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2007年全国煤炭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发布

2008-03-19 09:41来源:安全监管总局网站关键词:经济运行运行分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完成的《2007年全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正式发布。这份材料指出,2007年,煤炭工业保持了速度较快、结构改善、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发展势头,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与此同时,行业还存在着生产力水平低、政策性增支因素多、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等矛盾和问题,行业经济转型发展仍存在体制和机制障碍。

据行业统计快报,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5.23亿吨,同比增加1.92亿吨,增长8.2;销量为23.98亿吨,同比增加1.89亿吨,增长8.6;出口量为5317万吨,进口量为5102万吨,净出口215万吨。

从产销衔接和节能减排、财务效益、发展环境三个方面看,受内外因素作用,2007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
一、产销衔接总体平衡,安全产能增加,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二、效益水平和财务状况的内在质量继续提高;
三、有利于煤炭行业科学发展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加。

据了解,2007年,我国规模以下小煤矿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重比上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5年规模以下小煤矿产量的下降。
各大型企业集团直报给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报表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原煤产量为12.9亿吨,超过全国原煤产量的一半;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四分之三;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七成;人员规模占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六成。

在看到煤炭工业取得进步的同时,这份材料还指出,总体看,煤炭工业仍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煤炭企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发展步履维艰,目前仍然存在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不到位的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一是结构不合理,行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区还相当突出。总体来说,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小型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绝大多数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煤炭行业发展区域性差异扩大,煤炭价格水平不平衡问题凸显。

二是行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煤炭产能越来越向环境承载力差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区集中。经济发达的华北、华东地区受采煤沉陷、村庄搬迁的影响,产量难以增加。

三是煤炭成本增长过快,煤炭成本完整化改革受到影响。2007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基本持平。尽管煤炭价格有所上涨,但是煤炭企业市场采购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政策性成本陆续增加,不合法、不合理的地方性收费仍然存在,行业盈利能力仍然没有提高。
工资是煤炭成本的一个重要项目。从目前来看,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仍然是建立在全行业偏低的工资水平之上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同期,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同比仅增长8.5。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多,一些国家已经明确解决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资源类税费项目多,税、费重复征收,税费负担沉重。新增涉及煤炭资源类的税费项目总额,占煤炭销售收入的比重,累计达到27.5至29.5。二、煤炭增值税重。煤炭税费体制改革以来,煤炭增值税一直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据统计分析,2007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为8.1,比1993年增长了4.8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领域企业增值税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三、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铁路建设基金还难以取消。据统计测算,1995年至2006年,煤炭企业累计支付铁路建设基金1700多亿元。目前,煤炭铁路运输量占全国货物运输总量的45以上,煤炭行业承担了全国铁路建设基金的一半左右。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进展缓慢。一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不愿意接收煤炭企业办社会的那个“包袱”。

这份材料最后指出,进入2008年初,煤炭供应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冰雪灾害使一些地区出现了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电煤库存急剧下降、煤炭和电力供应趋紧的紧急情况,也反映出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和煤炭运输组织调度的重要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经济运行查看更多>运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