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IBM减持联想股份 资本市场看淡PC

2007-02-09 00:00关键词:资本市场IBM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IBM慢步退出后留下的空白,需要联想集团去快速填补。

  2月7日,联想集团(0992.HK)发布公告称:IBM将出售持有的3亿股联想普通股票。这也是IBM第二次减持联想股票,2005年7月,联想集团回购了IBM所持的4.3亿股无投票权股票,购买金额约为1.5亿美元。

  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岚对记者表示,虽然IBM减持了股票,但双方的业务合作关系不会改变,IBM将在全球继续对联想予以支持。

  但记者采访获悉,联想集团与IBM在中华区已经就服务合约进行了变更——自2006年10月1日起,联想大中国区全面负责国内Think产品的售后服务,IBM蓝色快车将不再负责。

  Gartner一位分析师认为:联想收购IBM PC之后,IBM承诺对联想海外业务在一段时间内予以支持,联想集团同时让IBM参股联想,使双方在利益上达成一致,但这种关系有时间限制,联想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填补IBM留下的空白,否则海外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IBM慢步退出

  2月6日,联想集团收到IBM的代理公司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的通告:IBM已按每股3.20港元的价格配售联想3亿股份。

  3亿股中的5000万股将配售给联想集团大股东联想控股,此5000万股全部为投票权股份。联想集团没有披露其余2.5亿股的承配人,仅表示:其它承配人与联想集团及联想控股没有关联。

  此次配售前,IBM持有联想集团14.68%股份,配售后持股约为11.31%,投票权由10.92%降至7.41%。联想控股的持股比例则将由46.58%增至47.14%,投票权则由48.62%增至49.21%。

  通过此次抛售,IBM共套现9.6亿港元。而为了接下这些股份,联想控股花去约1.6亿港元。

  “自收购日起,IBM与联想就存在两个关系,一是联想的股东,二是需按协议规定在海外与联想合作。在联想与IBM业务合作到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IBM就会谋求逐步退出联想集团。”上述分析师如是分析。

  联想收购IBM PC之初,IBM持有联想约18.9%股份,禁售期为3年。

  2005年7月,联想宣布拟以现金回购向IBM发行的4.3亿股无投票权股份,购买总金额约为1.5亿美元。回购完成后,IBM维持10.92%的联想集团投票权,占联想总股本由18.9%降至约14.68%。

  IBM随后加快了退出联想集团的步伐。2006年5月,联想宣布与IBM修订禁售股份协议,将全面解禁期提早了半年,2007年11月1日后禁售期结束。同时,根据修订后的协议,自2006年5月25日起,IBM最多可出售持有的三分之二权益,即约手中持有的10%股权。

  至于此次售股是否代表IBM对联想集团的业务前景失去信心,联想集团公关总监朱光表示:IBM并没有按协议规定抛掉手中持有的三分股权,恰恰表示IBM对联想集团的业务是有信心的。

  上述分析师却认为:“IBM此次出售联想股票,可能部分反映了IBM对联想的态度。2月1日,联想集团发布第三季度财务,其海外业务少有起色,而海外业务正是联想国际化是否成功的标志。同时,联想在海外依靠IBM的支持,IBM的态度应相当正确地反映了联想此时的处境。”

  IBM的支持

  三年前将PC业务卖给联想集团时,IBM承诺在品牌和运营方面给联想提供支持:联想集团除获得Think品牌的永久使用权外,还获得了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同时,在联想集团全球IT系统未完全对接以前,IBM的IT系统将对联想集团业务予以支持。

  最重要的是IBM全资子公司IGS、IGF对联想的支持。根据当初的收购协议,IGS将为联想集团提供产品质量担保、售后服务支持,IGF则主要为联想集团的海外渠道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支持。

  朱光解释,联想集团收购IBM PC后,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球建立一个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选择IBM的支持是最经济的选择。

  而按照国内惯例,当渠道拿到一个比较大的订单而资金又无力周转时,联想一般提供两种支持——资金支持或者提供担保,而在海外,刚刚完成收购的联想集团对渠道合作伙伴不可能做这么大的支持。

  但在短期内,联想集团还无法失去IGS与IGF的支持。

  对IBM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后,联想集团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新加坡联想,负责与IGS、IGF进行合作。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23日,IBM与联想先后两次修订了总服务协议,其中再次强调了IGS与IGF对联想业务的支持。

  上述分析师认为:“之所以这样强调与IGS与IGF的合作,是因为在短期内,联想还无力弥补IGS与IGF离开后留下的空白。”

  此外,按照协议,IBM的IT系统将支持联想至2013年。

  联想集团完成收购后就开始打造自己的IT系统,预计耗资2亿美元。去年10月1日,联想全球ERP系统对接完成,但联想的售后服务系统、供应系统、客户关系等仍然在IBM的IT系统上运行。联想董事长杨元庆透露,2007年内,联想所有的IT系统都将实现全球对接。

  相对而言,联想在品牌方面已做了全新布局。收购完成后,联想集团在全球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品牌宣传——世界杯期间签约小罗、都灵冬奥会与许多冠军级运动员签约——两次的重点都是推广Lenovo,而后才是Think。今年2月4日,联想集团宣布与F1合作,推广的品牌同样是Lenovo。

  资本市场看淡PC?

  上述分析师认为:IBM减持联想,代表了资本市场的态度。

  根据《IDC全球PC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增长了8.7%,季度出货量升至6560万台,既低于3季度9.1%的增长率,也比10.1%的增长预测低了1.4%。

  从2006全年来看,PC出货量为2.29亿台,年增10.0%,既低于2005年的16%,也低于10.4%的预测值。从各大厂商看,除惠普与宏碁有理想的增长外,其它厂商增长均表现疲软。

  戴尔表现尤为明显。尽管戴尔2006全年的全球出货量仍居世界第一,但与惠普的差距缩小了。据IDC的数据,戴尔第四季度的出货量为967万台,惠普出货量为1190万台。

  联想的表现强于戴尔。联想集团刚刚公布的截至12月31日止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联想第三季度营业额为39.9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前三季度(4月1日至12月31日)营业额为111.7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1.5亿美元。

  但联想个人电脑全球销量增长约8%,低于全球平均增长率8.7%。

  IDC全球PC研究与市场跟踪研究部经理David Daoud认为,从各个区域市场看,2006对全球PC厂商而言是艰难的一年:在美国市场,家用PC需求依然不振,商用需求则明显放缓,对联想、戴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欧洲,商用需求的放缓对戴尔、富士通-西门子和联想的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日本的年度出货量回落了10%以上,对所有厂商都产生了影响。唯有以中国为龙头的亚太区,不管是商用还是家用需求都继续稳步增长,联想也保持了稳步增长。

  上述Gartner分析师认为:联想要做的事情是实现美国市场的增长,而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近期内要借力IBM,而长期来看健全海外业务系统更为重要,因为租用IBM的服务是如此的昂贵。

  据联想1月23日公告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2年,联想预计将向IBM支付总额高达2.4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该分析师认为:“唯有业绩增长,联想在资本市场才能被其他机构投资者看好,这些机构投资者包括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美国新桥投资集团等。”2005年7月,上述三家机构分别向联想提供了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的贷款。

  联想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上述三家机构不会因为IBM抛售联想股票而改变对联想的态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