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华电打造以电为主综合能源集团

2008-12-02 09:2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关键词:综合能源能源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电力工业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厂网分开以后,国有中央电力企业积极履行经济、政治、社会责任,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妥善处理投资规模与发展速度、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近期本网特别推出华电集团科学发展系列报道三篇,回顾华电集团科学发展的历程,总结电力改革发展的经验,以期为下一步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敬请垂注。

奏响既好又快发展的强音

——华电集团科学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记者 刘启明 王玮

2008年伊始,来自华电集团的一组数据引起各方强烈关注:五年实现规模翻一番,装机容量达6302万千瓦,实现“再造一个华电”;效益翻两番,主营业务收入达72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亿。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发电企业,华电集团用短短五年时间实现了效益与规模的大跨越,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证。

“下一步华电集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结构、降本增效为重点,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资产结构优、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以电为主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能源集团。”正如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所述,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华电集团正向着更强更大更好的目标稳步前进。

科学发展实现历史跨越

五年前,华电集团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成立之初,华电集团资产质量较差,其状况被业界概括地为“四多一大”:老小机组多、不良资产多、职工人数多、亏损大户多、企业亏损面大,公司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考验。

面对困难,华电集团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加快电源发展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进电源规模和质量迅速提高。

截至2007年底,华电集团发电量由成立之初的1161亿千瓦时增加到2581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分布全国25个省(市区),资产总额由835亿元增加到2430亿元,销售收入由273亿元增加到720亿元,实现年利润由8.76亿元增加到42亿元。目前,华电集团已初步构建起战略区域、重点区域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形成以发电为主体,煤炭、金融、电力工程等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

只有中央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在改革开放百舸争流的发展历程中,在艰苦创业的传奇中,华电集团主动承担经济责任,在各个领域奋勇争先,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走上了一条经济、社会双赢的集约发展之路。

华电集团始终坚持优化发展高效环保火电,改变了创业初期机组老旧小的局面。截至2007年底,华电集团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的比重由成立时的44.3%上升到72%,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由4台增加到26台,同时拥有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国产化程度最高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和国内首批60万千瓦级空冷机组、60万千瓦级脱硝机组,以及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39万千瓦级天然气发电机组。

华电集团积极改善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清洁水电,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快速拓展电源上下游产业,稳步向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能源集团目标迈进。面对不断变换的经济形势,华电集团积极推动煤炭、金融等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公司控(参)股煤矿在建和投产规模已达2305万吨/年,投资福建可门储运中心项目建设5万吨级和20万吨级泊位各一个,年周转能力1000万吨;参股石太客运专线,获得1000~1500万吨/年的铁路运力。在资本市场,相继组建和参股设立财务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信托公司和投资商业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资本运作平台,有效归集、整合和运作集团内部金融资源,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成立五年多来,华电集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规模大跨越和效益大提升。2002年至2007年,公司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2%、37%、22%,连年超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在2006、2007年度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达到A级,2007年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绩效进步特别奖”。

改革创新增添活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华电集团积极运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公司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消除制约公司发展的障碍,进一步盘活公司资源,最大程度地调动公司各方面推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在创新公司管控模式方面,华电集团不断强化公司战略管控功能,努力向资产经营型方向转变。公司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区域管理体制,明晰管理界面,扩大集团授权,推动业务流程调整再造,增强各区域自我发展的能力。集团各区域公司致力于变被动为主动,变模糊责任为清晰责任,着力提升区域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创新燃料管理体制方面,华电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华电煤业通过组织煤炭跨省区域调运和有效供给以及对大型煤田的组织开发,对于自身能够实现电煤供求平衡的省份充分发挥区域公司的作用,获取煤炭资源,加快煤炭开发。

在致力于机制创新的同时,华电集团在技术创新领域也不断寻求突破,将目光瞄准世界顶尖水平,屡创佳绩。广泛运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空冷、烟气脱硝、秸秆发电、海水淡化、锅炉微油点火、等离子点火、大容量循环流化床、辅机变频等先进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运营、基本建设及电站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

通过改革创新,华电集团较好地实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在电源产业中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履行责任挺起坚强脊梁

在实现规模、效益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华电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决定了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华电集团党组书记李庆奎诠释了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

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华电集团在经济社会的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挺起了国有中央企业的坚强脊梁。

确保电力生产安全和电力供应华电集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在日常运营以及抗击“非典”、迎峰度夏、防御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始终向社会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公司发电量增长率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已累计完成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华电四川宝珠寺水力发电厂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当祖国遭遇重大灾难时,每每有华电集团不遗余力的真情援助,危难当前彰显国企本色。华电集团成立以来,公司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其中向“5.12”地震灾区捐款逾6000万元,公司系统2.3万多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近600万元,为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大力支持。公司所属各企业积极成立“爱心助学”、“温暖工程”、“金秋助学”等组织,接受职工捐赠款物,投身社会公益。

华电集团在建设电源项目时,始终坚持“投资落地、造福一方”的理念,着力改善项目所在地的居住及交通环境,建一个项目,拉动一方经济。华电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5年间向地方缴纳建安税累计达2.1亿元,累计补偿移民安置费用30余亿元,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改造山区公路近百公里。

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近年来,华电集团千余亿元的项目建设投资,为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拓宽农民工的发展空间,乌江构皮滩水和思林水电站分期分批开办农民工学校,截至2007年底,累计有5063名农民工获得了技能就业培训合格证。

面向未来,秉承“务实创新、和谐超越”精神的华电集团,必将不断推动电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开辟和谐华电新境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永无止境地追求着更高层次的新超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综合能源查看更多>能源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