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国水电集团 科技拓路的智慧

2008-11-20 09:40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中国水电集团水电集团中国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10月21日,北京海淀车公庄西路22号院内,一场规格颇高的科技会议如期举行。陆佑楣、谭靖夷、郑守仁等36位水电、建筑领域的院士、大师、学者相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总部,参加该公司2008年度科技奖励会议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年会。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中国水电集团首次邀请如此众多德高望重的院士学者参会,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与往年的科技会议不同的是,本次会议除规定动作外,新增一个环节,即聘请陆佑楣、谭靖夷、郑守仁等36位水利水电、铁路、爆破技术领域的院士、大师、学者担任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旨在为中国水电集团提供智力支持,并对集团发展中涉及到的相关科技问题进行论证。

  定下调子 路子

  这无疑是中国水电集团在“科技兴企”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性选择。实际上,在早些时候,中国水电集团便提出了建设“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这一思路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中国水电集团公司总经理范集湘对此作出诠释。他认为,作为中央企业和中国水电施工领域的行业代表,首先要敢于发挥行业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作用,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集团的科技工作,承担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此外,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

  正是有了这种“敢于争先”和“必须争先”的思路,中国水电集团在经营面对巨大挑战、改革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频频打出科技牌。

  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多方论证后,中国水电集团打出了科技发展的第一张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明确以两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力量,以子企业设计科研单位为骨干,发动全体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设。

  根据体系建设的内容,在中国水电集团成立技术中心的同时,在其部分子公司分别设立了技术分中心。经过组织整合、制度完善、管理规范,2007年9月,该技术中心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中国水电集团科技兴企打出的第一张牌立刻显现出效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彻底整合集团公司的科技资源、全面改进创新体系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由此,水电集团科技创新工作有了重要载体和基础平台,一个以两级技术中心为主导核心的新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具备了雏型。

  出路子 结果子

  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为企业日后的发展趟出了道路,此后,中国水电集团的科技投入、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培养、考核体系等均日臻成熟。

  科技工作也开始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努力为工程建设服务,不唯科研而科研,形成了课题从生产实际中凝练,又服务于经济建设,以科研设计单位为骨干、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的科技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效果。

  此时,以龙滩、小湾、溪洛渡、向家坝、锦屏水电站为代表的世界级高难度工程和大容量水电站在中国水电集团手中得以建成或顺利投产。同时完成了以三峡三期大坝工程为代表的混凝土精品工程。到目前为止,共获得“鲁班奖”14项,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10项、“中国企业新纪录”65项、“国家新技术示范工程”2项。

  在中国水电集团向“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迈进的同时,该公司在其2006年的科技大会上确立了新的目标,具体表述为建设“国际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其集团内部人士对此评价为中国水电集团科技战略的目标更加明确。这种说法多少有些谦虚,从“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到“国际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的表述只是增添了两个字,但由此却能看出中国水电集团的国际化视野和壮志雄心。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水电集团总经理范集湘指出,在战略层面上,要立足于“大集团、大市场、大土木、大品牌”建设,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以建设国际同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为目标,在推动国际品牌培育、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等方面着力下功夫。

  在这“四大”背后,他们同时也考虑了“大环境”的影响,在《中国水电建设集团2008年度科技奖励会议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年会上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中,对“大环境”有这样冷静的表述: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金融危机使整个世界经济面临严重滑坡的危险,国内投资领域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虽然对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严重破坏,但对国家水利水电项目短期内的核准和投资规模仍影响巨大,预计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全年新核准的水利水电项目数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这就意味着中国水电集团在水电建设业务上面临新的压力,同时也让其目光更多集中在“非水电”领域。因此,《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以京沪高铁施工等非水电业务为契机,全面开展相关行业技术科技攻关工作。

  中国水电集团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是,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相比,其在公路、铁路、市政、港航等非水电工程技术的要求更加急迫,必须要尽快掌握相关行业的成熟技术,熟悉并适应其行业标准,尽快开展其前沿技术的研究。要在相关建筑行业,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专利,推出自己的科技成果,打造中国水电集团非水电业务的中国水电品牌。

  从“国内领先”到“国际领先”的成长,从“水电”到“非水电”的延伸,从科技委员会的成立到专家“智囊团”的组建,融入了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科技战略,这使得之后企业规模、效益、质量上的大幅提高以及最终成功“走出去”无疑成为水到渠成之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水电集团查看更多>水电集团查看更多>中国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