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内仪器仪表业夹缝中求生存

2006-12-18 00:00关键词:仪表仪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国家是头脑国家,另外一些国家是躯干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既有躯干又有头脑,而仪器仪表恰恰是头脑的“神经中枢”,也是最后的安全屏障。 

    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奚家成介绍,仪器仪表品种门类繁多。其中,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大装备影响最大的,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DCS(分散型数字控制系统)为例,我国DCS市场目前正处于上升和发展的成长期,还处在从大型工程逐步向中小型工程、从主应用领域(如石化、化工、电力和冶金等行业)逐步向全工业范围(如市政、食品、建材、环保和交通等领域)扩展的阶段,市场远没有饱和。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国内企业纷纷采用先进的DCS改造传统产业,吸引全球的DCS制造商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 

    “仪器仪表是现代工业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奚家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肯定的回答。他强调说,对于这个问题有关方面的反应一直很强烈。 

    一方面,以王大亨为代表的一些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次上书国务院(几乎政府每换届一次就上书一次),从科研的角度强调中国的仪器仪表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高等级、高档次的仪器仪表不能自立,中国就不能成为科技大国,就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有数据显示,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自然科学领域,有接近60%的诺贝尔奖与仪器仪表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比如发明了显微镜后,人们知道世界是由很小的微观粒子组成的。 

    另一方面,中国工程院的一些院士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一些专家从工业发展的角度呼吁,大型企业的控制系统如果被外国所垄断就根本不能自立。因为稍有风吹草动,人家高档的仪器就不卖给你,要么卖给你的就是低两三个档次的仪器。 

    奚家成表示,随着整个装备工业的大型化、复杂化、信息化和集成化,仪器仪表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已经从过去所说的“五官”,上升到现在的“神经中枢”。随着大装置越来越复杂,坐在控制室里就能够看到整个现场。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国家是头脑国家产生并输出知识,另外一些国家是躯干国家只引进和应用知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既有躯干又有头脑。而仪器仪表,恰恰是头脑的“神经中枢”,因为信息化是和控制系统连在一起的。以发电设备为例,如果电机、锅炉和汽轮机是国内的,而测控设备是国外的,那么企业就不知道用什么参数控制主设备的运行,人家卖给企业的这个软件等于“黑软件”。 

    奚家成强调说,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测控设备,大型化、高参数化、工况复杂化的现代工业重大装备将无法运行。现代流程工业的工艺参数、技术特点、Know-how专利,绝大部分都由主设备与测控设备软硬件紧密结合予以实施。仪器仪表在代表我们国家命脉的重化工业、大能源工业中发挥的作用,不但是正常运行的“神经中枢”,而且是最后的安全屏障,因为任何安全隐患的异常反应都首先出现在仪器仪表上。 

    跨国企业强势进入国内用户能用而不用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强势进入,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用户对国产的仪器仪表能用而不用或者想用而不敢用,又使企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奚家成告诉记者,与别的行业相比,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市场准入形势,似乎显得更加严峻一些。一方面,因为门槛高,国产仪器仪表不容易进入这个市场,是这个行业非常典型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因为跨国公司的强势进入,已经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了。 

    从工业总产值和销售额这两个指标来看,已经本地化了的外资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大体上是44%左右。而从国外进口的仪器仪表,还要占到市场份额的20%左右。这两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市场份额的一半。仪器仪表行业的一个特征就是贸易逆差比较大,是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逆差最大的一个。2005年进出口总额193.59亿美元,其中进口高达140.14亿美元。再加上跨国公司的经营、资金、服务和人脉关系等优势都非常明显,包括大家众所周知的到外国的免费旅游等。国产仪器仪表即使在技术上达到了进口产品的水平,也仍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更让人困惑的是,用户对国产的仪器仪表能用而不用、想用而不敢用,又使企业陷入孤掌难鸣和孤立无援的境地。特别是现行的国产化的考核方法,不是按核心技术而是按投资总额的百分比考核。由于国产的仪器仪表所占的绝对值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当作了分母。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有专家曾经说,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仪器仪表企业,就是因为总是被国内的用户拒之门外,结果被逼无奈把自己近90%的股份卖给了GE。而跨国公司为了大举进入中国的市场,甚至不惜采用了低价倾销的策略。例如今年9月,在宁波某石化企业全厂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招标中,日本一家企业以超低价中标,其成交价只相当于国内企业报价的30%。这种低价倾销的现象,以前还没有出现过,而国内目前也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凡此种种,无不使国内企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夹缝中求生存国内企业无奈“曲线救国” 

    通过“出口转内销”、“农村包围城市”、“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策略,国产仪器仪表已经在一些行业取得突破,并开始打破外资的垄断,但在另一些行业虽有发展却依然不容乐观。 

    难能可贵的是,国内企业尽管在夹缝中求生存,仍然左冲右突,平添了几多希望的亮点: 

    一是“出口转内销”。国产仪器仪表自主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首台首套产品用户不用。在自主创新的首台首套产品市场准入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北京和利时的首台首套业绩是在巴基斯坦取得的。该企业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研制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是和利时在核电自动化领域接下的出口第一单。 

    就在巴基斯坦核电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和利时赢得了核电秦山联营总公司的关注和信任,并最终赢得了秦山2×600兆瓦核电二期工程电站过程计算机系统的合同。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和利时中标自动控制系统的陕西国华锦界60万千瓦1号亚临界火电机组,已于今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国产仪器仪表自主化的一个悖论,是国有企业对进口产品情有独钟,而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反而支撑和“养大了”一批仪器仪表企业。以浙江中控为例,企业每年中标的1000多个项目,有70%~80%是从民营企业那里获得的。如今,很多国有企业也成了浙江中控的“铁杆用户”,例如马鞍山钢铁厂的30多套控制系统、杭州龙山化工总厂的10多套控制系统都是购买的浙江中控的产品。 

目前,该企业开发研制的控制系统在石化、化工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全国第一位。 
    三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国电力集团总公司属下的国电智深,如今已不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而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先后中标了河北龙山电厂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大连庄河电厂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已签订合同,第一套设备今年交货明年投入运营。 

    有专家指出,国产仪器仪表已经在电力行业取得突破,开始打破外资的垄断。但在其他的一些行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大象的屁股——推不动”。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炼油的工艺比较简单也比较稳定,国产的测控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些大型企业是很难采用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