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当电力行业面对节能减排的重任

2007-10-12 16:02来源:解放日报关键词:电力行业节能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既是能耗大户,又是清洁能源生产者———双重身份下,电力工业在节能减排的历史重任面前该怎么办? 

  燃煤发电消耗大量一次能源,电力工业绝对称得上是耗能大户;另一方面,电厂源源不断生产电量,由电网送往千家万户,从这个意义上,它又是清洁安全能源的提供者。 

  9月末,随着最后一台6万千瓦机组停止轰鸣,110岁高龄的全国最老电厂———南市电厂宣告退休。到2010年,全市共将关停29台总容量达210.8万千瓦的10万千瓦级以下小火电机组。但这决不意味着本市电量需求已饱和或趋减。相反,2010年前上海还将建成若干超超临界的节能型发电机组。 

  这场布局调整,某种程度上讲是电力工业在节能减排大背景下的一场谋变。 

  燃煤发电消耗大量一次能源,电力工业绝对称得上是耗能大户;另一方面,电厂源源不断生产电量,由电网送往千家万户,从这个意义上,它又是清洁安全能源的提供者。 

  高能耗的生产  

  发电,是高耗能的买卖。 

  在我国,燃煤发电至今仍然是发电行业的主流模式。传统的发电机组,不可避免需要吞下大量煤炭等一次能源,才能吐出安全清洁的电。据统计,2006年我国发电用煤超过12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火电用水占工业用水的40%,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20%。 

  因此,在高耗能行业排行榜中,电力工业总是位列其中,与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一起被称作“耗能大户”。要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把电力指为耗能大户,除了因为其耗能量巨大,更是因为它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电力工业快速发展,但电力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比重过高,成为制约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转发国家发改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电力供求矛盾有所缓解的有利时机,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推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实现“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的目标至关重要。根据这一《意见》,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容量10万千瓦级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按照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各类机组,供电标准煤耗高出2005年本省(区、市)平均水平10%的或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的各类燃煤机组;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等,都应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关停。 

  在关掉小火电的同时建设大型高效的电厂,电力工业的这种“上大压小”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而是可以实现每年节约100万吨以上标煤,减排8万吨二氧化硫,使全市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下降5%左右。 

  最清洁的能源 

  如果说关掉老旧小机组是一种“节流”措施,电力工业在节能降耗方面还另有“开源”作为———供给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电。据介绍,电力可以实现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换,可以大规模生产、远距离输送并方便使用,堪称最清洁的能源。 

  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常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目前,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只有0.2千瓦,仅为发达国家的2.8%,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装机容量应达到1千瓦。有专家指出,作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未来应将70%到80%的煤炭消费用于发电,目前美国已经达到8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重仅为30%。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先进的清净煤发电技术及装备,对初级能源进行深度利用。 

  光靠传统的发电方式恐怕不够,一种被称为“未来电力”的煤发电模式正在成形。同样是用煤发电,这种新方式将把煤“吃干榨尽”:通过煤气化生成燃料气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其尾气再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构成联合循环发电,具有效率高、污染排放低的优势。目前,这种技术已走过了概念验证和技术示范运行阶段,进入大容量机组商业示范阶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筹建此类项目,并有了“新阳光计划”的美称。 

  今年4月,华能集团在天津签署建设绿色煤电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电站工程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能将在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绿色煤电二期工程,包括两台40万千瓦级IGCC机组。这种电站立足于多联供,以发电、供热为主,同时还可以供应合成气和其他工业气体。此前,华能集团联合8家大型国有发电、煤炭和投资企业共同组建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并示范推广以大幅提高发电效率、实现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新一代煤炭发电技术,自主创新的煤气化先进技术率先解决了我国煤炭发电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与此同时,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充满机遇。 

  控制无效流失 

  除了发电端不断清洁化、高效化,在电网运行和管理上的优化,也可以把那部分无效流失的电量像挤水分般挤出来,累加出一种无形胜有形的“电厂效应”。 

  建设优质电网,这本身就是一种节能举措:过去我国电力工业“重发轻供”导致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建设中超高压等高等级输电线路比重偏低,高耗能变压器使用量较大,使电量在传输过程中损耗机会更大。电力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发展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显示出在优化资源配置、节能减排方面的优越性。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需求分布不均,需要西电东送、全国联网。骨干网架采用特高压输电,有利于实现电力资源在较大范围优化配置,节省线路走廊、土地资源,节约电网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效的高等级输电线路也可更好地避免线路损耗。 

  研究表明,线损电量占到上海市电网总能耗的97.05%左右,也就是说,电网在把清洁能源电力传送到千家万户的过程中,一路上自身也损耗掉了一部分电量,主要是流失在传输线路上。为了减少这种线路损耗,相关电力科技企业正在围绕电力变压器的节能降耗改造、经济运行、台区管理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身兼能耗大户和清洁能源供应者双重身份的电力行业,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确实不容易,但又因此而充满了挤掉水分的机会。无论是对效率低下的老旧发电装置、传统发电供电方式做“减法”,还是引进新的先进发电设备、上马高效输电网架的“加法”,加减之间皆是节能降耗的机会,又都充满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杨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