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6-01-21 00:00关键词:电煤订货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记者20日获悉,由于在2006年重点电煤订货会上重点电煤大合同无一单签订,日前国家有关部门紧急采取措施,今年1月份电煤“翻版”去年12月订货合同,2月份继续翻版1月份订货合同。这无疑宣布了取消价格干预政策的失灵。
煤电之争焦点依然是价格之争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是国家首次宣布取消电煤价格临时干预,煤电双方都认为这是煤电真正市场化的一个“拐点”,但在订货会上,对价格的争论一如既往:
煤炭企业要求在上年煤价的基础上,总体每吨煤涨价20至30元,电力企业则希望在上年价格基础上有所回落。黑龙江省的龙煤集团涨价要求是将计划重点电煤每吨提高35至40元,安徽省四大煤炭企业要求将目前煤价每吨提高到380元。河南等省份的煤炭企业也准备将电煤价格上调5%,涨幅为20至30元/吨。
但电力企业则坚持认为,在目前供需平稳的形式下,煤炭不该再涨价。据中电联燃料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中,火电企业的亏损面达到44%。记者从中国大唐、中国华能集团的年度工作会上获悉,2005年由于发电用煤价格上涨,大唐、华能的成本上升分别是46亿元、50多亿元。此外,据五大发电集团反映去年第一次煤电联动,发电企业还有15元的价格涨幅没有被消化掉,如果价格继续上涨,发电企业将无力承受。
结果10天的订货会,电煤大合同尤其是国有五大发电集团的重点电煤大合同一份没签。
取消价格干预使煤电矛盾更凸显
其实,价格之争的背后,是由来已久的煤电“计划”与“市场”的冲突。1993年煤炭价格放开,但在12年的时间里,电煤市场一直存在着市场电煤合同和国家重点电煤合同两种形式,就是说在发电用煤领域半计划半市场,而电价是国家定价。
煤电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近三年来的煤炭订货会,在这几次订货会上,煤炭企业提出要涨价,电力企业不同意。本来是预定几天要开完的会,拖拖拉拉开近一个月,到最后双方达不成协议,要么是拿着一些只签了数量、没签价格的合同散伙,要么是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强令要求电煤涨价多少而告终。但这种强制的结果是在签订合同后根本不执行。
此次的电煤订货会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取消对煤炭价格的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的改革。
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地直接分配。
在订货会上,有关部门强调,稳定、监管、放开是今年衔接政策的主旨。然而对这一主旨,煤电双方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去理解。
有关专家认为,煤价放开的前提应该是电价放开,这样,对于电力企业才算公平。否则一方面要求电力企业接受煤炭价格放开的现实,另一方面又要求电力企业的产品----电价不上涨,电力在“一半被捆绑一半是自由”的环境中,很难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取消价格干预能否一步到位
电煤大合同一单未签的结果令人疑惑:难道取消干预的市场化改革有问题?
“取消电煤价格干预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应该不错。”在很难达成共识的煤电双方来说,这是一个“意外的”共识。但是在取消干预的进程上,双方的思路却迥异:
煤炭企业认为,价格早就应该彻底放开了。这么多年来,同样采出来的煤卖给“计划”和卖给“市场”有着不同的价格,有时候两种价格竟相差一半。
电力行业却认为,放开价格是对的,但在什么时候放开却应该慎重考虑。在目前电价改革不到位、电价完全由政府管死的情况下,还必须对电煤涨幅实施必要的政策性调控,这是保证煤炭稳定供应和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的重要举措之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则认为,今年煤炭国内需求为21.7亿吨,其中电煤12.1亿吨,供需将保持总量基本平衡、环境比较宽松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出现全面供应紧张,也不会出现严重供大于求,这为推进煤炭价格放开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换言之,改革正逢其时。
但针对此次订货会上电煤订货无果而终的情况,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在会外继续协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9月4日,国家电投召开9月份生产经营工作例会,总结8月份生产经营情况,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主持会议。在京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栗宝卿指出1~8月份,国家电投生产经营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核心经营指标继续保持“三好”(好于预算进度、好于历史同期、好于时
近日,江苏大唐国际如皋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电煤订货工作圆满收官,实现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100%覆盖。为落实2023年电煤订货签早、签足、签实、签规范工作要求,该公司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研判电煤供需形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电煤订货衔接方案,秉承“全面覆盖、优化结构、抢先
12月14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燃料物资采购管理提升工作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企业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举一反三,持续深化问题整改,建立健全燃料物资管理体制机制
1月13日,国家电投召开2022年1月份生产经营工作例会,总结2021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江毅主持会议,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陈维义,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刘明胜,总会计师、党组成员陈西,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徐树彪,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电力企业当前的困境,通过华能、大唐、华电、国电投等四大央企电力集团向发改委上报的《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示。这篇信息量满满的报告,也很快刷爆的朋友圈。相关阅读:电煤供应形势实在严峻!华能、大唐、华电、国电投联名报告发改委(来源:丰矿煤炭物流ID:mtwl88
虽是隆冬时节,上海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依然川流不息,白雪公主城堡里的暖炉、米奇小屋里的热水、过山车需要的压缩空气作为全球首座应用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的迪士尼乐园,园内所使用的能量均来自华电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分布式能源站。能源站通过对发电机组排放的高温烟气和高温冷却水进行有效利用
华电能源所属的电力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主要从事电力生产、供热、电厂检修、电力技术咨询等业务,发电、供热、工程承包、电表生产和销售、煤炭生产和销售是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要产业。截至 2014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控股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615 万千瓦,其中权益装机容量为576.73 万千瓦。2014 年上半年公司全资及控股电厂完成发电量 122.56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7.6%;上网电量完成 110.87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8%。发电量和上网电量下降主要是由于区域用电需求增长缓慢,而新增发电机组大量投产导致电力供应相对过剩所致,机组利用小
记者梳理已披露年报的电力企业发现,近年来,煤炭价格逐步下降,火电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对于万众瞩目的电改,多数电力企业避而不谈,少数公司坦言,电改将加剧电力企业的竞争。由于国家电网建设投入加大、可清洁能源产业面临机遇,电力设备公司正期待分享“更大的蛋糕”。火电回暖水电分化火电企业中,华电国际2013年营业收入约666.25亿元,同比增加11.99%,净利润41.39亿元,同比增长191.93%,业绩向好原因为发电量的增加;上海电力2013年实现净利润11.81亿元,同比增长33.35%。京能电力实现营业收入100.71亿元,同比
由于电煤已经全面实行市场化,原本以为今年的电煤订货没有了任何噱头和悬念,可出人意料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了河南。据记者了解,河南省政府为保护省属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强制推行固定煤量煤价的“煤电互保”订货政策:以省属骨干煤炭企业为重点,实行发电企业年度电煤合同签订和落实与年度基础上网电量挂钩。对未完成电煤合同签订任务的发电企业,按照1200万千瓦时/万吨扣减其年度基础上网电量。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中央所属六大发电企业,已经全部“接受”省政府的要求,签订了电煤供需合同。河南提高煤电互保比例“我们难以接受这
2013年初,在电煤订货新形势下,大唐甘肃发电公司紧紧围绕煤炭市场变化形势,紧扣“管理效益提升年”主题,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以“降煤价、调结构、保供应”为重点,超前谋划,讲求策略,抢抓机遇,多措并举推进电煤订货工作,首批订货合同量较去年增加84万吨,煤价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下调,实现了电煤订货“量价双赢”的目标,为实现管理效益双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锁定目标,力求突破。该公司及时成立电煤订货领导小组,认真学习集团公司电煤订货文件精神,深入研判电煤供需形势,结
江苏徐塘发电公司将2013年1月份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作为“管理效益提升年”的主攻方向、开局之基以及夺取全盘盈利的“制高点”,全员同心攻坚,当月累计完成发电量5.22亿千瓦时,实现利润数百万元,电量利润双双“飘红”,为“管理效益提升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夯实安全基础。今年以来,该公司以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13年工作会精神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