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写在《百年电力》开播之际

2008-05-07 14:0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百年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开栏的话:在第一部反映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的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百年电力》即将播出之际,该片的编导对四年的创作经历进行了回顾,为我们讲述了那些发生在镜头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郭西昌,《百年电力》总编导。现任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创纪录片《解放战争著名战役系列》、《孙中山》、《新四军》、《中国神农架野人调查报告》、《中国侏罗纪公园》、《石破天惊》等大型电视纪录片,都曾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荣获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若干大奖。

  三年磨一剑。《百年电力》却折磨了我四年。在我忙得快把她忘了的时候,却得知了即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消息。面对期盼了很久的电力系统的朋友和即将评判她的观众,我能说点什么呢?突然间,怎么也挥之不去的三个字跳了出来:忘不了。
  忘不了2004年的深秋,当我还跋涉在赤水河畔的深山丛林之际,从好友王卫民口中得知中国电力报社准备筹拍反映中国电力125年全景历史纪录片时的心中一动;忘不了2004年年底的最后几天,在北京制作《中国侏罗纪公园》的后期机房里,当时担任中国电力报社副总编辑的白俭成先生和我详谈这部纪录片整体构想的情景。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他参加这部片子,当时打动我的除了他的口才,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拥有一部全景展示其发展、壮大历程的文献纪录片,《百年电力》的拍摄将填补这个空白。
  忘不了和电力系统的老领导、老前辈一次次研讨《百年电力》拍摄大纲的情景,从他们激动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了激动;从他们善意的提醒中,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把这样专业性极强的行业片拍得好看,仅仅靠填补空白的一时创作冲动还远远不够!

  忘不了摄制组办公室地图上的红线和圆圈:指挥协调三个摄制组同时在全国各地展开拍摄,我还是第一次。除了每天无数的短信、邮件和电话,我还在墙上特意贴上了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摄制组所要到达的地方,只要地图上能够找到,我都在上面用红笔画上了圆圈。结束一个地方的拍摄,我就在两地之间连起一条红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常常望着地图发愣:什么时候这些红圈和红线能彻底连接到一起呢?
  忘不了我来到编导冯国文的摄制组,和他一起楼上楼下选景拍摄时,国文有些吓人的喘气声。国文患有习惯性哮喘,但在厂房、在车间、在海边、在草原、在寒风里、在雨雪中,没有一个地方遗漏他的身影,与其他人唯一不同的是他随身携带、随时喷洒到口中的药物。
  忘不了编导单立几乎每夜凌晨打到家中的电话。尽管每天忙完采访看完素材都是深夜,但他睡前总会在电话里和我交流今天的拍摄体会,沟通明天的拍摄内容。谈到拍摄到的精彩内容或查找到的珍贵资料,他会口若悬河到我插不上话只能当个听众;遇到创作中的困惑或者几天没有新的收获,他就一遍遍重复一句话:兄弟,太难了,但我的确尽力了!

  忘不了得知编导吴经春岳父病危的消息,我匆匆赶到在杭州的摄制组的情景:到达杭州已是深夜,尽管快两个月没有见面,但在房间里我们两个大男人竟然相视无语。为了打破沉默,我跟小我几岁的经春讲起了我永远的心痛:读大学时母亲去世未能赶到身边为老人家送终;工作后拍摄《孙中山》赴日本采访,岳母在此期间病逝又没有赶回行孝。为了这样的心痛不再重复,我特意赶到杭州带领摄制组继续拍摄,让他赶回湖南去看望病危的岳父。可就在我们的交谈中,经春接到了老婆的电话,从他的唏嘘哀叹中我就知道老人没有等来自己喜欢的女婿就撒手而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和中国电力报《百年电力》联合摄制组的名义拍发一个唁电,奉上一个花圈。乘飞机换火车坐汽车的路途颠簸中,经春赶回了老家。几天后他又返回了拍摄一线。在杭州萧山机场,我们俩完成了拍摄工作上的交接,交流了拍摄意见。面对悲伤疲惫的他,最后我只说了两个字:保重!他也只说了两个字:放心!
  忘不了第一站到河南省电力公司拍摄,素不相识的老大哥刘东红说的一句话:这是在为中国电力,为电力工人树碑立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你们一起留住这段历史,为了这句话,他陪我们跑完了在河南拍摄的全程,并且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个人关系,帮助协调黄河小浪底工程等单位的拍摄。忘不了到天津市电力公司采访,我们原来的拍摄计划只是一天,后来随着采访的深入,从地方政府部门的称赞到公司老总被工人感动的泪水,一天、两天、三天,时间越来越长,拍摄的内容越来越多。事后天津市电力公司新闻中心的同仁充满自信的告诉我:当时我们就做好了配合你们工作五天的准备。

  忘不了中国电力报社原副总编辑赵文图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在我的眼里,他不仅是本片的历史顾问,还是行业术语乃至错别字、错误语法的责任校对;既是严厉认真的老领导又是宽容忠厚的长者;既是文笔功夫了得的新闻界前辈又是甘愿当小学生的电视界新兵。跟他两年多的朝夕相处、荣辱与共,我很庆幸自己又多了一位严以对己宽以待人、只求奉献不图回报的良师益友。
  忘不了在老总的办公室,在编辑机房,我们无数次大嗓门的争论乃至吵架。这些争吵中有我修养不够的山东人的坏脾气,但更多的是对节目负责对内容叫真的职业操守,还有长时间承受过多的创作压力,心理和生理双重折磨到了极限后的不能自控的宣泄。在这里,我也诚恳地发自内心地向容忍我争吵的领导和摄制组的兄弟姐妹们道歉。现在想来,我们为此付出的一切,为此承受的一切,随着《百年电力》的播出,都已经得到了回报:因为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永远为走过了一百二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国电力留住了这段历史!通过这部片子,我坚信:
  中国的历史忘不了中国电力,中国电力职工的牺牲奉献!中国的观众忘不了中国电力,中国电力职工的牺牲奉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查看更多>百年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