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深度分析 | 全球LNG变局:市场前景良好 浮式LNG为市场提供增长机遇

2019-07-09 10:05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杨永明关键词:LNG天然气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趋势展望

LNG引领下的全球天然气行业继续保持强势增长,但LNG市场的波动性风险仍在继续,来自管道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其他替代能源品种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短期来看,全球LNG需求增长将在2020~2021年间有所放缓,随后出现反弹,进出口地区结构随之进一步调整;长期来看,到2040年,LNG贸易增长将超过一倍,促使市场更加一体化和市场化。

01

市场前景良好,但存在波动性风险

由于需求市场广阔、低成本供应充足和LNG引领下的全球天然气贸易活跃,天然气行业获得强势增长。在《能源展望2019》中,BP指出,2017~2040年间,天然气需求将强劲增长,明显快于石油和煤炭需求增速。展望期内,LNG贸易增长将超过一倍,即从2017年的4000亿立方米增长到2040年的9000亿立方米。交易量大涨将促使LNG全球市场更加一体化和市场化。但同时,LNG供应量的增长取决于投资新项目的时机和资金情况,LNG新项目投资的周期性意味着市场的波动性风险仍将继续。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在最新发布的《2018年下半年全球LNG市场展望报告》中预测,2019年,来自中国及南亚地区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全球LNG贸易。2020~2021年间,由于日本将重启第九座核电站,俄罗斯也将开始通过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全球LNG的需求增长将放缓。同一时期,众多新的LNG项目集中投产,LNG出口设施的平均利用率将降至87%,达到十年来的最低点,不过这种供应过剩的情况温和且只会持续较短时间。2021年之后,随着南亚及东南亚本地天然气产量衰减以及基础设施的扩建,全球LNG需求增速将有所反弹。BNEF认为,自2021年起,随着现有供应合同即将到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将涌起新一轮LNG供应合同的签署热潮。为了确保2025年后充足的供应,新的购销合同需要在2021年前签署以保证新的供应项目可以通过FID。

02

进出口地区结构发生变化

在对未来5年LNG市场的预测中,IEA认为,在卡塔尔没有确认投资计划的情况下,美国将在202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国,出口量达到1130亿立方米。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新产能将占世界天然气出口增量的近90%。到202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进口量达到1090亿立方米。亚洲其他新兴市场也将推助LNG贸易增长,将LNG进口量从2018年的810亿立方米增至2024年的1550亿立方米。同期,由于区域内天然气产量持续下降,欧洲天然气供应缺口将增加近500亿立方米。预计这部分短缺将通过管道天然气和LNG,即传统来源和新来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弥补。

在面向2040年的LNG市场预测中,BP认为,北美引领LNG出口的增长,中东、非洲和俄罗斯紧随其后。随着市场逐渐成熟,美国和卡塔尔将成为两大全球LNG的出口中心,到2040年两国合计占全球LNG出口的40%。亚洲仍将是全球LNG的主要进口方,但进口结构有所变化。2040年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进口量有望占到全球进口量的一半,超过老牌进口大国日本和韩国。欧洲仍是重要的需求市场,将继续发挥平衡市场的作用(见图7)。

8.jpg

03

与管道气以及替代能源品种等竞争激烈

BP表示,随着供应持续增加,LNG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的占比将不断提高,并在本世纪20年代末超过管道天然气,到2040年占到全球一次能源总需求的15%以上。IEA指出,如今长输天然气贸易正在崛起,到2040年,超过80%的天然气增量来自LNG(见图8)。

同时,欧洲和中国将成为LNG和管道天然气之间竞争的核心市场。BP指出,LNG供给增加导致LNG和管道天然气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欧洲和中国。在欧洲,到2040年,天然气产量降低40%,对外依存度上升到约75%。欧洲便利的输气管网基础设施使得管道天然气,尤其是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相较LNG更具成本优势。欧洲在平衡全球LNG市场中所起作用关键要看俄罗斯能否维持其在欧洲天然气市场所占份额。在中国,尽管国内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但需求增长大于供应增长,导致2040年进口依存度超过40%。半数进口增量将由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管道天然气来满足,剩余增量来自LNG。

除管道天然气外,LNG行业仍面临着来自可再生能源和储存技术越来越大的竞争,后者比化石燃料更清洁,而且更便宜。

04

浮式LNG为市场提供增长机遇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浮式LNG装置最近几年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美国、海湾国家等都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浮式LNG技术主要包括FLNG和FSRU。FLNG为浮式液化技术,可代替岸上传统的浮式LNG工厂;FSRU为浮式储存和再气化技术,可取代传统的LNG终端。FSRU和FLNG具有投资少、建造快、可移动等特点,其节约时间成本、提升投资收益等优势很好地迎合了当前市场特点和买卖双方需求,正在为世界各国使用LNG提供充足的增长机会。

从供应方面来看,FLNG有望在市场紧张时有效和迅速地增加供应。2017年,埃尼公司就莫桑比克海上Coral浮式LNG项目做出FID,整个项目80亿美元,其中包括斥资25亿美元委托三星重工为该项目建造全球首个深水浮式LNG船,2021年交付,每年可生产340万吨LNG,同时具备23.87万立方米的LNG储存能力。该项目也是当年全球唯一达成FID的液化项目。

从需求方面来看,2017年,基于FSRU的LNG进口保障了近75%的新增消费,全年通过FSRU共接收LNG3500万吨,约占全球LNG供应量的12%。伍德麦肯兹表示,截至2018年全球至少有30个FSRU项目投产。FSRU动态发展增加了LNG市场的灵活性,尤其是通过租赁浮动终端,新进口商可以很快地进入LNG市场,并在必要时迅速离开。

尽管对于浮式LNG而言,无论FLNG还是FSRU都不可能取代当前岸上设备的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LNG创新技术可以拓展LNG的生产范围,并将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层面。

05

LNG需要更多的船舶,船舶需要更多的LNG

一方面,全球LNG贸易量提升创造了更多的航运需求。在2013~2015年间一波液化项目投资决定的带动下,LNG运输船订单成倍增加并一度触及船厂的生产瓶颈,新LNG运输船交付数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随后将出现下降,如今16%左右的闲置运输能力到2023年将降至0。对快速增长的LNG贸易市场而言,新增运力的短缺将影响到供应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尽管最近租船费率的波动引发了LNG运输船的新订单。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运力投入其中为相关方提供运输服务,需要更多的运输船订单以维持2022年后LNG航运市场的平衡。IEA也表示,LNG运输船领域投资的匮乏和滞后将对市场发展和供应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LNG运输船的缺口可能将先于液化产能的缺口出现。

另一方面,在国际海运船舶燃料生态标准趋紧以及世界主要港口LNG基础设施开发推进的背景下,LNG预计将成为支撑海上交通快速发展的船舶燃料。从2020年1月1日起,国际海事组织(IMO)将收紧国际海运所用燃料的硫氧化物含量要求,船用燃料生态标准的提高为船舶重油的替代燃料带来新的需求。在可以为船舶加注的低含硫或零含硫的替代燃料中,LNG无疑是最具有推广潜力的船舶动力燃料。牛津能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船舶加装的LNG燃料预计将超过500亿立方米(2017年船舶LNG加装量不足10亿立方米)。从中期来看,用作船舶燃料的LNG将是一个特殊的需求增长市场。

正如IEA所言,LNG需要更多的船舶,船舶需要更多的LNG。

参考文献:

[1]IGU.2019 World LNG Report[R].2019.

[2]GIIGNL.The LNG Industry GIIGNL Annual Report 2019[R].2019.

[3]IEA.Global Gas Security Review 2018[R].2018.

[4]IEA.Gas 2019 – Analysis and fore to 2024[R].2019.

[5]IEA.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19[R].2019.

[6]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18[R].2018.

[7]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R].2019.

[8]BP.BP Energy Outlook–2019 edition[R].2019.

[9]SKOLKOVO Energy Centre.Global LNG market transformation: ways not to miss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ies for Russia[R].2018.

[10]壳牌.LNG前景报告2019[R].2019.

[11]彭博新能源财经.2018年下半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展望报告[R].2019.

[12]孙文.2018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回顾与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9,27(04):78-87.

[13]吕淼.全球LNG市场现状及未来展望与新动向[J].南方 能源 观察,2018年5月.

原文首发于《能源情报研究》2019年6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