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4-11-24 00:00关键词:技术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是面对现实,还是坚持保守?美国政府在芯片技术转移上的态度一直是“有法不依”,一系列事态表明,矛盾已经显现,是该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在这个世界上,能触怒英特尔的事情并不多,在大多数时间里,英特尔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更多的时间里他都像绅士一样看着周边的武夫在市井中拼杀。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居然让其CEO贝瑞特忿忿不平。在一些媒体的炒作下,贝瑞特的不平被与中芯国际和德州仪器的合作事件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质并非如此。
10月初中芯国际发布消息称,将与全球最大手机芯片商德州仪器就90纳米技术签订制造服务合同,并预期2005年上半年提供逻辑组件的90纳米处理技术。贝瑞特就此谈论了他对美国出口控制法的观点。“中国国内的芯片工厂可以修建90纳米生产工艺工厂,而完全不需要考虑美国出口控制法,而英特尔却不可以,不实用并且过时的美国法律让美国芯片厂商在与中国国内厂商竞争时尽处下风。”贝瑞特强调,“如果我想在中国建一条90纳米的生产线,美国政府一定会说,‘绝对不行’。”
德仪越界
一直以来,英特尔凭借其在个人电脑CPU上的领先地位占据世界芯片业的首位,而排名不到全球500强的德州仪器(TI)却在全球移 动通信和家电领域内有着独到的优势。目前TI在手机芯片市场控制了50%的占有率。但世界电脑业的缓慢增长和手机等消费电子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环境的变化使得TI正在大踏步赶上。
德州仪器新任总裁兼CEO理查德·谭普顿在其履新后出行第一站便选择了杭州。在那里他表达了对手机芯片市场强烈的信心:“去年全球PC出货量是1亿台,而手机达到了5亿,从简单的数值上判断,手机是5倍于PC的更大平台;另外,我们都会带着手机出门,而把PC放在家里;所以,我认为手机将更可能成为这个应用平台。此外,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三年前,包括TI,人们都没有预料到手机会带有照相机,会有彩屏,而现在用在手机上面的照相机,比数码相机还要多;当然,这里还会有很多的实验和创新,手机的前途很是光明”。
根据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n的保守估计,用于手机的DSP(数字单处理器)芯片产品的需求量在去年飙升了28%,到了62亿美元,预计在2006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96亿美元。相比较而言,英特尔的主要产品个人电脑芯片的市场表现就要逊色许多—根据IDC的统计数据,个人电脑芯片产品的增长幅度仅有14.5%。
正是因为美妙的市场前景,波士顿的美国技术调查中心分析家埃里科蒂萨甚至认为德州仪器将会成为另一个英特尔:“英特尔已经称霸半导体市场长达二十年之久,而现在也许拥有更为优秀市场表现的德州仪器将会重写英特尔当年的辉煌。”
贝瑞特也早已看到这一变化,他当然不会忽视这一市场。英特尔早在4年以前就开始了通信芯片的研发,先后投入数百亿美元,收购了超过30家与通信技术有关的公司。最近,英特尔在通信芯片上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在今年2月份英特尔推出了一款抗衡TI公司的WCDMA芯片,接着在4月12日,英特尔又马不停蹄地发布了一款手机芯片,直接对抗德州仪器的应用处理器。
以英特尔的实力,要做出手机芯片并非难事,但要做到完美远非易事。“这一切都不会一蹴而就。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积累,所以大家虽然看到英特尔和ADI合作,声称要大规模进军通讯领域,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三年内它们有任何进展,至少我们没有看到它们拿到任何一个大单,或者大客户。” 理查德·谭普顿强调。
但事实上,两大手机巨头三星和摩托罗拉已经将订单交给了英特尔。但英特尔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自投入大量精力进入通信芯片研发以来,公司不得不在两线作战。在CPU市场,另一个竞争对手AMD亦在步步紧逼。在通信市场, 还要面临诸如德仪这样在通信领域已取得很大优势公司的压力。
和其他美国芯片制造商不同,英特尔从不将自己设计的芯片外包,所有的芯片均在美国生产。而TI则和世界大多数IDM一样,将部分芯片订单外包给代工厂。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降低成本,包括台积电、联电和中芯国际等厂商均是其合作对象。英特尔之所以自己制造是因为在CPU领域除了AMD以外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和其竞争,而且为了防止技术外泄,最好是选择单干。但在通信和家电芯片领域,由于拥有技术的厂商众多,利润较薄,为了降低成本,设计厂商纷纷将订单交给代工厂生产。
德州仪器之所以将90纳米芯片交由中芯国际生产,另外一个考虑可能是为了贴近客户。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和家电生产基地,中国的芯片需求量极大,增长速度也很快。如果在中国生产芯片,无疑在税收、运输等成本方面将大幅降低,而且有利于其抢占中国大陆的手机芯片客户,这也是为什么理查德·谭普顿新上任第一站就造访中国的原因。
很明显,如果TI和中芯国际一旦合作成功,TI将在芯片生产成本方面比英特尔更具优势,作为后来者的英特尔将如何应对?
出口法的尴尬
在贝瑞特的抱怨声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美国政府一直不肯放松英特尔前往中国投资甚为不满,认为这将置英特尔于不利之中。其次,德州仪器可能在交订单的过程中将最先进的90纳米技术转移给了中芯国际,而美国法律规定不允许将0.25微米以下技术转移给中国。
不过,中芯国际北京新闻发言人夏鹰表示,中芯国际和德州仪器的合作仅限于交订单。“他们只给了我们技术性能指标,并没有转移技术,我们将按照这个技术要求去开发,假如达不到标准,明年上半年我们将无法实现量产”,夏鹰表示。
但赛迪顾问芯片研究员李柯表示,中芯国际0.11微米技术才刚刚投产不久,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实现90纳米的跨越明显难度太大,而且德州仪器90纳米技术开发已经相当长时间了,如果没有技术指导或者转移,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并不现实。
之前美林证券分析师曾对中芯的技术表示怀疑,认为中芯国际90纳米技术并不成熟,德州仪器之所以和中芯合作目的只是为了打压台积电和联电,寄希望以此能压低两家的报价,但事实可能并不这么简单,中芯曾在短短两年之内将工艺从0.25微米提升到0.11微米,而且此前德仪曾和中芯国际在0.13微米技术上合作得相当愉快。如果有德仪的技术转移,要在90纳米上实现突破并非不可能。
之前中芯国际曾从英特尔挖人来帮助其实现90纳米的跨越,而且中芯国际也同时在联合清华、中科院等机构开发更为先进的65纳米技术,据称可能会在明年有所突破。对于德仪来说,如果能够成功帮助中芯国际实现量产,对其成本降低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中芯国际的报价通常要比台积电和联电的报价低10%~20%。而且,如果能够同时放到多家进行生产,比放在一家要好,万一某一家产能紧张,也能规避因此而引起的风险。
其实,之前德仪和中芯国际在0.13微米技术上进行合作时英特尔并未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那是因为英特尔已经逐渐将自己的工艺技术过渡到90纳米工艺上了,现在如果德仪将90纳米工艺放到中芯国际生产,将明显使英特尔在通信芯片领域处于被动。这正是贝瑞特的烦心之处。
但美国企业向国内芯片代工企业转移技术早已不是新闻,除了德州仪器,摩托罗拉在将天津芯片厂卖给中芯国际后也将0.18微米技术同时转移给了中芯国际,并将部分订单给了后者。不久前上海宏力半导体公司也传出消息,该公司将从美国一IDM厂商引进0.13微米制造工艺,目前的洽谈情况已进入最后阶段。这些事件都已经暗示冷战后美国政府制订的出口控制法可能因此瓦解,该协议主要是限制向中国大陆提供可能用于军事方面的相关高端技术。
看到中国芯片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政府当然一百个不愿意,但现实情况却不得不逼迫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目前掌握芯片设计技术的不只有美国人,假如美国人不转移,其他国家的公司照样会蜂拥而入。看看和中芯国际合作的名单就知道,中芯在工艺上每前进一步都是伴随着各大芯片厂的技术转移,如果美国人仍然坚持对技术出口不放松,最后吃亏的还会是自家的公司。这一点不管是在芯片工艺的转移上还是设备出口的管制上均是如此,虽然美国政府不希望看到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到中国设厂,但大量的芯片制造设备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美国的海关照样得开绿灯。
“我们从美国进口的设备都是得到了美国商务部的许可,有出口许可证并由中国政府担保提供给最终用户的。”夏鹰说。据悉,目前美国政府在设备的出口上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进口国不能用于军事目的。“美国人的设备出口限制已经形同虚设”芯片设计公司Tensilica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冉笑道。
美国政府繁琐的手续和低下的效率一直被本国业内人士诟病。美国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 公共政策部门主管 Maggie Angell表示,美国政府对输出到中国大陆的设备及技术多有限制,相关管理办法至少落后10 年,这是美商在中国大陆市场落居下风的主要原因。据悉,日本及欧洲厂商如要把器材设备输出到中国大陆,只需数周就能取得出口授权文档,有时甚至只需几个工作日就能完成。但在美国,相关流程一般要耗费 6个月的时间。
现实已经很严峻,而且对于英特尔这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来说确实有些不公平,但贝瑞特也许已经在考虑对应之策,为了降低成本,英特尔已经在上海和成都两地建起了封装和测试厂。而贝瑞特此次公开场合的不平之言,会对英特尔面对的这个尴尬现实有所撼动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12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下发了《关于支持组建四川省陶瓷基复合材料、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的函》。由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四川省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经过公司申报、建设方案论证、专家会议答辩、现场核查、省科技厅审批等程序,成功获得组建批复,成为四川省科技厅规划建设的首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储能科学作为一门信息密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迫切需要新研究方法以应对其日益复杂的难题与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在文本处理、信息收集与整合、图片与视频生成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应用也在逐渐延伸至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提升科
2月15日,在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城大有协合高邮周山镇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城大有在长三角地区布局的又一标杆性储能工程,将为高邮及周边区域电网稳定性与清洁能源消纳提供重要支撑。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新型储能技术成为破解新
2月10日,从国网冀北智能配网中心获悉,该中心创新打造的配网柔性调压技术助力国网冀北青龙供电公司试点低压线路电压合格率同比提升35.22%,电压质量达到历史新高,受益用户达600余户。据悉,该技术发挥柔性控制灵活调节、可靠性高、高效节能的独特优势,通过低压交直流串联柔性电压补偿,在电压越限时
近日,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是我司第五次获此殊荣。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制造与技术服务。公司以航天高科技技术为依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自主研发的HT品牌
日前,五部门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通知见下:一、《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5年版)》(附件1)、《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25年版)》(附件2)和《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5年版)》(附件3)自2025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珠海市政协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聚焦“推进珠海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八个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充分协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力珠海高质量发展。“推进珠海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中提到,开展“光储直柔”等先进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4日,申昊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提到,申昊科技开展储能业务,将拓展包括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户储等市场,拟研发虚拟电厂技术和应用,助力提升能源的聚合、优化和管控,推广数字能源新业态,培育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申昊科技在全球主要国家追求碳中和及能源自主可控
12日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获悉,位于杭州临平区皇国山市民公园北侧工地的S304省道电力管廊二期项目当日开工。该项目创新性地对个别工井采用垂直盾构施工技术,为浙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S304省道电力管廊二期项目是杭州500千伏临平变电站22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
2月14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迎来了其成立的第25个年头。在这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发表了一场主题为“生生不息”的演讲,回顾了隆基的发展历程,展望了隆基未来的绿色能源发展蓝图,并向所有支持隆基成长的人们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从行业本质出发,
2月14日,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在京签署《核电耦合热泵储能调峰技术意向合作协议》并举行工作会商。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胜,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宁小平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央研究院改革领导小组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