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企业正文

中国华能封面文章:风从海上来

2019-11-27 10:01来源:中国华能作者:彭艳娇关键词:中国华能海上风电风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png

8月28日抵达盐城大丰时,天空阴云密布,我有点担心明天的出海采访和拍摄无法如期进行。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收到同事微信:“老天开眼,放晴了!”

乘车沿海岸前往码头,一路颠簸不已。岸边的风机挺拔高耸夹道欢迎,巨大的风机叶片在路旁的设备制造厂区外整齐排列,处处彰显着盐城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崛起的强势劲头。

抵达码头,穿上救生衣,戴上安全帽和手套,我们新闻中心一行4人登上了项目交通船。辽阔的海面风平浪静,偶尔有海鸟飞过,同事从包里拿出影像器材,我感觉这些相机和无人机已跃跃欲试。

整个航行要5个多小时,漫长的路程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耐心和抗晕船能力,还好,大多数人凭借着首次出海看风机的新鲜劲儿,围着一张大丰项目机位布置图,兴致勃勃地听着项目负责人朱亚波的介绍,不知不觉忘记了晕船一说。大概过了两个小时,海上出现了风机,大家激动地走出客舱,远眺、拍照、感叹,哪怕这些并不是华能的风机。

抵达我们的大丰海上升压站,四四方方的升压站活像一尊上大下小的“鼎”,仅靠着几根柱子“站立”海面。从交通船一步跨到升压站导管架的爬梯上,海水就在脚下三四米处来回翻涌,我紧紧地握着栏杆,一步一步缓慢往上爬,耳边传来工作人员的提示“别往下看!”。

大丰项目工程管理员顾腾飞和徐琪已在升压站等着我们,压低的安全帽无法看清两人的眉眼,但略显稚气的笑容已经暴露了他们的年龄。

除了海缆、高压电抗器等设备,升压站上还配有简易的工作人员休息室。几平米见方的小屋,左右各摆放一组一米宽的上下铺,休息室的地上放着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朱亚波介绍说,有时候连续作业,大家可能会在这里休息。他指着旁边的顾腾飞和徐琪说:“他俩都是90后,毕业后不久就来到海上,现在是项目部主力成员。这次他们已经在升压站待了十多天,平时也回不去。”说完他又笑着补充了一句:“他俩都还没对象呢。”

跟顾腾飞、徐琪聊起日常,“出海”“海面作业”“海缆送电”“海上升压站设备检测”……他们句句不离“海”。

“海浪大的话,在升压站上是什么体验?”我问。

“有一次大概风力8、9级,我在休息室能感到导管架都在震动。”顾腾飞说。

“会害怕吗?”

“还好,习惯了。”

“你们平时假期能休吗?”

“今年时间紧,任务很重,肯定休不了假了,大家休息的天数感觉一只手都能数过来。”顾腾飞笑着说。

当我们一行人登上升压站顶层平台时,视野之内海天相接,中间整齐划一的风机迎风转动,蔚为壮观,白色的风筒上清晰可见“中国华能”四个蓝色大字。

送我们离开升压站时,我悄悄地问顾腾飞:“海上日出是不是很美?”顾腾飞想了想说:“嗯,挺美的,我照过好多照片。”

我们一行人上船后,他们俩重新回到导管架平台,默默地关上闸门,跟我们挥手再见。船渐行渐远,升压站在我们的视野里变得越来越小,那一刻,他们的身影跟这座海上升压站一样,坚强不摧却又略显孤独。

在江苏,海上风电人的足迹正从如东走向大丰、灌云、射阳、启东……曾经如东八仙角海上的青涩少年们如今已成长蜕变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的领跑者。用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党委书记漆国光的话说:“如东八仙角海上风电项目是我们海上风电人才的摇篮,当初我们将最强的人员配备到如东,事实证明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了八仙角项目建设,同时也在工程中锻炼成长,成为了今天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的‘主力军’,为我们未来的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见到漆书记口中的这群海上风电“主力军”成员,是在出海回来后的第二天,在大丰海上项目部的会议室里。他们向我们讲起了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

除了熟悉的朱亚波,在他旁边坐着的,是如东H3海上风电项目部负责人马强,俩人今年都刚满33岁,都是研究生一毕业就来到华能八仙角海上风电项目部。还有射阳项目部经理助理王玉斌和大丰项目生产部运维员张金旗,一个85后,一个90后。回忆起如东八仙角项目建设,他们故作淡定的话语中时不时透露出激动与兴奋。

“那时候大家刚开始干海上风电,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从零开始学,白天领导把我们‘扔’到海上,跟着监理和施工单位学,晚上回来就带着我们继续开会讨论,一开就到夜里一两点。”马强说。

听到这里,王玉斌马上说:“我那会儿刚从甘肃调过来,一个学人力资源的,一不小心干到海里来了,刚开始一点都听不懂,就跟在人家后面摸索。我觉得关键在于你要去接受并试着理解海上风电这个行业,才能更好地去做。”

谈起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王玉斌还没说话自己先笑了,迅即他整理了一下表情:“我最刻骨铭心的是两件事,一个是2016年的圣诞节平安夜,那晚我跟亚波从海上送完电返程,我们两个胖子躺在船上,拍了个自拍照发到朋友圈,写着‘平安夜,平安送电归来’,那一刻,心里觉得很踏实。还有一个是2017年10月八仙角项目全部并网后,有一天在船上我有点晕船,就站在甲板上啃大萝卜,放眼望去,整个海面宽广平静,波光粼粼,所有的风机在那一刻都转起来了,我当时抱着萝卜,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这时才觉得项目真的干成了!说实话,没法形容那一刻心里的感觉。” 

“我最难忘的就是大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把活儿干完,所有兄弟们一起约着吃个烧烤。”朱亚波说。

“对对!最希望的就是平平安安把电送完,大家一起上岸吃饭,还得是吃肉!” 马强立刻接了一句。

“干海上风电是不是特别辛苦?”我问。

沉默了一会,朱亚波说:“没啥辛苦的,风餐露宿都还好,主要就是环境变化太快,现在你叫我回家休息,我反而不踏实,要一直看手机,不如自己在项目上盯着,那样我才放心。”说完,他黝黑面庞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我最害怕接到夜里和凌晨的电话,就怕项目出事儿。”马强说。

一旁的张金旗这时抢着说:“在如东的时候,我们好几个90后跟着哥哥们白天黑夜地干,没觉得辛苦,现在想想觉得那时候特幸福。”

辗转不同的项目,潮起潮落间,他们的角色早已由简单的操作员转变为项目的“统帅”,指挥着千军万马般的船舶与人员,但不变的是八仙角的海风打造的初心,是那份对于海上风电事业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两线’‘两化’战略提出后,我们江苏海上风电的发展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王玉斌说道。

“我们现在带领项目部的年轻人,其实就像当初在如东时前辈们带着我们一样,充分信任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锻炼成长,我们一定要做好‘传帮带’,大家才能齐心协力,攻克难关。”朱亚波说。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王玉斌说:“说实话,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充满了信心,现在就是努力往前拼,不辱使命。”

离开大丰前,大家在项目部楼前合影,阳光下,每个人都笑容灿烂。

在前往盐城机场的路上,我们新闻中心主任在朋友圈发了这张合影,并写下这样一段话:

两年前和他们在如东海上风电场相遇,如今他们已遍布江苏各个在建的海上风场。这些80、90后在真正的大风大浪中快速成长。他们依旧质朴的笑容让人难以相信,在那遥远的、辽阔的、充满未知的大海上,他们正在统筹四面八方、指挥千军万马。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华能的未来!
21.png

大丰海上风电项目管理员    顾腾飞

2017年入职公司,作为新员工我十分幸运,因为经历半年的岗前培训后,就被分配到了大丰海上项目部。2018年底,大丰项目海上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我全身心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然而海上建设的日子远比我想象中的艰苦,但我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从设备供货,现场施工到调试并网,海上施工环环相扣,这样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理念,让我从一个应届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海上风电建设者。

记得一期风机送电并网的最后环节,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心都吊在嗓子眼。此时,我已经全面负责整个项目所有风机送电相关工作,每次送电前都会协同监理以及设备厂家对所要送电的每台风机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每台风机都能具备送电条件并保质移交生产部门。投产前夕几乎每天都有送电任务,我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现场调试船舶与消缺船舶十余艘,把工作细排到每小时甚至每分钟,全力保证调试消缺与海缆敷设以及送电并网等工序的有效衔接。

今年大丰海上风电项目一期、二期要求全部投产,紧张的工期让我们不得不长时间驻扎在海上施工现场,但只要看到一台台风机平稳运转起来,我们的心里就只有欣慰和满足。



大丰海上风电项目部经理 朱亚波

从2014年接触如东八仙角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到2019年9月29日见证大丰海上风电项目一期30万千瓦全部并网发电,我投身海上风电建设已近5个年头,在最美好的年华与海上风电相遇,有过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成就与自豪。

和建设如东八仙角海上风电场时相比,参加大丰的建设时,我虽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但大丰海上风电项目离岸更远、海况更差,机位水深条件更复杂,建设的难度也更大,对我而言也是一次更高难度的挑战。如东八仙角项目场区的水深条件多变,有深沟、有浅滩,船型选择难度大,大丰项目场区情况对比如东更加复杂,浅水机位较多且整个场区处于陈家坞漕边,遇到大风前后,涌浪非常大,难以消散。借鉴八仙角项目船型选择和施工经验,我们最终选择能够座滩且具有更大型深、能扛涌浪的船舶。而且,一条回路6台风机有可能要选择几条不同型式的主施工船,有支腿船、座滩船等多种船型,为加长座滩作业时间,我们还通过增加压水隔仓等方式进行船机改造,施工组织难度较大,风险也更大,但大家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刻苦钻研,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最终迎来了一期项目的顺利投产。

大丰海上风电项目工程部主任 邵斌田

从2018年12月20日大丰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第一根工程桩沉桩,到2019年9月29日实现一期3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运行,9个月零10天,骄人的成绩凝聚着所有参建人员辛勤的汗水、泪水。

作为大丰海上风电项目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回顾项目建设历程,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认真总结:第一,通过项目优化保住项目、建设高质量项目。接手项目以后,公司审时度势,迅速决策,先获取海域证,并以此为主要突破口千方百计保住项目,完成项目重新核准工作。公司牵头组织数次论证,优化风机选型与布置,将建设规模由30万千瓦增加到40万千瓦,提升了项目区域竞争力。第二,集中精力解决项目核心技术难题。作为目前国内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最大的技术和施工难题就是55.75千米的220千伏海底高压电缆敷设,路由穿越近20千米东沙沙洲,且海床复杂多变。为了成功解决这个最大难题,分公司邀请国内大型海缆制造企业、经验丰富的海缆敷设施工企业、及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单位技术专家召开四次大型研讨会议,优化了海缆选型,明确了海缆施工主方案与备用方案,最终顺利完成敷设施工。第三,集全公司之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丰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工程部及主要涉及基建工作的管理部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项目建设策划及工程节点目标任务细化清晰,可执行性强;冲刺9•30阶段,分公司重点协调和调动所有参建单位,确保冲刺阶段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有力的保障。

原大丰海上风电项目副经理周小兵

大丰海上风电场陆上开关站送出线路经三峡大丰出线一同送出,陆上开关站倒送电需要三峡大丰风电场全停配合,但三峡大丰风电场已经投运发电,且正值为完成年度发电量度电必争之时,配合难度大。然而,这种“小风小浪”我早已习惯,华能“三千精神”告诉我“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推进倒送电工作,我积极与三峡大丰沟通,一次、二次、三次……最终,他们同意在小风天配合停电。为打消省调对倒送电时出现不安全事件的担心,我白天穿梭在陆上开关站、三峡大丰风电场、省调度中心,晚上组织调试单位细化方案,制定专项措施防范事故发生。经过多次的协调沟通,最终确定2018年12月27日进行陆上开关站倒送电。

12月27日09时50分倒送电开始,经过18个多小时的奋战,28日04时18分顺利完成220千伏系统、3号主变、站用变、SVG等设备的冲击、受电及带负荷试验,标志着陆上开关站倒送电顺利完成。监控后台跳动的数字仿佛一轮朝阳,直直地照进我的心房,多日的疲惫烟消云散。

22.png

众所周知,海上风电场的风机都扎根在大海中,离岸距离远,人员来回只能依靠船只,一趟下来“路费”十分高昂。那么,如何更经济地对这些风机进行维护?请读者跟随本刊一起提前领略海上风电远程运维的风采吧。

总体规划

江苏海上风电发展已经有10年,这期间,建设、运维过程始终坚持以“大数据”理念管控机组运营,依靠在线监测、特征值分析等多种手段,全面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总体规划思路有以下两点: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做优做实远程监控中心职能,搭建江苏区域运维管理平台,明确生产管理界面和权限划分,加快规模化运营及专业化管理步伐。目前江苏风电运维管理采用“监控中心+运维场站+风场”的管理模式,结合各风电场区域特点,集中设立区域运维站,分别服务于南京、盐城、南通,可以有效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形成区域集约效用。

“数字化风场+智慧运维”

通过信息化系统融合,消除专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运维经验数字化,有效提升风电场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维成本。例如徐州铜山风电场在运行监控中发现齿轮箱前轴承温度偏高,运行人员基于集控中心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在线监测、滤网压差、油温及其他风电场运行数据对比分析,在众多数据中利用数据筛选、标准化等手段寻找影响设备状况的“特征值”,最终发现齿轮箱喷油板存在开孔过小的问题。通过对喷油板进行改造,有效提升了铜山风电场发电量。

风电场智慧运维管理建设

2018年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组织“风电场智慧运维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课题申报及落实工作,根据“风电场智慧运维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规划方案评审意见,形成运维大数据平台开发、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故障诊断及远程诊断中心建设、移动两票、仿真技术研究等5个子课题。

风电场智慧运维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建设过程中首先研究风电场运维数据及信息标准化的方案,建立风电场运维数据和信息标准化体系,结合研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将两票实现数字化的方法、风电场关键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云平台,开发相应的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及“风电场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将运维信息、运维经验数字化,最终实现风电场运维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在智慧风电场建设过程中,融合分公司智能运维平台,依靠分布式的“星云架构”网络结构设想,最终形成大平台、小应用的开放、共享格局。

新集控建设

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远程监控中心对智慧风场成果落实落地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设思路

首先结合泛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针对目前集控中心系统不足之处,重点开展辅助监控系统建设,在统一的监控平台上集成消防火灾、风功率预测、AGC/AVC、安全防护、故障录波等子系统,获得各风电场、光伏电站辅助信息的全景数据,实现各子系统之间智能联动、信息共享,起到辅助决策、智能联动的最终目的。其次通过对秒级、毫秒级实时数据的分析建模,充分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建设生产管理决策系统,为经济运行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独特之处

告警、故障信息采用分级、分场、置顶的方式,健全报警和故障信息报警等级。

通过故障录波、AGC、AVC、调度数据接入,从而满足集控中心事故处理要求。

效果

完善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以生产管理为主线、以决策运维为目的、面向生产全过程、全方位,具有辅助决策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深入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挖掘运行数据潜力,最终实现预防性维护和精细化管理,延长设备寿命。

管理水平提升,在夯实一次设备监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二次设备接入,进一步落实“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管理理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华能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