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信息化进程的项目监理[1]

2008-08-04 18:04来源:希赛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引进监理机制,这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十五”期间,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大约是5000亿元。这其中,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将是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

信息化进程不理想,需要引进监理

大量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表明:大约70的企业IT项目超出预定的开发周期,许多制造业的大型信息化项目平均超出计划交付时间20-50,软件项目开发费用超出预算的达到90以上,并且项目越大,超项目计划的支出越高。甚至还有相当一批ERP项目宣告失败。

人们不禁要问:信息化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洞?

基于此,2002年11月28日,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理。这在制度上拉开了规范我国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序幕。不仅是提高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预防和规避信息化项目风险,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多是强调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先进性和紧迫性而忽视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性。据报道,一家咨询集团曾对美国24家大型企业开发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68的项目超过了预定的开发周期,55的项目其费用超过预算,88的项目必须进行系统再设计。另有一家美国著名的调查公司SPR对美英两国的企业信息系统工程进行了类似的调查,报告显示,有30~50的客户/服务器项目中途放弃开发。

福克斯•梅亚曾经是美国最大的药品分销商之一,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该公司投入了两年半的时间和一亿美元资金,建立的ERP系统,不但没有使营销业务取得改进,还带来了信息处理上的问题,以至于公司最后不得不宣告破产。

长春市某汽配厂,曾经是中国一汽集团最大的零配件供应商之一,年产值超过12亿人民币。在历经了18个月的时间,耗费了近千万元的资金,引进一套ERP系统后,即陷入了调试的“马拉松”之中,不但没有改善经营,反而使产值、利润下降了39。

国内外无数鲜活的案例说明: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监理,对于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加快信息化的进程,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监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但是,随着一些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些信息化项目监理公司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遇到了诸多棘手问题。不重视监理公司,是个较普遍的问题。如某监理公司接到一个项目后,根据工程的不同子系统撰写了《监理大纲》、《监理规划》、《专业监理的分配计划》等文件,力图规范整个项目的进程和质量。但在“乙方”交付工程之前,项目“监理”根本无法看到“乙方”真实的“工程现场”。监理方坚持的“五控制,两管理,一协调”无法实现。整个监理过程完全陷入了“监理黑洞”,进度拖延、资金超支等问题不仅依然如此,而且更多了一个监理给当挡箭牌。这种情况在电子政务项目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由于多数电子政务项目没有成型的主体框架,没有定型的规范要求,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处在“三无”的状况,电子政务工程监理工作究竟如何开展?更是一个难题。

另外,许多业主单位,对于如何引进监理机制,特别是如何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怎样重视、发挥监理对项目工程的控制、管理和监督作用,也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以致面对“没完没了的ERP,不见不散的项目组”却无动于衷,习以为常。

[1][2]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管理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