到地市级一级标准。加强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应急专家库和案例库。鼓励社会资源参与有偿应急服务,建立常态化训练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环保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间的环境应急联动机制,使政府相关部门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交流经验、优势互补,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

(五)提升环境科技能力

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增强环境监管的科技支撑能力。完善环境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风险防范等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加强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基础调查、能力建设、制度构建。开展污染物扩散、输送机理及预报技术研究。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掌握区域、流域主要环境污染健康影响、环境健康高风险源分布及人群暴露途径基本情况,及时、动态掌握发展趋势。开展污染源减排技术指标体系和方法学研究、重点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及技术方案研究。构建主要工业源、农村面源和无组织源的排放监管技术体系。围绕重点工程需求,强化政策驱动,大力推动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土壤修复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和示范一批新型环保材料、药剂和环境友好型产品。

加强统筹协作,搭建区域环境合作平台,加强“闽南地区”和“厦金区域”周边城市的环保交流与合作,建立区域环境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参加国际环境公约和相关项目合作,引进和消化境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厦门市环保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六)建设智慧环保系统

利用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遥感技术和模型技术,以数据为核心,整合、分析各类业务信息、环境信息和公众信息,建立一套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环境综合管理平台,把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工作流,提升环保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实现环境数据标准化、业务管理一体化、环境监测实时化、环境监控可视化、综合办公自动化、环境服务公众化、环境应急高效化、环境执法规范化以及环境决策科学化,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智能化、可视化的环保信息管理应用和综合服务。

专栏11:“十三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监测能力建设:包括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厦门市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建设、翔安环境监测分站业务技术用房、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机动车污染排放监控、新增污染物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厦门北站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项目、河流入海通量在线监测技术等。

应急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市级环境应急指挥平台,配备高性能应急装备;市级环境应急物资依托区级管理,建设6个区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大气(无机)和水质应急监测车改造。工业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战剂检测系统和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

智慧环保建设:包括环境管理应用系统、环境执法应用系统、监测监控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应急指挥应用系统、生态管理应用系统、辅助决策应用系统等。

环境保护宣教基地建设:建设环境教育交流与合作基地,包括生态文明、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数字生态园建设项目等。

气象保障工程: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气象保障工程、厦漳泉区域气象中心工程、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现代宜居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厦门城市安全气象保障工程、厦门市雾霾及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电厂查看更多>环保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