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客观评判“水电开发”

2008-04-24 14:0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水电开发水电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通讯员梁正武


     《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诱发众媒体之于水电开发“是非”论的争辩。媒体之间自成“正反”双方,“用我的矛攻你的盾,用我的盾挡你的矛”,观点鲜明,针锋相对,“反方”如《南方周末》者大势渲染水电开发的弊端,“正方”则浓墨重彩水电开发的利好。双方“掐”得难舍难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孰是孰非,僵持不下……

      综观双方的“观点”,虽然“有理有据”,由于立场不同,却忽视了事物发展规律——客观。
      无论是相对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都道出同样一个理儿:凡事没有绝对,包括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如同一枚硬币,具有“双面性”。开发水电,在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意义重大,将其直接定义为“破坏生态和气候的罪魁祸首”是不客观的,但将其定义为“对生态、气候完全没有影响”也是不客观的,“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因此,开发与不开发,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只要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就值得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还应做到扬长避短、驱利避害,使其产生最大的价值。

      事实上,加大对西南水电开发的力度是根据国情决定的。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电能,水能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水电无疑是强大的电能支撑;另一方面,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剧,而水电是不可多得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再则,西南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诸如水电开发类的“大项目”拉动。同时,各大水电项目是经过水电专家、环保专家、地质专家、气候专家反复论证过的,其可行性、科学性应该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水电开发涉及技术性、专业性、科学性方方面面的问题,媒体在对其产生质疑时,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聆听“片面之词”,应该多听听来自从事水电研究与开发的专家层面的声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看问题必须一分为二,不能一味追求“轰动效应”,而丧失新闻的“生命力”。此时此刻,各路专家更应该主动站出来,对“媒体的质疑”作出付责任的回应,以正视听。电力行业媒体也应站出来,理直气壮面对“其它媒体的质疑”。真理越辨越明,各自站在客观、理智的立场上,利弊自会见分晓,问题自会水落石出。

      媒体对水电开发产生质疑本身没有错,关于水电开发引发的争辩本身也没有错,它不仅激发人们对水电开发的关注,且能激发更多层面关于水电开发的思考,不但不会对水电开发“妖魔化”,反倒更有利于水电项目的科学开发与健康发展。在水电项目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敢于接受媒体的监督,允许舆论发出“反对”的声音,还要善于把“真相”公诸于众。无论是“坚持”,还是“反对”,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促进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殊途同归。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西南的水能资源丰富,利用好了是福,利用不好是祸。开发水电项目,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论证、系统规划、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理智原则,应综合权衡,不能利欲熏心,不能盲目乱建,也不能一哄而上,否则,不仅不能实现“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宏愿,还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笔者相信水电“是非”之争,终将在客观中居于平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