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紧扣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促进投融资活动更好地为碳排放强度下降、碳排放达峰、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增加森林蓄积量等目标、政策和行动服务。
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
以下为《指导意见》全文:
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
环气候〔2020〕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各证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发挥投融资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作用,对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促进作用,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政策标准体系为支撑,以模式创新和地方实践为路径,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以下简称气候投融资)发展,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激发潜力、开拓市场,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引领。紧扣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促进投融资活动更好地为碳排放强度下降、碳排放达峰、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增加森林蓄积量等目标、政策和行动服务。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气候投融资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模式、机制、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创新主体作用。
坚持分类施策。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和模式。积极营造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的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
坚持开放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协同,推动气候投融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气候投融资国际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推动中国标准在境外投资建设中的应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营造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建设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启动并初见成效,气候投融资专业研究机构不断壮大,对外合作务实深入,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气候投融资领域初步聚集。
到2025年,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投资、金融、产业、能源和环境等各领域政策协同高效推进,气候投融资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综合示范、项目开发、机构响应、广泛参与的系统布局,引领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规模明显增加。
(四)定义和支持范围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
1.减缓气候变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控制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汇等。
2.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提高农业、水资源、林业和生态系统、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等重点领域适应能力;加强适应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能力等。
二、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
(一)强化环境经济政策引导
推动形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经济政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挖掘高质量的低碳项目。推动建立低碳项目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对接平台,加强低碳领域的产融合作。研究制定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标准指引,推动低碳采购和消费,不断培育市场和扩大需求。
(二)强化金融政策支持
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等因素,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重大气候项目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气候投融资风险。
(三)强化各类政策协同
明确主管部门责权,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宏观和行业部门产业政策制定中,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推动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与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及国家自主贡献间的系统性响应,加强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的政策协调配合。
三、逐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
(一)统筹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标准对气候投融资活动的预期引导和倒逼促进作用,加快构建需求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协调、注重实效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气候投融资标准与绿色金融标准要协调一致,便利标准使用与推广。推动气候投融资标准国际化。
(二)制订气候项目标准
以应对气候变化效益为衡量指标,与现有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等相衔接,研究探索通过制订气候项目技术标准、发布重点支持气候项目目录等方式支持气候项目投融资。推动建立气候项目界定的第三方认证体系,鼓励对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第三方认证。
(三)完善气候信息披露标准
加快制订气候投融资项目、主体和资金的信息披露标准,推动建立企业公开承诺、信息依法公示、社会广泛监督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边界,推动气候投融资统计指标研究,鼓励建立气候投融资统计监测平台,集中管理和使用相关信息。
(四)建立气候绩效评价标准
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因素纳入评级方法,以引导资本流向应对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领域。鼓励对金融机构、企业和各地区的应对气候变化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和社会监督。
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与外资进入气候投融资领域
(一)激发社会资本的动力和活力
强化对撬动市场资金投向气候领域的引导机制和模式设计,支持在气候投融资中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拉动和撬动社会资本,鼓励“政银担”“政银保”“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税融通”等合作模式,依法建立损失分担、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机制,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二)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碳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管控机制,逐步扩大交易主体范围,适时增加符合交易规则的投资机构和个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序探索运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探索设立以碳减排量为项目效益量化标准的市场化碳金融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和机构在投资活动中充分考量未来市场碳价格带来的影响。
(三)引进国际资金和境外投资者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借鉴国际良好实践和金融创新。支持境内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资产跨境转让,支持离岸市场不断丰富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及交易,不断促进气候投融资便利化。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进行气候融资,积极探索通过主权担保为境外融资增信,支持建立人民币绿色海外投贷基金。支持和引导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的气候投融资活动,鼓励境外机构到境内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境外投资者更多投资持有境内人民币绿色金融资产,鼓励使用人民币作为相关活动的跨境结算货币。
五、引导和支持气候投融资地方实践
(一)开展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区域金融改革工作的部署,积极支持绿色金融区域试点工作。选择实施意愿强、基础条件较优、具有带动作用和典型性的地方,开展以投资政策指导、强化金融支持为重点的气候投融资试点。
(二)营造有利的地方政策环境
鼓励地方加强财政投入支持,不断完善气候投融资配套政策。支持地方制定投资负面清单抑制高碳投资,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减排,发挥碳排放标准预期引领和倒逼促进作用,指导各地做好气候项目的储备,进一步完善资金安排的联动机制,为利用多种渠道融资提供良好条件,带动低碳产业发展。
(三)鼓励地方开展模式和工具创新
鼓励地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设立特色支行(部门),或将气候投融资作为绿色支行(部门)的重要内容。鼓励地方建立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支持地方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合作。
六、深化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
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的气候投融资务实合作,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的低碳化建设,推动气候减缓和适应项目在境外落地。规范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的投融资活动,推动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气候风险。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标准的研究和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标准在境外投资建设中的应用。
七、强化组织实施
各地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候投融资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密切合作、协同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责明确分工,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本意见确定的各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部
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2020年10月20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年10月21日印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7日,宁夏自治区林草局草原和湿地管理处组织召开了《宁夏光伏生态协同发展创新实证基地研究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会。会议邀请自治区林草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7名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宁夏草原工作站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广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64.8亿元人民币增至100亿元人民币,增幅约54%,同时部分高管发生变更。广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能源集团”)成立于2003年7月,前身为广西方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6月改革更名为广西能源集团,是广西首家“世界
6月30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对宝山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9D007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指出,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已积累1591条中国钢铁行业及上下游的背景数据,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链主引领带动,在能源、工业、建筑等碳排放主要领域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绿色采购、碳资产交易、绿色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通过持续深化蓝碳交易、加强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研究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文如下: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近日,海南省节能降碳中心在海口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将协助节能降碳主管部门做好节能降碳政策研究和日常管理,开展节能降碳数据归集和研究应用,提供节能降碳服务、技术支撑和宣传培训等,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本地化专业支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承
在日前落幕的第二十三届“深圳(湾区)知名品牌”评选活动中,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清泉”)凭借其在水处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行业引领力,从数百家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深圳知名品牌”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深圳清泉品牌实力的权威认证,更彰显了深圳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
近期,浙江省新能源、山西粤电、通威太阳能、华东新华、日托光伏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北极星整理如下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新能”)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本约24.05亿元人民币,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专业从事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投资、
南方电网新能源(新型储能)调度服务平台安全可靠改造及12项功能加装项目招标公告(采购编号:CG0000022002056578)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南方电网新能源(新型储能)调度服务平台安全可靠改造及12项功能加装项目,招标人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资金已落实,该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本项目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27日,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瓦房店市25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容指出,按照《大连市2025年第二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大发改能源字〔2025]317号)要求,确定本次配置规模为25万千瓦陆上风电,建设规模一次性落实到项目业主。项目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相关工作要求,2024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全区石化、焦化、化工、现代煤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煤电行业412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了能效核查工作,经现场核查,挖掘出近1620
新一轮电改开启十年来,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正经历从安全验证向机制优化的深刻转型。在市场起步阶段,“安全”是市场建设的核心关切,即如何在新的市场框架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这是一种偏重于技术验证和保障系统可靠性的思路。“工程师思维”让我国长期保持着特大规模电网安全运行的世界纪录,各试点
6月30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对宝山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9D007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指出,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已积累1591条中国钢铁行业及上下游的背景数据,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链主引领带动,在能源、工业、建筑等碳排放主要领域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绿色采购、碳资产交易、绿色
近期,浙江省新能源、山西粤电、通威太阳能、华东新华、日托光伏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北极星整理如下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新能”)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本约24.05亿元人民币,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专业从事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投资、
近日,山西钢构科工有限公司荣获“Ⅰ型三星”零碳工厂认证证书,继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后,此次通过零碳工厂认证是对公司长期坚持绿色建造、推动低碳发展的高度认可,标志着公司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零碳工厂是指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内,通过技术性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
近日,日立能源宣布将为国家电网公司打造的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陇电入浙工程”)提供高压直流设备。该项目将有力促进中国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绿电外送,并帮助满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更高电力需求。随着能源转型的逐年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
近日,隆基绿能宣布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旗下新能源公司PertaminaNRE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建设印尼先进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这一合作将有力推动东南亚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与发展,驱动印尼加速实现能源转型目标与绿色发展的坚定承诺。该工厂位于印尼西爪哇省的Deltamas,年产能预计达1.6吉瓦(GW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6月28日,绿色动力发布公告,宣布与亚洲联合基建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长远合作。双方合作的重点地区包括境外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合作区域内,共同拓展以城市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的发
据英国权威可再生能源认证机构MCS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5月,英国小型光储市场市场迎来多项积极进展。小型光伏装机数量持续走高2025年5月:英国单月新增21125套小型光伏系统(装机容量#x2264;50kW),同比增长30%;截至2025年5月31日:MCS共认证光伏系统101861套,较2024年前五个月安装量同比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6月,我国大型储能项目迎来集中开工潮,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当月新开工100MWh以上储能项目总规模达3.75GW/16.3GWh,总投资额突破211亿元。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第二季度末作为传统能源项目开工旺季,符合电力行业建设周期规律,很多新能源储能项目都会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面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可深度调峰的灵活性煤电起到了促进电网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同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低碳运行的关键作用。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煤电灵活性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加快
6月26日,新疆油田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二期)136万千瓦光伏项目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布,项目分为6个标段,规模合计1.36GW。本次标段1-标段5公布中标候选人,标段6暂未公布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分别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
日前,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安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安阳市“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显;安阳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6月25日,大唐抚州电厂2×1000MW扩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首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如期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作为国家支持浙闽粤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项目和江西省重点能源工程。大唐江西分公司瞄准新一代煤电机组发展需求,全力打造“和谐生态、高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的“3060”目标,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内涵、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双碳”工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尤为重要。碳排放核算是碳管理、
AI赋能电力产业:变革、挑战与对策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韩广忠王建明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各行各业,全球电力产业无疑成为获得益处与遭受冲击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从能源生产、输配到消费管理,AI正在全方位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数字化转型,并为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
6月18日,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传江赴有限公司工作调研,与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举措及2025年生产经营重点工作进展,听取意见建议,提出工作要求。张传江强调,要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积极应对困难挑
6月6日,经中央组织部宣布,张传江正式调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6月18日,履新不足半月,张传江赴集团下属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工作调研,在听取工作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后,他对有限公司下一步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他强
6月18日,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传江赴有限公司工作调研,与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举措及2025年生产经营重点工作进展,听取意见建议,提出工作要求。张传江强调,要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积极应对困难挑
京能集团评标专家征集根据京能集团发展需要,现面向集团内部及社会开展评标专家公开征集工作,吸纳具备现场评标工作能力的专家入库,参加招标采购评标工作,有关要求和入库流程如下。一、基本要求评标专家人员需符合申报条件且自愿参加京能集团项目评标工作,能够自觉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及评标专家管
国际油服巨头要用百亿家产,换一张“新船票”!(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国际油价波动、能源转型加速、传统油气投资放缓……多重压力下,全球油服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调整。2025年6月,油服巨头贝克休斯宣布以11.5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精密传感器与仪器(PSI)业务出售给工业制造集团克兰公司(C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