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产业面临的五大主要挑战

2006-01-06 00:00关键词:十一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最近完成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十一五"及2020年我国能源产业面临以下五大主要挑战:

  一、能源供应面临较大压力

  目前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为1.3吨标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即使到2020年如果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煤,人均消费量也只有2吨标煤左右,接近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由此可推断,本世纪的头20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将持续快速增长,即使到2020年也远未达到峰值。

  就国内资源状况量而言,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0.0%、5.0%和57%。以资源相对丰富的煤炭为例,其探明程度依然很低。目前,在尚未利用的煤炭精查储量(618亿吨)中可供新建大中型矿井的精查储量只有300亿吨,考虑到2020年要新建年产能力10亿吨的煤矿,需要精查储量1000亿吨,缺口依然巨大。当前已出现的能源约束不同于以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初期曾出现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能力不足,而今后将受制于国内资源不足。

  二、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的难度加大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2001年,我国终端能源用户在能源消费的支出为1.25万亿元,占GDP总量的比例为13%,而美国仅为7%。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目前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

  虽然我国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但真正加以利用其艰巨性要远大于过去的20年。据测算,1980-2000年期间,全国每年节约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来自因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轻型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的节能效果。而当前出现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重化工业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际制造业转移等情况,是我国在节能方面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环境保护将面临巨大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还包括南非、印度等国)主要依赖煤炭资源的国家,2003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67.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41.5个百分点。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来自于燃煤,此外机动车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污染不断加剧。

  从环境容量看,要使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必须控制在1200万吨左右;氮氧化物的控制量2010年、2020年分别为1800万吨、1600万吨。目前已经存在着环境"透支"。到2010年、2020年,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可能分别达到3100万吨、3900万吨,氮氧化物产生量分别达到2800万吨、4000万吨,届时将远远超过环境容量。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3亿-20亿吨;人均碳排放水平在0.9-1.3吨,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要求我国限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力将越来越大,2020年以后我国将难以回避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承诺。

  四、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愈加严峻

  在1993年至2002年的10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5.11%,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年均增长1.37%以及OECD国家年均增长1.06%的水平。机动车燃油消耗将成为推动我国石油消费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与2000年机动车燃油消耗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仅为1/3左右相比,到2010年、2020年占当年石油消费量的比例将提高到43%和57%。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4.5%。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亿吨,届时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接近目前美国的水平(2003年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6.2%)。我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资源,一方面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使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超级大国对油气资源的争夺空前激烈,已形成了全球主要的油气资源被超级大国和产油国控制的格局,我国石油产业"走出去"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十分复杂的环境。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高,我国的石油密度(即单位GDP所消费的石油)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35倍(按名义汇率计算),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对我国经济的伤害大于OECD国家。

   五、能源产业还未建立起基于市场的稳定发展机制

  能源产业中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普遍存在,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问题仍很严重,特别是"越位"问题严重干扰了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着周期性的大起大落,而且越是计划性强的产业,波动的幅度越大(例如电力)。这样的发展机制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一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