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新乡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有燃煤电厂均需超低排放并加强汞污染治理

2018-04-11 13:5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汞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九、大力推进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

(一)强化环境监察执法与环境司法

1.强化环境监察执法

全面完成环境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环境监察、执法监督机制,规范环境监察、执法机构设置,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监察、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明确监察、执法机构和人员责任以及尽职免责情形,统一执法尺度,公平执法。全面推进监察执法工作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2.大力加强环境司法

健全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衔接机制,完善程序衔接、案件移送、申请强制执行等方面规定,加强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

(二)健全市场机制

1.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完善排污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制度,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通过有偿使用或交易方式取得。

2.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落实调整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政策,提高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完善再生水价格机制。落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3.加快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

探索环境治理项目与经营开发项目组合开发模式,健全社会资本投资环境治理回报机制。探索开展区域环境治理一体化、环保“互联网+”等污染治理与管理模式创新,鼓励各类投资进入环保市场。废止各类妨碍形成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定,加强环境治理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环境。鼓励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与环境绩效合同服务。

4.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对绿色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加大风险补偿力度,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抵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支持设立市场化运作的各类绿色发展基金。

5.加快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贫困人口的补偿力度,将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探索资金、政策、产业及技术等多元互补方式。扩大补偿范围,逐步实现森林、湿地、水流和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全覆盖。推进流域上游与下游的横向生态补偿。

(三)落实各级政府责任

1.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生态环境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承担主要责任,其他领导同志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我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要求,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加强对所辖区域环境问题的督促、指导和处置。

2.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切实加强对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履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环保机构,建立健全区域、流域联防联控和城乡协同的治理模式。建立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3.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大各级政府的生态环境效益绩效评价考核权重并细化到责任主体部门,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区域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

4.开展环保督察

依法强化环保督察,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保责任,重点督察县(市)、区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重点了解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责任追究等情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绿色发展。

5.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实行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环保一岗双责制。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职务,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的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应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四)加强企业监管

1.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

将排污许可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整合、衔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环保标准、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环保部门对企业许可承诺等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强化证后监管与处罚。

2.鼓励和约束企业主动落实环保责任

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对未尽披露义务的上市公司予以惩戒。实施能效和环保“领跑者”制度,树立环保标杆,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给予荣誉奖励等措施激励企业实现更高的环保目标,广泛开展环保对标活动。

3.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

推进损害司法鉴定评估规范化管理,加大对重特大环境事件的责任追究力度。

(五)强化社会监督

1.加强公众参与

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建立沟通协商平台,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2.扩大信息公开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通报环境状况、重要政策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扩大公众环境参与权。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强化公众环境监督权。

3.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加快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关组织依法提起公益诉讼。鼓励公众对污染现象“随手拍”“随手传”“随手报”,支持公众和环保团体有序参与、有序保护、有序维权。

4.加强公众舆论监督

引导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加强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的能力培训和交流平台建设,积极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充分利用“12369”环保热线和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加强社会监督。

(六)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大气、地表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加强饮用水源、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

2.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实现环境监管网络化管理,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动环境监管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应急、宣教、信息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环境监管人员选拔、培训、考核等制度,充实一线执法队伍,提升现场执法取证能力,保障执法用车,加强服务型、法治型、文化型、廉洁型环保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各级环境监管人员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全覆盖。

3.加强生态环保信息系统建设

开展第二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建立完善全市污染源基本单位名录。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强化污染物排放数据审核,逐步实现各套数据的整合。建设和完善全市统一、全面覆盖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发布机制。

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

“十三五”期间,从市级层面组织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等9项重点工程,与省级重大项目库衔接,建立市级重大项目库,强化项目的绩效管理。

(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程

1.全面淘汰城市小燃煤锅炉,实施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拆除,10蒸吨/时以上燃煤锅炉实施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要求,加强集中供热,实施电代煤、气代煤、清洁煤替代等工程。

2.对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3.实施工业炉窑和砖瓦炉窑提标治理。

4.加强表面涂装、包装印刷、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规模化餐饮场所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5.加快推进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高污染车辆治理力度,实施油品和车辆升级。

6.实施面源污染综合整治。

(二)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1.实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修复和功能恢复、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人工湿地建设等项目。

2.实施引“黄”入“海”、水系连通工程。

3.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修复工程,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4.实施流域治污减排、河道清淤疏浚、河道生态修复等工程,打通“断头河”,实现水通、水畅、水净。

5.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治污、防污责任。

(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强化污水收集处理与重污染水体治理,加强城市、县城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国家要求。

2.建设配套管网,加强提标改造,推进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3.推进医废危废、垃圾处理设施及收集转运系统建设、供热供气设施及管网建设、产业集聚区环境设施建设等。

(四)污染源达标排放与总量减排工程

1.落实《新乡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

2.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

3.实施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减排工程,推进总磷、总氮超标区域减排工程建设。

(五)土壤污染防治

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500个。

2.科学划定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加强分区分类管理,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及利用设施建设和养殖专业户实施粪便资源化利用。

(七)环境风险防范

1.制定实施重点防控行业重金属整治方案。

2.探索开展工业企业污染场地修复、铬污染治理等重金属污染防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八)生态保护工程

1.生态网络建设工程

实施生态移民、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沿黄生态涵养带。推进太行山营造林建设,加快护林建设。

2.国土绿化行动

开展大规模植树增绿活动,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绿化美化国土空间。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建设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沿河(渠)、沿线的国土绿化网络。

3.国土综合整治

加大矿山植被恢复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工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

4.天然林资源保护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实行国有天然林资源总量管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抚育,健全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管护区域全覆盖。

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开展太行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

6.湿地保护与恢复

通过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河岸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害生物防控、人工湿地减污等措施,开展湿地综合治理。重点加强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管护能力建设。

7.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和观测样区,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强化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

(九)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

1.开展各类生态环境基础调查。

落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第二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危险废物普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调查、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调查、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

2.建设环境应急监测中心,对卫河、共产主义渠、天然渠、文岩渠、西柳青河水体提供应急监测。

3.提升环境科研能力,推进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创建。

十一、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

1.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

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签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公布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推动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2.部门协同落实规划任务

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在大气、水、土壤、重金属、生物多样性领域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二)加大投入力度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把生态环保支出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加大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领域资金支持力度。创新财政生态环保支出方式,推广竞争性申报评审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从“前补助”向“后补助”转变,按照环境绩效实施以奖代补。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要求,整合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资金。

2.多渠道筹措资金

健全社会资本投入回报补贴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综合采取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等方式,分类支持经营性、准公益性和公益性环境保护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环境保护基金。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以资源开发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等收益弥补污染防治项目投入和社会资本回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投入。

(三)强化科技支撑

支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城市雾霾防治、生态环境监测、小流域生态修复等基础研究,推动水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建立环境保护领域产学研联动机制。开展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基础研究,推进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研发推广细颗粒物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水循环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土壤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物减量回收、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污泥资源化、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和装备,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

(四)严格评估考核

定期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城市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在2018年年底和2020年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电厂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汞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