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电投实现发电企业到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变

2007-10-12 10:17来源: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关键词:中电能源发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讯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电为核心,以煤为基础,稳步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实现煤、电优势互补,形成煤、电、铝、路、港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发电企业集团到能源企业集团的战略性转变。

    一、发展情况

    组建以来,中电投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中电投水电装机容量及水电装机比例均位列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并成为了国内第三家具有核电建设运营资质的企业集团。在东北及蒙东地区,中电投形成了以电为核心、以煤为基础、以铝为龙头、以铁路和港口为重要支撑的综合产业链条。

    截至2007年6月底,中电投资产总额2006亿元,可控装机容量为3954.56万千瓦;其中水电机组935.55万千瓦,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23.66%;火电机组2883.94万千瓦,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72.93%;核电机组135.08万千瓦,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3.42%。 

    (一)火电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新建燃煤电站全部采用60万及百万千瓦级、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热负荷集中的地区发展30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联产机组。2007年上半年,集团公司新建第一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在平圩投产发电,2007年将有7台以上60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 

    (二)水电流域开发稳步推进

    集团公司在黄河上游、沅水、资江、红水河流域的水电开发正有序推进,在国家已核准的集团公司在建项目中,在建水电规模高达32%。2006年4月15日,黄河流域装机容量最大、大坝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的拉西瓦水电站正式开工,电站静态总造价121亿元,动态造价145亿元,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6×70万千瓦),是集团公司最大的在建项目。目前,拉西瓦进入大坝浇筑阶段,预计2008年首台机组发电,2010年工程基本竣工。2007年5月15日,继长江三峡之后,全国在建的最大船闸—长洲水利枢纽双线船闸于胜利实现双线通航,该工程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4亿千瓦时,工程动态总投资73.9亿元。

    (三)核电建设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组建以来,中电投积极发展核电事业,全力推进辽宁红沿河、山东海阳核电建设,同时开创性地保护和开发了一批内陆核电厂址,并在人才、组织、制度、安全质保体系、前期工作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7月24日,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及主要分包商签订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4个机组的核岛设计及部分主设备采购合同。目前,国家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依托项目——中电投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厂址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该项目规划容量为6×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7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接近三峡电站发电量的90%。2007年8月18日,中电投与中广核共同控股开发建设的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也已经正式开工。此外,中电投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内陆核电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 

    (四)综合产业链条协同、健康发展

    2003年底,由中电投控股组建的白音华煤电公司成立,2004年9月19日,中电投对霍煤集团进行重组,成立了中电投霍林河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至此,中电投以霍林河、白音华两大煤田为核心,建设大规模坑口电厂机组群。同时,以电解铝高载能产业和煤化工、煤干燥为依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通过锦州-赤峰-大板-白音华-霍林河-乌兰浩特-白城铁路运煤专线和锦州煤炭港口建设,实现“煤电铝路港”协调发展模式。2006年,中电投原煤产量突破2000万吨。2007年上半年,原煤产量达到1337.76万吨,电解铝产量达到16.92万吨,同比分别增加45.8%、94%。

    目前,中电霍煤#1矿800万吨扩能工程已经顺利达产,#2矿1500万吨扩能工程正在顺利建设。每年总产能2900万吨的白音华两大露天矿基本建设全面展开。中电霍煤鸿骏铝电一期年产20万吨电解铝工程已建成投产。通顺铝业11.5万吨电解铝节能环保技改工程已完成,产能全部释放,电解铝总产能达16.5万吨。全长为229公里的“赤大白”铁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锦赤铁路已进入国家发改委核准程序,设计规模为3000万吨/年吞吐能力的锦州港前期工作已正式展开。

    二、节能减排情况

    在电力体制改革资产重组过程中,中电投接收了6家空壳电厂,单机平均容量仅为10.65万千瓦,供电煤耗高达372.49克/千瓦时,运龄超过20年以上的机组占运行容量一半,资产质量差,机组能耗高。面对这种情况,中电投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上大压小”以及技术改造工作,加强管理,建立节能环保的长效机制。 

    (一)主动加压,关停小火电。

    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的《关于报送小火电机组关停实施方案的报告》中,中电投将2007年关停目标上调至323.96万千瓦,“十一五”关停目标上调为117台、677.31万千瓦,比去年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的“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责任书目标,增加35台、278.5万千瓦。组建至今,中电投关停小火电共计56台178.6万千瓦。

    (二)积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机组

    在关停小火电的同时,为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减低能量消耗,中电投综合平衡煤炭、水资源、运输、市场等因素,优先发展坑口电厂,建设煤电基地,实施煤电联营;优化发展负荷中心、港口、路口煤电项目;在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大容量环保、高效发电供热机组。在辽宁清河、内蒙白音华和霍林河及通辽、安徽平圩、湖北大别山和黄岗、河南姚孟等地,中电投将建设单机容量在60万千瓦以上的,总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超临界参数的高效环保型机组。 

    (三)加快火电厂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

    今年1至6月,中电投共投入了环保资金7.2亿元,完成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94项,新开工脱硫改造工程300万千瓦,新增脱硫机组容量141万千瓦,脱硫机组达到48台、总容量936.5万千瓦,供电煤耗为357.12克/千瓦时,同比下降7.1克/千瓦时,比组建之初下降了15.37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同比下降3.1万吨,烟尘排放总量同比下降1.26万吨,减少外排废水700万吨。

    “十一五”期间,中电投将安排65台、容量1456万千瓦的脱硫改造项目。力争实现到2010年基本达到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具备脱硫能力的目标。为保障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的空气质量,中电投对位于山西、内蒙的所属电厂脱硫改造工程计划进行了调整,部分脱硫改造工程计划提前到2008年7月1日之前完成,为改善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尽一份力量。

    三、技术装备发展情况

    组建以来,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实施了多个示范工程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世人注目的成绩。 

    (一)中电投在通辽建设的60万千瓦直接空冷亚临界燃煤机组项目被国家确定为首台直接空冷国产化示范项目,采用空冷技术要比比常规火电节约用水75%,该项目不仅工程造价与国外技术相比减少近一个亿,更重要的是使中国打破国际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大型空冷核心设计技术的国家。 

    (二)2006年年3月,由中电投承担的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高温空气无油点火》、《燃煤电站高效低NOX排放系统技术研发》两个863国家重大科技攻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高温空气无油点火”技术不仅实现了锅炉无油点火启动,而且确保了机组30%以下负荷稳定运行,在机组启停和参与深度调峰,有效降低燃油成本方面有极好的应用推广前景。《燃煤电站高效低NOX排放系统技术研发》不仅使燃煤机组适应国家新的环保法规要求,同时有效减少排污缴费,降低发电成本。 

    (三)中电投两个风电项目共计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全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是集团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推动自主创新的又一力作。 

    (四)在燃煤电厂脱硫重大装备国产化领域,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基础上,积极开展二次创新,已完成“YD-BSP”湿法脱硫技术的研发,获得专利并在工程中应用。其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中电投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对利益相关方承担着科学发展、安全生产、诚信经营等责任;对员工承担员工发展责任;对环境承担环保节约责任;作为社会法人公民,承担社会公益责任,致力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一)实现公司的科学发展。

    中电投集团成立以来,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整合资源,保持着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在产业结构方面:中电投集团以电为核心,稳步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实现煤、电优势互补,形成煤、电、铝、路、港产业链条。

    在电源发展方面:中电投集团确定了积极发展核电,增强水电流域开发优势,优化燃煤发电结构,扭转了组建之初基础薄弱的状况,形成了电源开发水、火、核并举的新局面;

    在体制改革方面:中电投集团实施了“主辅、运检、运管”分离,构建以“小业主、委托制”为核心的专业化、集约化运营模式,为提高主业竞争力奠定了体制基础。

    在管理创新方面:中电投集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了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集团化管理体系。 

    (二)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集团公司秉承“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针对薄弱环节,加强风险预控管理,强化各项安全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并实施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制度。

    组建四年多来,集团公司全系统未发生安全目标控制事故,一般设备事故降低57%,机组非计划强迫停运次数降低71%。2007年1至6月份,集团公司系统一般设备事故同比下降42.9%,设备一类障碍同比下降60%,发生非计划停运同比下降23.4%。 

    (三)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积极发展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认真落实与国家有关部委签订的环保责任书,做好“节能减排、上大压小”工作。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步伐,降低供电煤耗和二氧化硫排放,积极推广国家863节能项目成果转化,发展煤、电、铝循环经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四)扶贫济困和发展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扶贫济困、助学助教、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慈善福利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响应政府倡导,从人才、资金两方面开展援疆工作。 

    (五)员工发展。通过公司发展为员工进步创造条件,以员工进步促进公司更好发展;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关心员工身体健康,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际,解决难点问题,切实维护队伍稳定。 

    (六)公益事业。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各级工会组织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扶困救灾活动,全年共筹集资金95万元,资助725名困难学生。集团公司和系统各单位先后向江西九江地震灾区、重庆旱灾等地区捐款610万元,捐物近4万件。

    五、发展目标 

    (一)远景规划目标

    以建设核电、水电、煤电大型能源基地为主线,以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企业价值创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全面熟练地按国际惯例运作,掌握同领域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企业要素资源配置国际化。中国电力成为在香港股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指标股和国际资本市场上著名的能源类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在常规电源、核电、煤炭等方面进入国内行业前三强,金融资本具备为产业资本保驾护航的能力,控制与合作开发的核燃料基本满足集团需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能源集团公司。到2020年左右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列200位以内。

    2015年,核电形成投产规模,控股核电装机超过600万千瓦,在建800万千瓦;控股企业煤炭产量超过1亿吨/年。2020年,可控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其中核电超过14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达到400万千瓦,煤炭产能达到1.6亿吨/年。

    (二)五年发展目标

    着力增强新投产大型电源项目与蒙东能源综合产业基地的赢利能力,加速核电项目开发、建设,初步形成核电的在建规模和结构上的后发优势,打造综合产业的特色与优势,在“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水、火、核、综合产业并举的局面,成为主要基于国内的国际化大型能源公司。

    到2010年实现可控装机容量6600万千瓦,在建核电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超过100万千瓦,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低到340克/千瓦时,煤炭产能达到6000万吨/年,电解铝产量60万吨,投运铁路600公里以上。资产总额达到3000亿元,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50亿元,其中综合产业收入200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为2011年公司排名正式进入世界500强及2012年年初首台控股核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奠定良好的基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