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国电集团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2008-08-18 15:5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国电集团产业结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从数字看国电集团发展成就之一
      ■本网记者 蒋学林通讯员 赵卓

  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1号机组日前被确定为全国电力装机突破7亿千瓦的标志性机组。
  这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首台百万千瓦机组,同时也是国电集团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标志性机组,其建设工期不足24个月,达到了国内百万千瓦火电工程建设的先进水平,见证了国电集团科学发展、实施结构调整的光辉历程。

  数字“3”
  提前3年实现装机六千万千瓦
2002年国电集团成立之初,资产结构不尽合理,机组平均容量仅为13.3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例不足40%。经过冷静分析公司内、外部发展条件,国电集团提出“以发展推动企业资产结构调整,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带动企业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平均每年“三个四百万”的电源发展目标。以此目标为基础,国电集团将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的时间定在了2010年。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国电集团适时调整战略,分别于2005年、2006年制定了“1691”大型电源基地发展战略规划、2010年实现“8318”的发展目标,通过重点开发建设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机组,确保到“十一五”末期,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机组成为国电集团的主力机组。

  2007年,国电集团进入基建投产高峰期,为了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基建工程建设在原定进度上大大提速。全年基建投产1443.6万千瓦,创下国内电力企业一年投产发电容量最高记录。2007年的基建冲刺为国电集团提前实现装机6000万千瓦、跃上新台阶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国电集团装机容量增长的轨迹:2003~2007年,年投产分别为193.4万千瓦、211.06万千瓦、385.73万千瓦、817.4万千瓦、1443.6万千瓦,均超额完成投产任务。在基建扩张的同时,国电集团坚持发展与重组并购相结合,五年并购增加可控装机容量771.5万千瓦,同时关停小火电机组133.7万千瓦。

  数字“0”
      百万千瓦火电机组“零”的突破 
      2007年12月4日,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国电集团百万千瓦级机组实现“零”的突破。泰州发电1号机组主蒸汽压力为25兆帕~35兆帕,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80摄氏度以上,实践证明,此类机组效率比常规超临界机组高4%,比亚临界机组高6%以上。泰州发电1号机组设计供电煤耗为292克/千瓦时,据了解,其实际供电煤耗低于设计值,比江苏省350克/千瓦时、全国380克/千瓦时的平均供电煤耗低60~90克/千瓦时,节能效益显著。
  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另一台百万千瓦机组也于今年3月底顺利投产。国电北仑第三发电公司百万千瓦机组投产在即。

  数字“6”
  6大风电基地前景可期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风力发电被列为首选,原因在于: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对土地要求低,实际占地少,发电建筑外的场地仍可供农、牧、渔使用;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如果以风电装机100万千瓦、累积发电35.13亿千瓦时为例,按火电同比等量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3.5万吨,节水10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万吨。
  据了解,国电集团大力发展风电产业,一直在国内风电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07年年底,作为国电集团开发风电的主力军,龙源集团在全国13个省(区)投资建成43座风电场,投产装机突破160万千瓦。今年上半年,龙源集团已投产五个风电项目,全年将建成投产120万千瓦,年底风电总容量将突破280万千瓦,储备项目达到1700万千瓦。此外,国电集团下属国电电力也在积极投身于风电开发,已开工建设四个风电项目。

  为保持并扩大已有的风电发展优势,借助清洁能源的发展,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国电集团对清洁能源未来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建六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进一步扩大装机规模;与此同时,全面推进潮汐、生物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国电集团不仅提前三年完成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的原定目标;同时,紧跟国家电力发展的需要,在电源结构调整上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到2008年6月末,30万千瓦级和以上火电机组的比重,由组建初期的39.8%上升到74.8%;火电平均单机容量由13.3万千瓦/台上升到23.1万千瓦/台;60万千瓦级机组由3台增加到24台,实现了百万机组“零”的突破;风电由11.55万千瓦增加到200多万千瓦。供电煤耗由374.9克/千瓦时下降到343克/千瓦时,五年半下降了31.9克/千瓦时。

  数字“28.4”
  控股大型煤炭企业
  今年以来,在第三次煤电联动迟迟未动的背景下,受制于煤炭价格的持续攀升,国电集团出现了首次整体性经营亏损。目前电价虽有微调,但仍难以消解煤炭价格高涨带来的经营压力。原本占据发电成本60%以上的燃料成本来势汹汹,极大地制约了国电集团未来的发展。这种背景下,一味等待电价继续上调抑或是等待煤炭价格下挫,都将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国电集团适时提出了进行企业转型、向综合性能源公司方向发展的战略。

  2008年6月11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国电集团在实施蒙东能源开发、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部署进入实质性阶段。新成立的国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由国电集团和内蒙古赤峰市政府按照51%和49%的比例出资组建,将担负起国电集团在内蒙古煤炭、铁路、煤化工、电源及其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作为国电蒙能公司所属企业的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原为赤峰市国有独资企业,目前拥有八个生产矿井和一个在建矿井,控股ST平能上市公司,煤炭储量28.4亿吨,采矿技术全面,设备先进,综合实力雄厚。2007年,平煤集团原煤产量完成1948万吨,商品煤销售实现194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29.7亿元,利税完成6.6亿元。控股平煤集团使国电集团增添了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企业转型,向综合
      性能源集团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电集团查看更多>产业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