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发展火电 防污三招跟进

2005-08-25 00:00关键词: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4年,全国116亿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环境中。这些空气污染问题的形成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密切相关,其中火电厂的高空排放是直接原因。

    然而,2002年以来,我国又出现新一轮的严重缺电局面。与此同时,各地也加快了燃煤电厂的建设步伐,燃煤电厂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日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中国电力论坛”上介绍了做好我国燃煤电厂污染控制的新思路。

    张力军分析认为,导致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污染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发电用煤量大幅度增加,发电用煤质量下降。2004年,电力行业耗煤8.63亿吨,比2003年增长了13.6%;同2000年相比,2004年发电煤炭消耗量增加了4.13亿吨,几乎翻了一番。而由于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导致全国发电用煤质量明显下降,煤炭中的灰分和硫分上升。与此同时,电力行业的脱硫能力严重滞后。到2004年底,烟气脱硫机组装机容量为2682万千瓦,仅占全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8.8%。

    同时,火电机组超标排放仍普遍存在。到2004年底,全国燃煤机组的装机容量为305亿千瓦,超标排放机组装机容量占273%,超标机组SO2排放量占509%。另外一个老问题便是少数企业环境意识淡薄。据测算,一台30万千瓦机组的脱硫装置停开一天可以获得22万元的非法经济效益。截止到2004年底,在国家批准的137个重点火电脱硫项目中,仍有46个没有启动。

    最新研究表明,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硫可造成近2万元的经济损失,这不仅影响了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作已成为我国火电行业当前污染控制的首要任务。

    据介绍,预计到2010年全国火电装机将达到5亿千瓦左右,煤炭消耗约13亿吨,新增二氧化硫产生量560万吨。如果以目前的脱硫比例和进程,全国电力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超过2000万吨,我国的大气环境将不堪重负。

    张力军说,酸雨污染防治仍将是我国“十一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火电行业污染控制政策思路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一般性的总量控制向重点行业总量控制为主转变。火电行业是排放二氧化硫的主要行业,排放量已超过总排放量的一半,这个比例今后还将持续上升。火电排放集中,易于控制,特别是火电厂属于高空排放,对局地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贡献较少,主要是形成区域性酸雨及硫酸盐细颗粒长距离输送的污染。因此,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重点是火电行业,同时兼顾其他主要行业的控制,如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

    二是由以地方控制为主,向地方和国家共同控制转变。今后,将采取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负责制定中低架污染源的控制计划;国家负责跨区域酸雨污染的控制,制定酸雨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提出火电行业排放总量分配方法,协调各地区间的总量控制工作。

    三是从注重脱硫机组数量向注重脱硫效果转变。目前已投运的脱硫机组中,有一半装机容量燃煤含硫量小于1%,在建脱硫机组的燃煤平均含硫量更低,这样减排成本相对较高。今后,将通过排污交易等经济政策的实施,推动脱硫工作由单纯强调脱硫设施安装数量,向提高脱硫数量转变,实现脱硫成本的最佳化。

    张力军说,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经济总量将翻两番,按现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增加4~5倍。这个阶段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表现在,一是在工业化过程中,电力、化工、建材、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污染的难度加大;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烟尘、粉尘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是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四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据张力军透露,2010年我国的环境控制目标是:基本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改善重点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65%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环保要求,烟尘、粉尘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5%,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上有所降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