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台投资禁令解冻 半导体制造转移大陆

2007-01-29 00:00关键词:半导体半导体制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底,台湾茂德董事长陈民良将会来到重庆,参加“811”工程的签字仪式。

  “811”工程是外商在重庆投资最大的项目。这个项目以前叫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科技园(以下简称西永微电园),随着台湾当局对半导体投资禁令的解冻,这个项目以后将正大光明地改名为“茂德工程”。

  重庆抢来的生意

  记者了解到,“811”工程的名字其实是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一次会上敲定的。王鸿举说:“8英寸,0.11微米。就直接叫‘811’吧,好记。” 

  早在2005年11月,茂德在和重庆方面签订的协议就是8英寸、0.11微米的生产线。“因为台湾方面对半导体进入大陆有禁令,所以(重庆)跟茂德的合作采取相对保密的措施,茂德也化名川禾科技公司。”在西永微电园工作的老李指着微电园内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说:“这里以后就该叫茂德工程了。”西永微电园产业开发公司办公室喻兰鹰主任说:“目前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就等陈民良过来签署正式协议了,该项目总投资将达到9亿美元。”

  重庆市政府一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茂德的9亿美元投资中有2亿美元是由重庆市政府垫付的,即厂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当时,由于台湾方面尚未解禁,重庆为留下台湾茂德,就通过承担前期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了台湾茂德的投资风险。否则,台湾芯片企业顾忌到台湾方面的禁令还不敢贸然投入。

  近日,台湾茂德董事长陈民良对外曾表示,虽然目前的芯片厂建设由重庆市政府提供了部分资金,但是,未来茂德科技将会从重庆市政府手中把股份买回。喻兰鹰表示:“会在签署正式协议之后,公布有关事宜。” 

  有着同样心思的还有全球半导体龙头企业台湾日月光。该集团在重庆建设封装厂的计划已运作两年,计划投资10亿美元。据上述的老李介绍,日月光目前没有正式进驻西永微电园,但是土地已经平整,有160亩地,该地块距离微电园已经要建设完成的标准厂房和服务中心比较近。微电园工作人员也坦承,日月光目前尚未与重庆签订正式协议。但此次与茂德签订协议时,日月光集团董事长张虔生等高层也会到场。 

  按照重庆市预测,茂德、日月光等进入之后, 2010年重庆西永微电园的工业值将达1000亿~1500亿元人民币。 

  台湾禁令被迫解冻?

  在去年底,台湾方面核准通过了台积电所提出的将0.18微米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进行生产的申请。半导体产业观察家、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顾问莫大康向本报记者透露,台积电加大投资的将是上海松江基地。这里目前虽然有0.35微米、0.25微米和0.18微米制程三条生产线,但其真正发挥的是桥头堡作用——及时了解大陆市场动向,并接单加工;给台湾基地反馈信息,研发高端技术。

  就在台积电申请获得核准之后,去年底晚些时候,台湾方面也向当地第一大和第三大存储芯片制造商力晶半导体和茂德科技开了绿灯,允许两家企业分别投资4亿美元和3.65亿美元,在苏州和重庆兴建8英寸芯片工厂(即0.11微米)。 同时,日月光获准购入总部位于上海的威宇科技测试封装有限公司股份,这一收购将为输入高端技术带来可能性。 

  作为目前业界的一种主流晶圆制造技术,0.18微米技术已经为国内外多数半导体企业采用。但因担忧技术外流,早在2000年之前,台湾方面就出台了两道禁令:一是明确禁止岛内企业到大陆设封测厂,二是赴大陆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此前台湾规定该技术的“登陆标准”为0.25微米。即便是这种落后工艺,台企若要拿到“通行证”也要过多道门槛。

  “在当前全球化代加工市场的竞争中,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台湾的现状使台企出于利益的驱动,必须向大陆加快转移。”莫大康认为,台湾的四大劣势使得其半导体产业出现转移风潮,即市场小、人才不足、电力不够和处于地震带,“显然大陆是其最好的落脚点,尤其是刚刚起步的西部城市。”

  赛迪顾问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认为,台湾此次解禁,主要还是因为诸如2006年凯雷收购日月光的动向。“如果还继续推行禁令,会有更多的台资企业通过曲线进入大陆,那么台湾将面临大量本土企业被国际资本收购的威胁。”该人士说,“企业被收购后必须下市,台湾投资人将无法从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获益。” 

  大陆市场格局生变

  有数据表明,大陆芯片制造商拥有7座6英寸工厂和11座8英寸工厂,而台湾企业则分别拥有9座和21座。大陆12英寸芯片的产能也落后于台湾。迄今为止,台湾企业拥有11座12英寸工厂,而大陆则不超过2座。 

  “如果日月光能够落户重庆,此举使得该集团在大陆的投资形成上海、昆山及重庆’铁三角’布局。而力晶落户苏州,台积电发力上海,加上中芯国际,这些布局的完成显然对本就慢几步的大陆企业造成威胁。”分析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王涛期望台资的企业更多的是能够给大陆企业带来生产技术。 

  在芯片业转向了12英寸工厂的时候,大陆制造商却未能跟上发展步伐,使得大陆芯片制造商市场份额方面的增长势头已经停止。 

  莫大康认为,目前台湾半导体企业带来的仍然是二线代工技术,主要集中在0.18微米以下,0.35微米以上才是最先进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但这也会对国内的同级技术制造商造成巨大冲击。

  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价解禁的意义:“台湾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结构调整过程,因为低端制造业务向中国大陆转移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都是其他任何经济体从未经历过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半导体查看更多>半导体制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