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辉煌40年 | 浓笔重彩绘就中国电力建设“美”

2018-10-08 09:25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徐进关键词:电力建设发电量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伴随着共和国共成长的中国电力建设事业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猛,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电力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加速发展“快车道”,迈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树立了座座“丰碑”,亮出了道道“明片”,谱写了华美篇章,实现了华丽转身。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徐进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年09期,作者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电力建设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

纵观电力建设领域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其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开放的过程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探索阶段(从1978年至2002年)。这一期间,通过实行合同管理、竞价招标、项目法人制,电力建设管理模式逐步从建管合一走向建管分离,从政府指令经营转移到企业自主经营,特别是国家电力公司组建,撤销电力工业部,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较彻底地实现了政企分开,电力建设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了生产力大解放。

第二阶段:深化改革阶段(从2002年至2011年)。随着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5号文出台,四家以电力设计、施工为主的电力辅业集团组建并纳入国资委管理,标志着我国电力建设进入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电建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经营机制明显转变,“走出去”步伐加快,电力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的三层次企业结构基本形成,实现了规模空间大跨越。

第三阶段:体制创新阶段(从2011年9月29日两大电建集团挂牌成立至今)。由两大电网公司剥离的辅业与4家中央电力设计施工企业重组形成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两大电建集团,标志着我国历时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终于迈出电网主辅分离改革的重要步骤,电力建设由条块分割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转变,投建营一体化、产融结合稳步推进,实现了竞争实力大飞跃。

改革开放绘就中国电力建设“美”

产业之“美”,真正实现业务链上“珠连璧合”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力建设基本上是照搬原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企业办社会严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勘测、设计、施工相互脱节,行业条块各自分割,整体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改革开放后,随着电建市场不断放开,自主经营权下放,行业壁垒逐渐消除,公司化改造全面实施,资源配置优化组合,由于拥有了电力规划咨询、设计、施工、投资运营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电力工程总承包能力、项目全过程服务能力、业务协同能力大幅度地增强,一系列围绕资源链、做强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的改革措施相继落实:强化电建企业与勘测设计企业重组融合,在保持适当竞争的前提下,强化了成员单位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设计、施工、装备制造一体化优势,持续加大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电网等领域的国内市场开拓力度,以EPC为代表的总承包兴起,促进国内电力建设市场全方位开放及同国际电力建设的接轨。集聚电建企业自身整体资金实力,强化产融一体化建设,发挥投融资优势,积极寻找优质项目开展BT、BOT、EPC等高端建筑业务,努力探寻一条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电力建设发展之路。以打造国家级智库为平台,整合了勘察、设计、咨询、研发、售后服务等行业上下游业务,提升了电力建设整体经营层次,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电力建设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各板块协同效应更加突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促进了电力建设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移、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高端转移、由产业链中端向产业前后端转移,电力建设在全球的整体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技术之“美”,不断采摘电力科技高峰“奇葩”

改革开放前,我国绝大多数电力建设标准是照搬国外的,施工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国外同行存在明显的“代差”。改革开放后,作为世界电力建设重要参与者,我国电力建设实现了由“学生”向“老师”蜕变,并瞄准世界电力建设前沿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在水火电、核电、风光伏发电、输配电、变电站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领域创造了辉煌业绩:电力规划研究首屈一指,完成了诸如“一带一路”电力规划、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研究等具有全球领先的课题研究成果。水电建设技术雄冠全球,高坝大库、大容量、长引水洞、大型地下洞室等施工技术走在国际领先行列,相继建设了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世界级水利水电工程,特大型水电快速装机技术世界第一,在全球水电站按装机容量排名前10名中有5座由中国建设,奠定了我国水电建设的世界领导者地位。火电和核电建设全球领先,在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燃煤机组、洁净煤发电、核电常规岛等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方面拥有独特优势,“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等项目相继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大奖。电网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在超特高压、智能电网、柔性互联等领域硕果累累,“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等项目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引领世界大电网建设梳新趋势。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电建领域中广泛应用,带动电力建设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智能化,实现了实体电站到数字电站、智能电站转变,如溪洛渡水电站大坝被称为世界“最聪明”的大坝,继三峡项目之后再次获得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奖”。超前的技术储备提升了我国电力建设的竞争实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力发展壮大插上矫健翅膀。

转型之“美”,新的经济增长点撑起“半边天”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力建设基本采取自营管理模式,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设计、施工和采购。改革开放后,随着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经济合同制等“五制”管理模式逐步推行,全面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促使我国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电力项目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转变经营方式、优化组织结构、精减管理层次、健全激励机制成为电建企业改革搞活的突破口:一方面积极推动体制机制转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行股份制、公司制、混合所有制建设,如葛洲坝集团早在1997年就实现了在沪市的上市,是我国电建行业股改上市第一个“吃螃蟹”者,2007年又实现了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中国电建于2011年完成股改上市,后陆续将其电力设计咨询等板块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国能建于2015年12月在香港上市,是我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电建企业。通过改制改造,电建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经营方式转型,在注重电建主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稳步开展多元化经营,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如中国能建所属葛洲坝集团经过多年开拓,现业已形成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水泥制造、民爆、交通、水务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金融等八大产业格局,投资业务所创造的利润超过公司利润总额的半壁江山。中国电建集团目前累计投运和在建的控股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投融资成为建筑施工之外的重要产业增长极。中国能建强化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在集团层面新成立了四家建投公司和一家产业投资平台,积极拓展非电经营业务和投融资业务,促进了业务的战略转型和经营的换档提级。

海外之“美”,谱写了一道亮丽国际“风景线”

改革开放前,电力企业曾以经济援助的方式参与了亚非一些国家的电力项目建设,境外经营业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电力建设作为我国建筑业境外经营的“先行者”,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纷纷走出国门,成为在国际市场上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如中国能建的国际业务业已覆盖了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近50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一带一路”的在建及待建项目逾300项,合同总额超2000亿元人民币,承建的巴基斯坦N-J水电站、安哥拉卡卡水电站都是所在国最大水电工程,还出资36亿美元在越南和巴基斯坦投资建设海阳燃煤电厂和SK水电站。中国电建在海外已建设了上百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总装机超过3000万千瓦,承担了约占50%的全球水电建设市场份额,投资开发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是我国企业第一个在海外获得全流域水资源开发项目;以EPC+F模式承建的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一、二期风电项目,是第一个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的境外风电项目。三峡集团所属的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几内亚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成为该国钞票的背景图案。我国在电力建设领域全产业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产业之一,实现了“建设一个境外电力项目,就带动一域经济,改善一方环境,培养一批人才,造福一地民众”承诺,达到了合作双赢的目的。

“四化”引领世界电力建设新潮流

一体化。投建营一体化是未来建筑业发展主导趋势。这既是电力建设行业主动适应境外市场环境变化、转变境外经营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经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营档次与层次的战略决策。它从根本上打通了从投资、融资、建设到运营等整条业务链相互分割界限,实现了传统建筑业务的前伸后延,确保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掌控,有效解决了电力项目业主的资金困扰和项目建成后运维不足的难题,契合国内外电建市场需求,是电力建设领域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

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我国电力供需持续宽松,“走出去”成为电建企业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市场将是我国电力建设的重点区域。面对全球化挑战,必须“眼睛”向外,以全球化视角定位发展战略,主动同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敢于同全球同行同台竞技,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方面,中国能建和中国电建都在积极践行国际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智能化。智能化是现代技术创新的核心。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力建设领域广泛应用,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建筑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谁抢占了电力建设技术的制高点,谁就会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这方面,溪洛渡水电工程就是其中突出代表,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大坝建设的全方位自动控制与仿真管理,在世界高拱坝建设领域奠定了世界领先地位。

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环保力度日益加大,低碳建筑成为未来电力建设的必然选择,这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电力领域实现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为此,必须把低碳清洁发展理念融入到电力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能降耗和避免资源浪费,这不但是世界之潮流、国家之要求,而且是行业的希望和企业的职责所在。

“难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征程,中国电力建设改革开放仍在路上,唯有牢牢把握全球电力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才能履行好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把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坚守转化为更加闪耀的经营业绩、更加丰硕的发展成果,到建国一百年之际我国一定会向世界展现出更加炫目多彩、璀灿缤纷的中国电力建设“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建设查看更多>发电量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