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发展取得成效

2007-09-28 15:0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厂火电烟气脱硫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辉煌业绩  铸就历史转折 

    2007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后,将开始逐年下降,成为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史上的一个标志年。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07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63.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在火电发电量增长18.3%的情况下,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2%。而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正是电力二氧化硫控制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电力烟气脱硫的装机容量2000年底时约500万千瓦,2005年底约5000万千瓦,2006年底约1.6亿千瓦,到今年上半年达到约2亿千瓦;烟气脱硫机组占煤电机组的比例由2000年底的约2%上升为目前的约40%,已高于美国30%的脱硫比例,创造了装设烟气脱硫装置速度的世界奇迹。自2006年以来,全国新投运煤电机组同步安装并运行脱硫设施(不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的装机容量比例达到80%以上,2005年以前的老机组正在按法规和政府要求逐步加装脱硫装置。预计到2010年,烟气脱硫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电力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35%以上。
 
    回顾历史  经验可圈可点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电力行业就开始了电厂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实验研究,其后经历了自主创新技术试验阶段、与国外合作技术试验示范试点阶段以及引进技术吸收创新阶段等。通过三十多年努力探索,我们寻找到一条以高起点引进技术再创新为主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道路。在环保法规和行政命令对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控制要求不断加压下,在国家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在市场经济机制的推进下,从2001开始短短几年,专业烟气脱硫公司由几家激增到200多家,其中具备一定技术、资金、人员实力,且拥有10万千瓦以及以上机组的烟气脱硫工程总承包业绩的公司近50家。众多脱硫公司的出现,为火电厂脱硫市场需求提供了保障的同时促进了脱硫产业链的形成。脱硫产业化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在自主研发和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拥有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经过30万千瓦以上机组配套脱硫工程商业化运行的检验;二是脱硫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大提高。从设备采购费用看,脱硫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已可以达到90%以上,部分工程达到95%以上;三是脱硫设施造价及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新建30万千瓦机组的单位千瓦烟气脱硫价格从保障质量的角度看可降到平均200元人民币左右。
 
    审视现实  冷静寻找差距 

    由于脱硫产业的爆炸式发展,监管措施难以及时到位,如对脱硫公司资质多头发放、标准不一、准入门槛太低,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出自电力、机械、环保等多个行业但缺乏协调,招投标管理不严等等,使脱硫公司良莠不齐,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时有发生,产业化问题与产业化发展如影随形。主要问题和差距是:一是引进脱硫技术大多重硬件、轻软件,忽视消化吸收技术,不重视二次开发和创新,难以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二是在脱硫装置的建造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小马拉大车等先天不足问题,造成脱硫装置不能与主机同步投运或者投运后不能稳定运行;三是在前几年“一刀切”式地要求湿法脱硫系统全部装设GGH(气一气换热器),然而由于其腐蚀、堵塞等原因,导致脱硫装置运行可靠性降低、运行维护困难、能耗上升;四是部分机组由于除尘器效率低,或放松了对除尘器的改造、维护,把脱硫塔当成除尘塔使用影响脱硫系统的可靠性;五是对脱硫设施运行依法监督不力,客观上造成部分企业对脱硫设施日常运行缺乏严格管理;六是售后服务工作还未引起普遍重视。 
 
     展望未来  把握发展方向 

    根据电力发展和现有电厂烟气脱硫建设的进程看,2008年以后,新的烟气脱硫装置的市场需求将逐步缩小,脱硫公司将面临严重的僧多粥少的境地;同时,从国家对脱硫装置运行可靠性监管不断强化,通过法规的强制和电价的处罚等多重作用,脱硫设施的建而不运,运而不好的状况将会逐步得到彻底扭转,从而直接促进脱硫装置的设施质量提高,脱硫公司优胜劣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据悉,在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出台了《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1176号)并加强监管后,个别脱硫公司已经打算离开脱硫市场。如办法中有一项规定,当脱硫设施的“投运率低于80%的,扣减停运时间所发电量的脱硫电价款并处5倍罚款”,对电厂的严格要求必定在一定程度上要转移成对脱硫公司的责任要求。因此,脱硫产业在未来几年的整理、转轨阶段中,一批脱硫公司将会出现解体、重组、转型或者关张,以设计为核心的脱硫总承包公司,将会形成10家左右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能力、售后服务水平将明显提高,有的将转轨成建设,运行一体化的公司,有的转轨为专业运行维护服务公司;以脱硫设备制造为主的企业,其产品经过运行考验后并通过淘汰、改造、完善、提高后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脱硫产业发展更具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走出去的特征。

  国家将继续加大脱硫技术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烟气脱硫的自主创新,尤其是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提高可靠性的技术,将成为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方向。由于脱硫技术的先进性,综合体现在可靠性、经济性和优良的环保与资源节约性能上,为了不断追求先进性,脱硫装置从设计上将向系统的简化(比如,除了特殊要求外,一般情况下将不设置GGH)、设备的优化方面发展;设备的运行管理将由“转得动”到“转得好”的方向发展,即从满足达标运行,向稳定达标前提下的高可用率、高节能、节水效果和经济优化运行方向发展;脱硫副产品的处理将由存贮、外销,逐步转为向多种类、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脱硫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将会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管理创新有突破性进展。一方面,随着对烟气脱硫后评估工作的不断加强,烟气脱硫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配套,对脱硫产业的管理将逐步趋向规范化;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要求开展的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将成为管理创新的重大突破点。即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火电厂将国家出台的脱硫电价、与脱硫相关的优惠政策等形成的收益权以合同形式特许给专业化脱硫公司,由专业化脱硫公司承担脱硫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并完成合同规定的脱硫任务的特许经营方式,将成为新建脱硫项目的重要模式。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已联合颁布了开展火电厂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首先在五大发电集团公司选择十个左右脱硫项目开展特许经营试点。目前试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供筛选的试点项目已经汇总,申请参加特许经营的脱硫公司也按规定由中电联组织专家进行了初步排序以供企业招标参考。

  国际市场成为新的脱硫热点。在立足于国内市场,高质量地建好并运行好脱硫装置的同时,放眼于国际市场,将成为脱硫产业发展的新选择。(王志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