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国能源紧张溯源:浪费6个百亿吨煤田

2005-06-10 00:00关键词:中国能源紧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经历了两年“冬缺煤,夏缺电”的“短缺”生活后,更多的国人从“地大物博”的喜悦与骄傲中清醒了过来,“能源危机”已从科学家研究者们的论文书案里走下来,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关注中。2005年5月24日,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作为第八届科博会的重点分论坛之一在北京召开。电荒、煤荒、石油荒,究竟谁之过? 

    在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听说过“短缺”二字了。1998年,中国广大地区还在为大量的煤和电卖不出去而发愁,而只过了短短5年时间,2003年,中国能源供应普遍紧张的时代就迅速到来了。夏缺电,拉闸限电,工厂要放假,空调不能开;冬缺煤,供暖跟不上,室内室外一个温度……2年过去了,“能源荒”仍在持续上演着。

  2005年5月23日,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展览在北京召开,作为分论坛之一,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于次日开幕。在全球能源亮起红灯的时候,中国能源危机就在迫在眉睫的境地,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在这次论坛上,包括摩托罗拉、杜邦、兰德马克等参会的国际性大公司都表示,他们要以中国能源瓶颈为商机,并力图从中分得一杯羹。雄心壮志溢于言表。 

  面对能源荒,要节能并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回过头来,“地大物博”的中国如此之快的就尝到了“荒”的滋味,从问题发生的源头去探究原因改正苏呼显得更为重要。

  50年扔了6个百亿吨煤田

  西部省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目前我国能源的储备中心和战略重心。然而据了解,这些地方的能源开发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业内人士痛惜地称之为“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数以百亿吨计的资源在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如此下去,真正到了饿肚子的时候,大概就只能看着别人吃苹果了。 

  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说,按《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矿井采区的回收率最低不应小于75%,但现在陕西省没有一家煤炭企业的回采率达到了规定要求,全省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下来不到30%。 

  山西省一家大型煤炭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在企业的6个主要生产矿中,已经有3个矿经过不到50年的开采,面临资源枯竭,即将在三五年内被迫关闭,而这些矿的设计生产年限都是100年以上。 

  据了解,现在开煤炭的综采支架一般是4.8米高,而包括陕北、内蒙古、新疆的煤矿煤炭层都很厚,在新疆的一些煤层平均厚度就达五六十米,许多开采企业不论煤层是十多米还是几米,都只是吃肥丢瘦地从中间开采那么一趟,大量资源就这样浪费了,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能源开发“吃菜心”。在目前煤炭开发热火朝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大量十多米厚的煤层都是这样吃“白菜心”式的开采,而且一些大型煤矿浪费起来资源损失更大。 

  资料显示:我国从1949—2003年间,累计产煤约350亿吨,根据有关煤炭资源专家的初步估计,煤炭资源消耗量已超过1000亿吨,扔掉的资源几乎是被利用资源的两倍——“吃菜心”的开采过程中,我们至少白白扔掉了650亿吨的煤炭资源,接近我国目前全部尚未占用的煤炭精查储量,按我国去年的煤炭消费计算,这些煤够我们用38年。 

  高耗能产业做“赔钱买卖”引电荒

  此刻已是2005年的初夏,老天爷似乎也善解人意,今年的夏天热的要比往年推迟很多。然而拉闸限电的日子似乎还是躲无可躲。

  据统计,我国2004年发电量比2003年增长了14.9%,而我国2004年经济增长率为9.5%。2004年中国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和31%的煤炭,然而中国GDP总量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4%的GDP消耗了世界10%的电力,这些数据无疑说明,中国正在走一条重化工、高耗能的经济之路。 

    在经历了两年“冬缺煤,夏缺电”的“短缺”生活后,更多的国人从“地大物博”的喜悦与骄傲中清醒了过来,“能源危机”已从科学家研究者们的论文书案里走下来,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关注中。2005年5月24日,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作为第八届科博会的重点分论坛之一在北京召开。电荒、煤荒、石油荒,究竟谁之过? 

    在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听说过“短缺”二字了。1998年,中国广大地区还在为大量的煤和电卖不出去而发愁,而只过了短短5年时间,2003年,中国能源供应普遍紧张的时代就迅速到来了。夏缺电,拉闸限电,工厂要放假,空调不能开;冬缺煤,供暖跟不上,室内室外一个温度……2年过去了,“能源荒”仍在持续上演着。

  2005年5月23日,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展览在北京召开,作为分论坛之一,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于次日开幕。在全球能源亮起红灯的时候,中国能源危机就在迫在眉睫的境地,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在这次论坛上,包括摩托罗拉、杜邦、兰德马克等参会的国际性大公司都表示,他们要以中国能源瓶颈为商机,并力图从中分得一杯羹。雄心壮志溢于言表。 

  面对能源荒,要节能并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回过头来,“地大物博”的中国如此之快的就尝到了“荒”的滋味,从问题发生的源头去探究原因改正苏呼显得更为重要。

  50年扔了6个百亿吨煤田

  西部省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目前我国能源的储备中心和战略重心。然而据了解,这些地方的能源开发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业内人士痛惜地称之为“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数以百亿吨计的资源在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如此下去,真正到了饿肚子的时候,大概就只能看着别人吃苹果了。 

  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说,按《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矿井采区的回收率最低不应小于75%,但现在陕西省没有一家煤炭企业的回采率达到了规定要求,全省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下来不到30%。 

  山西省一家大型煤炭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在企业的6个主要生产矿中,已经有3个矿经过不到50年的开采,面临资源枯竭,即将在三五年内被迫关闭,而这些矿的设计生产年限都是100年以上。 

  据了解,现在开煤炭的综采支架一般是4.8米高,而包括陕北、内蒙古、新疆的煤矿煤炭层都很厚,在新疆的一些煤层平均厚度就达五六十米,许多开采企业不论煤层是十多米还是几米,都只是吃肥丢瘦地从中间开采那么一趟,大量资源就这样浪费了,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能源开发“吃菜心”。在目前煤炭开发热火朝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大量十多米厚的煤层都是这样吃“白菜心”式的开采,而且一些大型煤矿浪费起来资源损失更大。 

  资料显示:我国从1949—2003年间,累计产煤约350亿吨,根据有关煤炭资源专家的初步估计,煤炭资源消耗量已超过1000亿吨,扔掉的资源几乎是被利用资源的两倍——“吃菜心”的开采过程中,我们至少白白扔掉了650亿吨的煤炭资源,接近我国目前全部尚未占用的煤炭精查储量,按我国去年的煤炭消费计算,这些煤够我们用38年。 

  高耗能产业做“赔钱买卖”引电荒

  此刻已是2005年的初夏,老天爷似乎也善解人意,今年的夏天热的要比往年推迟很多。然而拉闸限电的日子似乎还是躲无可躲。

  据统计,我国2004年发电量比2003年增长了14.9%,而我国2004年经济增长率为9.5%。2004年中国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和31%的煤炭,然而中国GDP总量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4%的GDP消耗了世界10%的电力,这些数据无疑说明,中国正在走一条重化工、高耗能的经济之路。 

  作为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我国的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单位能耗所创造的财富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创造每单位GDP的能耗比国际水平高出许多,是世界平均值的3至4倍,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3倍,德国、法国的7.7倍。如果再按照高耗能、粗放式的方式扩大生产,全世界的能源也难以维系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

  事实上,中国的能源发展速度并不低,如中国现在一年所建的电厂,相当于半个英国的装机,相当于一个巴西的装机,但即使是这样高的速度,也跟不上能源消耗的速度。

  如此之高的需求量,如此之快的建设速度,却同时有着如此之低的利用率,此般资源浪费,即使是地大物博拥有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疆域的中国,难免也有如坐针毡挠头伤脑筋的时候。 

   能源低价战略的“终结时代”

  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举世瞩目,但中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却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专家预测,中国未来两年的能源供应将更为紧张。中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间的热门话题,并开始影响国际能源供需和价格走向。

  此次科博会能源战略高层论坛顾问团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能源拓展策略的实施客观上却给众多国际性大公司在中国扩张提供了利润增长新机会。一些鲜活的表象是,BP作为目前中国石化领域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和营销外资企业,其在华投资已累计超过40亿美元;到2010年,SK预计在华的营业额将达到42亿美元。

  美国能源部2004年度《国际能源展望》报告说,到2025年,全球能源消费量将比2001年增长54%。未来的几十年中,全世界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费预计将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而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将比目前增加一倍,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量的40%和发展中国家增长量的70%。全球石油需求将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2025年全球石油平均日需求量将从2001年的7700万桶上升到1.21亿桶,其中美国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量占到60%左右。由于需求迅速增加,以2002年美元价格计算,世界油价到2025年可能上涨至每桶51美元。欧佩克的增产将是全球石油供应增加的主要来源。

  “煤炭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战略必须要保障石油安全、建筑节能要成为缓解能源紧张的重要奇兵”,这是在此次能源战略论坛上中国能源专家为中国能源战略提出的未来之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也明确指出,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高速度,而不考虑能源发展的承受能力。挑战与机遇,挑战在前,机遇放后。

  “荒”已然是个不争的事实,勇敢的承认“荒”并积极的从问题发生的源头找解决之策,这是除了“开发利用新能源”之外的重中之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查看更多>能源紧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