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力亏损为何令公众紧张

2006-04-18 00:00关键词:电力电力亏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报告,指出了电力企业的经济状况:2005年电力全行业亏损企业1280 户,亏损额127亿元,其中火力发电亏损企业数增长3.4%,亏损额增长10.1%。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透露,电力行业2005年全年的亏损面达到了 27.12%。此次,发改委的报告也充分证实了电力企业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电力亏损的消息一经公布,不少人直言,他们的感觉是电价要涨了。电力亏损被解读成上调电价的信号,是公众“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态的直接反应。亏损源于成本的增加,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关键问题在于,到底是哪些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了电力企业的大面积亏损。在这个方面,公众的感觉与电力企业所言,相距甚远。

  目前,电力企业将其亏损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电煤价格疯涨,而电力价格不涨,成本太高”。其二,自4月10日起,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调整后,每吨煤运费成本上涨了2.618元。结论自然是:电价也应该上涨。

  电力行业毫不掩饰涨价的意愿与公众的担忧恰成呼应。但是,专家们却认为,除电煤价格上涨之外,电力企业本身的市场化程度低下、员工福利过高、主辅业没有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等问题都是造成电力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最起码,公众对于电力行业的高福利待遇是不陌生的。电力系统职工每年可享受几十到几百度不等的免费“福利电”,是由来已久、人尽皆知的事情。相关数据显示,水力发电厂有10%%的电力是被电厂内部消耗掉的。

  高福利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亏损,而亏损又成为垄断企业要求涨价的最天然的借口。涨价之后,再提高福利待遇,增加成本,再以亏损之名向公众转嫁成本……如此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公众是唯一受害者,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为垄断性行业的福利埋单。此次电力亏损的信号一经发出,公众大为紧张,根源就在这里。

  铺张浪费也是电力亏损的一大因素。审计发现,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召开的一个内部人事干部会议,短短3天时间竟然挥霍了304 万元,人均耗费2.4万元。国电公司原总经理高严甚至在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住过的东湖宾馆花费6万元定了一套特大套房,并专门订做了实木家具。如此挥霍无度,成本焉能不增加?

  除了高福利和浪费,电力企业成本的增加是多方面的。比如,决策失误导致的成本增加。国家审计署200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国家电力公司原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78.4亿元重大损失,损益不实78亿元,同时还有45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涉嫌个人经济犯罪12 起,涉案金额10亿元。其所涉金额之高、面积之大位列当年审计报告所公布的违法违纪案件之首。

  再比如,燃气电厂项目投产即停产。目前,受国际市场燃油价格高位运行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内燃油电厂生产成本高于上网电价,生产运行异常困难。华东地区有400万千瓦的燃气机组不能投入生产运行。燃气电厂投产即停产,使得投资浪费动辄就要以亿计算!

  电力行业出现亏损,还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目前一些电厂高耗煤机组大负荷运转,低耗煤的先进机组却“吃不饱”。据专家介绍,一台13.5万千瓦的小机组,比30万千瓦的机组耗煤要高15%,比60万千瓦的机组耗煤要高26%。为何用高耗煤机组大量发电,却不让低耗煤的先进机组吃饱?合理的猜想是,电力企业并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它们想借“亏损”之名获利。

  倘若电力企业真的亏损得非常严重,那么,它们就会有放开市场、引入竞争的意愿,而现实却是,电力企业牢牢控制住全国的电网维持其垄断地位,这哪里像是亏损的样子?

  只要垄断的格局不变,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地位要挟有关部门达到涨价目的的惯用手法就不会消失。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彻底打破垄断,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垄断企业必须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公众也不必再额外为垄断企业不明不白增加的成本埋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查看更多>电力亏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