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红沿河成国产化程度最高核电站

2007-08-29 09:5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核电站核电国产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18日,渤海辽东湾东海岸。蓝天白云、海清河晏。

  上午10时50分,随着一号机组核岛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筑,位于此地的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是国家首个一次同意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自主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和目前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

  据了解,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投资约500亿元人民币。采用我国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电技术路线。1号机组主体工程已于2007年8月18日开工,计划于2012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到2014年,4台机组按计划将全部建成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达到约300亿千瓦时。1、2号机组有效建造工期为58个月,3、4号机组有效建造工期为56个月。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评价的那样:“红沿河核电站的开工表明经国务院批准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计划正式启动实施,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群策之举无不胜 

    历经近30年的不懈努力,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终于顺利开工建设。凭借数十年蓄积的“后发优势”,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创造了我国核电史上的多项“第一”和“之最”,开创了我国核电事业的新篇章。

  辽宁核电项目曾几经波折。从1978年开始,项目开始厂址筛选等工作。1995年原国家计委批准了项目立项。1996年因国家核电建设规划调整而暂停。2003年10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辽宁省、大连市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辽宁核电项目的协议书,恢复启动该项目的前期工作。2005年12月15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签订了《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投资框架协议》,同意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资组建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负责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的建设与运营。2006年1月5日,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合发文,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筹)成立,该项目正式恢复启动。

  随后,2006年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文,同意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开展前期工作;6月28日,红沿河核电站1、2号机组核岛负挖工程正式开工。2007年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同意调整红沿河核电项目建设规模,按一次建设四台百万千瓦机组开展前期工作,建设规模调整后,项目的股东方、出资比例及管理模式保持不变;4月8日,“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召开的专家会审查;8月8日,国务院核准了辽宁红沿河核电站项目;8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出“关于核准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的通知。至此,经过了近30年的不懈努力,红沿河核电站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群力之为无不成

    红沿河核电项目位于大连市瓦房店东岗镇,地处瓦房店市西端渤海辽东湾东海岸;厂址东距瓦房店市火车站约50千米,南距大连港110千米,北距沈阳270公里;厂区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接壤,视野开阔、地域平坦,使红沿河核电成为我国已建、在建和待建核电站中地理条件最为优越的厂址之一。

  在采访开工仪式时记者了解到,红沿河核电站的工程建设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中电投电力工程公司全面参与。核电站工程全厂总体设计和初步设计由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

  设备制造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红沿河核电站的总体设计已完成;核岛的主设备包括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1号机组蒸汽发生器、1~4号机组主泵等分别与供货商签订了供货协议或订单;汽轮发电机组、数字化仪控系统、环吊等设备的谈判或意向协议也已完成。

  在现场记者看到,1、2号机组核岛负挖工程已经完成。核岛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目前1号机组RX和廊道替代和垫层砼浇注完成,防水层施工完毕,1RX廊道环墙全部浇筑完毕,1RX廊道盖板提前预制完毕。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具备正式开工条件。其他工程如土建试验室和核岛搅拌站已按期投用;常规岛负挖工程第一阶段负挖完成,常规岛搅拌站已经完工;砂石加工场安装完毕,具备调试条件,外购成品沙石料满足工程要求。施工用水和220千伏施工与辅助电源投用。其他材料采购、施工技术准备等各项工作顺利向前推进;进场道路、施工供水、施工供电、通信、场平工程已全部完成,满足现场开工的需要。“只有红沿河才有这样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工程部的杨经理自豪的说。 

    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剂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前,在大连召开了核电装备国产化会议,用意很明确,希望通过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大力推进核电装备国产化。
  红沿河项目在投建之初,便确定关键设备国产化比例不低于85%;1、2号机组的国产化比例70%,3、4号机组的国产化比例80%,力求“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2台,其中压水堆有300多座,并且大部分都是百万千瓦级机组。红沿河核电站采用的CPR1000技术方案,是以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成熟技术为基础,结合多项重大技术改进形成的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这一技术经过了大亚湾、岭澳一期,岭澳二期、红沿河等项目近30年的持续改进及自主创新,总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型在役核电站先进水平。

  以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开工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设备国产化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在这个方针的引领下,新一代核电设备的自主发展必将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记者 张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