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发改委:电厂排烟装置四成成摆设

2006-07-28 00:00关键词:发改委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消息: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05年底,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机组容量已达5300万千瓦,在建的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超过1亿千瓦。然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资源司巡视员翟青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已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设施实际运营率不到60%。”

  统计显示,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已达25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源自燃煤电厂。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十五”末要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成为保障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

  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4400万千瓦机组脱硫装置投入运行,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230万吨。

  “尽管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翟青说,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部分脱硫设施难以高效稳定运行”“已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设施投运率不足60%。”他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环保执法不严,对脱硫设施日常运行缺乏严格监管,部分电厂为获取经济利益故意停运脱硫设施;有些脱硫公司对国外技术和设备依赖度较高,没有完全掌握工艺技术,系统设计先天不足,设备出现故障后难以及时修复;部分老电厂的脱硫电价政策没有及时到位等。

  翟青说,当前脱硫设备国产化率虽已较高,但烟气脱硫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很低,拥有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烟气脱硫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采用国外技术不仅要支付引进费,而且承建一套脱硫设施还要支付技术使用费。目前我国已向国外公司支付技术引起费3.2亿元、支付使用费3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