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节能减排:既是攻坚之战更是背水一战

2007-05-10 10:00来源:世界环境关键词:节能节能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月19日,在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次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3.6个百分点。若全年都在此高位运行,用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计算(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煤炭多消耗2000万吨,二氧化硫多产生30多万吨),今年一年就要新增2亿多吨的煤炭消耗和300多万吨二氧化硫产生量,其中前者高于计划预期7000多万吨,提前三年突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010年控制指标25.6亿吨几无悬念;而后者超过预期110多万吨,使今年的减排难度系数有增无减。 

    经济在提速,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产生量在增加,但经济发展的质量不升反降。2006年,低耗能高产出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下,跌破40%。而今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尤其是以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为代表的六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平均增速为20.6%,远高于GDP平均增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在加剧。 

    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是,国家出台的节能减排政策竟然在有些地方遭遇"顽强抵抗"。去年9月,为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膨胀,国家规定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8个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明确了对这些行业中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用电实行加价的时间和标准,明令禁止自行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但是有14个省份不仅不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自行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措施。这14个地方政府对如何利用价格手段推动经济增长倒是运用娴熟,遗憾的是,他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大相径庭。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高投入、低产出、重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推手既有地方政府,同时也隐约看到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和污染转移的身影。从贸易统计的角度看,我们的顺差不断加大,这将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其它"指责"。而从节能环保的视角来分析,是生态和能源逆差(赤字)在增加。扪心自问,我们有否必要为了那"顺差"而透支我们宝贵的资源,污染我们的天空、大地和江河,危害国人的健康。 

    从战略的高度看,节能减排早已超出了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范畴,已经上升为一个政治问题,节能减排现今被赋予多重历史使命。这既包括应对能源资源挑战、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树立中央权威等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要做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意愿。 

    仅1991年到2005年的15年中,中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达到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大大超过欧盟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12年前减排6亿多吨二氧化碳的目标。前不久,国际温室效应监测组织-美国净化空气政策研究中心发表报告称,中国自2001年就开始逐步对水泥、钢铁、造纸和汽车等过热行业的能源使用进行限制,预计到2010年,仅对这些行业的限制将累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6千8百万吨。接近布什政府提出的在2010年前自愿减排1亿8千3百万吨工业废气的数量。 

    令人振奋的是,日前国务院决定成立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将在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加快出台和完善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从产业准入、区域限批、投融资、税收、严格执法、行政问责到合理调整资源能源价格、减少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甚至开征出口关税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节能减排,既是攻坚之战,更是背水一战。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所言"不走节能减排的路、不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中华民族就没有退路"。(贾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