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电网建设炼就西北“铁博士”——记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衣立东

2009-03-11 09:44来源:西北电网公司关键词: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1月8日,“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衣立东和其他参与这个项目的科技人员都激动万分,倍感自豪。

    “我是满怀激情来参与这项事业的。”8年前,这位29岁的年轻人从莫斯科动力学院博士毕业归国,放弃在北京中央直属企业机关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西北电网建设事业。他通过竞聘到西北公司“750千伏电网工程办公室”工作,成为当时“750办公室”的骨干。

    衣立东从高电压等级论证、搜集国外工程技术资料、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建设管理到现场组织实施,全过程参与了全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常年从事电网建设艰苦工作,历练出衣立东“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精神过硬”的“铁”品质。同事们都说,电网建设把“洋博士”炼成了“铁博士”。

“铁博士”有三铁:铁的技术业务,铁的工作作风,铁的敬业精神。

干事创业的激情,造就“铁”业务

    2005年9月26日10时03分, 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竣工投运,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称赞“这是中国电力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荣获“750千伏示范工程建设功臣”称号的衣立东百感交集,回首那段令人终生难忘的激情岁月——

    我国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世界上相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中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其中系统过电压系统稳定、高海拔条件下外绝缘等技术,在国际上属于空白领域。该工程在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国际、国内第一。

  当时,国内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衣立东带着几个技术人员跑遍了国内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查遍了国际上许多知名的技术网站,拜访了国内许多老专家和技术权威,搜集整理了40多万字的国外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技术资料,并汇编成4个原文分册。又选择其中实用性较强的文章,经过4个多月辛勤努力,翻译汇编形成了20余万字的2个译文分册。这些为全国电力科研单位开展750千伏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攻克关键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衣立东曾去拜访一位参与过前苏联750千伏电压等级研究工作的老学者。谁知,老学者临时有事必须外出。为了不耽误时间,他拿出随身带的资料,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翻阅起来。这一翻就忘记了时间,等老学者回来,才发现时间已过去4个小时。

  2005年4月,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29个子课题全部完成,为工程设计、建设、运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要求,西北公司提出“建设750精品工程”的目标。为了确保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高标准建成投运,衣立东等广大建设者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智慧。
在推动750千伏电网技术创新、750工程标准制定和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衣立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西北电网公司劳模、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

勇挑重担的冲劲,炼就“铁”作风

    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后,西北电网进入了加快建设“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送端电网新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尽快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迫切需要建立大项目、大成果和高精尖人才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新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

    西北电网公司电网技术(培训)中心成立后,经过供电局副局长挂职历练的衣立东受命出任技术中心主任,面对公司党组提出的“加快攻关,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嘱托,他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领头人,衣立东提出了“开放创新、重点跨越、资源整合、支撑发展”的思路和努力方向,紧密围绕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电网生产建设一线、面向电网重点发展领域、面向国际电网技术前沿、面向西北五省(区)乃至全国),构建四个平台(即:技术资源索引平台、网架模型分析平台、仿真培训应用平台、专家人才交流平台),做好四个服务(即:电网战略规划服务、电网科研技术服务、电力生产监督服务、电力工程技术服务)的工作思路。他对西北电网公司技术中心高起点、高技术发展充满信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带领技术中心只争朝夕,奋发作为,践行着自己的就职承诺。技术中心从提高电网技术水平,服务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目标出发,开展了750特交试验与系统调试、750千伏同塔双回紧凑型关键技术研究、西北地区风电开发利用研究和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研发,形成了750千伏电网关键技术、750千伏主网调试技术、流域化测风及风电并网等三大国际领先技术系列共69项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建设实际,为西北电网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技术中心承担着由西北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的《电网与清洁能源》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该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创刊之初困难重重。起步阶段,作为主编的衣立东同志四处拜访、邀请11名院士专家组成杂志顾问委员会,准确把握高新技术、发展清洁能源的办刊方向,走市场化办刊道路,多渠道提升杂志质量。目前《电网与清洁能源》杂志已经成为国内电网与能源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刊物。2008年7月26日至27日,在他直接策划、组织下,“2008年电网与清洁能源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国内外的电网和清洁能源方面专家、学者、技术工作者和相关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了论坛活动,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3家媒体广泛报道,提升了电网企业社会形象。

    “一定要把西北电网技术中心建成高顶尖的技术创新阵地!”这是衣立东同志的信念和追求。他与同事们一起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一个个新的技术机构先后成立:国内首家 750千伏超高压供用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挂牌,西北首家电网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在公司的支持下,还组建了风电研究中心和西北电网电能计量中心等。

    在他的带领下,各项业务蓬勃展开,科技成果丰硕:国内规模最大的750千伏系统调试方案通过了专家审定并现场应用,研究的区域电网风电开发与利用技术、同塔双回紧凑型交流输电线路、750千伏电流互感器精确度测量、750千伏变电站机器人巡检应用以及扩径导线工程应用等多个项目实现了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或国际空白,数十个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

矢志不渝的追求,成就“铁”精神

    2005年7月,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作为工程验收项目经理的衣立东说“工程上的事千头万绪,再苦再累也躺不住啊!”他累得病倒了,高烧39.7摄氏度,被送进医院。在打点滴的时候,他悄悄拔掉了输液的针头,带病返回甘肃刘家峡山区的扩径导线施工展放现场继续工作。

     工程建设期间,他经常奔波在青海、甘肃高海拔地区的施工现场,一呆就是半年多。一次回西安向公司汇报完工作顺道回家,五岁的女儿看着晒得黝黑的他,噘着小嘴挂满泪花,不愿叫爸爸,这让他百味杂陈,愧疚不已。“‘750’无小事,那里更需要我。”衣立东说。妻子含泪给他收拾了洗好的衣物,目送他登上重返工地的越野车。

     为促进甘肃酒泉、新疆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开发,西北电网公司成立了风电研究中心,由衣立东兼任主任。他带领几位年轻的博士和技术人员,在甘肃嘉峪关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网测风网络。2008年11月初,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寒风凛冽,国内首例用于区域电网调度的测风塔组立工作正在进行。衣立东和技术工作人员一起在现场探讨交流,大家全然不知脸和手已经被寒风刮得红透生疼。

     到了12月份,正值青海官亭至西宁750千伏输变电后续工程现场试验与系统调试进入关键阶段,衣立东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背部患病切除了鸡蛋大小的囊瘤,缝线8针,手术做完后医生要求他最少休息十天直到拆线。他一刻没停从医院直接返回办公室,强忍着麻药散尽的疼痛准备资料到深夜,之后又赶赴青海官亭变电站试验现场,并要求少数知道病情的同事保密。“最缺的就是时间,要为西北750电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工作就一定要跟上电网建设的速度。”看着他因手术失血而脸色蜡黄仍在寒风里忙碌的身影,随行的同事都非常感动,暗暗赞叹:真是个西北硬汉子、当之无愧的“铁博士” !

     衣立东用“创业、创新、创优”的750精神点燃了整个团队奋发作为的热情,为电网建设事业奉献着青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公司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国家电网公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