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项目正文

杭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总投资约2.1万亿元(全名单)

2017-06-09 08: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重点能源项目垃圾焚烧发电火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服务保障机制创新不断。

1.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向纵深推进,权力清单全面落实,市级部门责任清单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清单公布实施,市级财政资金管理清单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削减448项,削减比例达到51.26%;85项投资建设项目市级审批管理权下放,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审批项目清单管理,清单以外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度。“五阶段”审批新流程推行,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缩短40%;机关行政审批职能归并率达100%,产业园区投资项目前置审批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区、县(市)创新不断,滨江区推行产业投资项目并联模拟审批,大江东设立综合行政审批局。

2.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先后出台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政策文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推进,向社会推出91个PPP项目、总投资达2000多亿元,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PPP示范项目名单。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和PPP支持基金先后设立,市棚户区改造“统贷平台”等融资平台搭建。累计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95亿元,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试点获批,企业债券发行支数及规模均居全省首位。

3.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成立市投资项目决策委员会,深化重大项目分级分类分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三级协调机制和三大协调例会制度不断完善。持续实施市领导联系项目制、督查督办制、挂牌亮灯制、拆迁属地承包制、考核奖励挂钩制等,有效地保障了项目协调推进。

“十二五”以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解决。一是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增长偏慢,占比偏低,引领性的特大产业项目还不够多,工业大项目难引进、难落地,“十二五”全市工业投资平均增速低于全省增速7.2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比重偏高,市域内投资布局不平衡,三区四县(市)占比偏低;民间投资占比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且增速总体呈回落态势。二是部分项目推进存在瓶颈制约。一些需报国家和省审批的项目,审批周期较长,推进不确定因素较多;受制于土地指标、业主资金和征地拆迁等因素,部分项目未能开工建设。三是部分平台集聚作用还不够强。部分传统发展平台有效投资支撑不足,部分国家级开发区对全市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二、把握未来五年新形势

(一)四大机遇。

1.“两会”承办和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与抢机遇补短板相契合。城市国际化是“十三五”时期杭州的首要战略任务。随着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杭州进入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提升的“窗口期”,筹办2022年亚运会等重大赛会又为城市国际化创造极佳机遇。用好峰会机遇,大力发展峰会经济,有助于加强与国际资本对接合作,大力招引一批好项目,提升杭州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实施一批亚运会场馆设施项目,有助于补齐城市国际化短板,谋划推进一批城市国际化重大项目,推动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杭州经济可持续、有速度、有质量地增长。

2.“两区”建设和创新创业环境国内领先,与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相契合。“十三五”时期我国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当前,杭州着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信息经济发展、创新创业环境走在全国前列。顺应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发展趋势,实施一批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项目,集聚一批创新型产业项目,对补齐创新动力短板、厚植创新活力之城的特色和优势、促使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3.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与调结构惠民生投向相契合。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筑牢世界名城的本底,呈现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随着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完成,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与主城区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不仅要以人民为中心,加速谋划推进轨道交通、城市有机更新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补齐城市规划建设短板,提升城市的服务能级和内在品质;也需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融合、品质城镇和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密集出台的促投资政策,与加快项目落地需求相契合。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十三五”时期,国家着力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短板、补短板,尤其针对扩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以及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等继续向纵深推进,为缩短项目前期进度、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三大挑战。

1.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仍处于筑底阶段,面临着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和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增加了重大项目招引落地的不确定性。

2.资源要素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受地方政府性债务规范管理、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等影响,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存在增大可能。用地方面,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补划等政策,尤其是“占优补优、占水补水”要求,对重大项目落地带来较大压力;“拆迁难”问题依然存在,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3.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相对不足。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依旧偏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民间投资“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不会投、就不投”的问题尚未解决。受市场需求疲软和企业盈利空间小的影响,工业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不足;体制上仍然存在事实上的准入障碍,导致PPP项目推介多、签约落地率偏低、社会资本观望较多。

三、再创重大项目新局面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两会两区”为契机,以调结构、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为主攻方向,以“一区两廊两带两港两特色”为主阵地,聚焦五大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投资效率,持续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和美丽中国样本提供坚持支撑,确保杭州继续稳居全国大城市发展第一方队,早日建成“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二)建设原则。

1.坚持优结构与补短板相结合。按照有利于增加供给、满足需求、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的原则,优化投资方向,更加注重产业投资的层次、质量和布局,更加注重加大对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等的投资力度,发挥优质项目的牵引、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补短板,培育新优势新动能,提升城市竞争力。

2.坚持接天线与重特色相结合。在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基础上,围绕承办“两会”、建设“两区”战略和城市国际化等战略重点,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区域集聚力、竞争力的“大好高”项目,并注重与中央、省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无缝衔接。

3.坚持推存量与谋增量相结合。坚持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对项目实行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推进示范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投产;坚持谋早、谋深、谋准,围绕“三个重大”和杭州战略重点,积极筹备和谋划一批管长远、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4.坚持激活力与防重复相结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努力推进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和重大项目管理体制等改革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和市场化运作的格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效益和生态论英雄、挑项目,从源头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建设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分级分类、精准推进500个重大建设项目,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1万亿元以上,形成全市重大项目“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格局,促进投资动力转换,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使重大建设项目成为杭州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带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万亿元,年均增长6%—8%。

1.城市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空港经济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好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国际化商业中心,基本建成2022年亚运会场馆设施;建成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疗设施、国际社区,逐步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国际化水平跃上新台阶。

2.创新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建成一批创新创业重大平台,高标准创建100个省市特色小镇,集聚一批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完善,研究和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基本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3.综合交通网络更加便捷畅达。铁路枢纽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省域一小时交通圈;市域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5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00公里,新增三级及以上航道6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扩容提升和功能配套项目积极推进,力争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150万人次/年,国际化区域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4.全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全面解决重点地区防洪排涝突出问题,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断面。新增电源装机容量643兆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4%以上,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成,促进杭州的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秀。

5.公共服务设施更加优质均衡。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市区城市快速路骨架网络基本建成,新建城市道路550公里以上,建成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新增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万套,终端饮用水水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优质均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四、聚力五大重点领域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十三五”期间规划重大建设项目500个,总投资约2.1万亿元。按照推进层次分为实施类和预备类,其中,实施类项目419个,总投资约15911亿元,“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11450亿元;预备类项目81个,总投资约5265亿元。重点安排在创新发展、产业转型、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

表4-1 五大重点领域实施类项目安排 单位:亿元

(一)聚焦创新发展项目,厚植创新活力之城优势。

抢抓“两区”建设契机,“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约1785亿元,安排24个重大项目,打造一批重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小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补齐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空间,形成全域创新氛围。

1.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大战略,重点建设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东部软件城等一批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空间集聚的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梦想小镇、紫金众创小镇等科创小镇建设,规划建设万向聚能城,高水平推进杭钢集团转型升级项目。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建设东部高新产业加速器、萧山区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孵化器和众创平台。谋划一批国际化创新平台。

2.重大开放平台。按照城市国际化的战略要求,围绕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打造一批重大国际化平台。重点建设跨贸小镇、东洲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园区等一批跨境电商线下综合园区,继续推进空港物流园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枢纽城市。

3.省市特色小镇。按省级小镇创建、省级小镇培育、市级小镇创建三个梯度层次,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三位一体”和“三生融合”,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功能集成完善的省、市级特色小镇。重点推进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西湖龙坞茶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富阳硅谷小镇、桐庐健康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等41个现有省、市级特色小镇建设,继续创建一批省、市级特色小镇。

4.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示范应用工程。重点聚焦未来网络主动防御与安全、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高端芯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数据计算、传感材料与器件、智能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多功能无人机、重大高发疾病精准医疗与新药创智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开展沪杭量子通信商用干线建设,推动西湖云栖小镇5G车联网应用示范,探索大数据示范应用、机器换人生产线数控改造与示范,废水废气等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示范应用。

5.信息基础设施。突出补齐信息设施基础短板,加快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推进电信、联通和华数传媒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无线网络市域全覆盖、公共服务场所无线网络近零成本便捷使用。实施中国移动5G扩大规模试验网建设项目。搭建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云计算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应用城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点能源项目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火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