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专家分析:"十二五"布局抉择 电力过剩与紧缺成跳不出

2009-03-31 10:09来源:全景证券频道关键词:十二五电力过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中国即将开始着手对下一个五年的电力行业发展进行中长期规划,然而摆在每一个电力人面前的棘手问题是,这张路线图该如何绘就?为解决电力缺口而简单进行规模扩张,在当前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已显得并不和谐,也被证明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同时,发电、输电和用电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调整压力与动力。但是,如果放慢扩张的步伐,电力会不会再度出现短缺?
  发展速度激辩
  目前,我国已超额完成了%26quot;十一五%26quot;电力规划中的许多指标,且超额幅度巨大。以装机容量为例,本来制定的是到2010年达到8.4亿千瓦。实际情况是到去年底,这一数据就已被超过1亿千瓦之多。
  随着当前我国电力供需形势突然改变,电力过剩局面出现,很多人思考,是过去规划定得太低,还是发展速度太快,如何使电力发展速度与市场需求在下一个五年中合理匹配?
  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指出,从当前情况来看,%26quot;十二五%26quot;必须从电力需求方面认真地预测和评估。比如要考虑下个五年计划中,电力增速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以及我国的现状,即四大重耗能行业需求的减少。
  %26quot;如果按照GDP增长7%来测算,到2010年我国的发电量将是39550亿千瓦时,2020年大概70000亿千瓦时;人均水平到2010年为2900千瓦时,2020年4900千瓦时。装机容量2010年大概9亿千瓦时,2020年约16亿千瓦时,这个发展水平跟国外相比,并不快。人均水平从3千千瓦时增加到5千千瓦时,美国、日本、德国只花了九年时间,韩国最快只有6年;我国现在将近要花十年时间。%26quot;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吴敬儒说。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认为,目前中国电力的人均需求量还很大,而能效并不低,这说明我国电力企业的空间还很大。当前中国经济仍会处于高能源需求阶段,因此下一个五年选择过剩比选择短缺的机会要大很多。
  而华东电网公司发展计划部高级工程师杨宗麟则认为,从实践工作来看,过剩的弊处远大于短缺的弊处,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整个产业的利润下降;另一方面,2004年全国曾有21个省市限电拉闸,但缺电绝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缺电,缺的其实不是电量,而是电力。如果按照负荷来划线的话,高于95%的最高峰在这一年中只有不到100小时。鉴于当前电网建设的难度很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力适度紧缺有助于电网和电力建设。
  电力市场化不容回避
  不管是选择电力过剩,还是适度紧缺,电力市场化问题不容回避。
  去年以来的煤电矛盾升级,已将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电价,推向前台。对此,林伯强认为,从短期来看,应该推动煤电联动。由此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框架才能搭建起来。下一步再考虑解决电网和输配电的问题。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也提出,现阶段应加快煤电一体化建设,将上网电价上调,同时核定电网的利润空间,给其补贴。
  不过,吴敬儒还是指出,从长远看电价改革如果仅仅通过煤电联动,最后并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在输配做到分开,比电网公司内部输配电分配更好。要形成这样的格局,首先要在电网公司内部进行核算机制的分开,然后再进行输配电分开,建立核算考核机制,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
  此外,在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方面,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朱成章认为,还要侧重通过电价这个市场信号,引导企业的投资倾向和投资方向,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电源结构优化,目前的低电价容易造成大量浪费,用电紧张,电价还牵扯到节能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而杨宗麟更认为,一直以来输电的最终目的地都指向上海。但以上海市目前现在中心供电范围531平方公里面积来计,当中负荷面积已达到1.4万千瓦,已超过纽约市中心1.34万千瓦。而现在国家又已明确上海的两个中心地位,搞的都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对的来说都对用电不起很大的支持作用。
  %26quot;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说,应考虑资源更大范围配置。包括核电有些并不见得可以做,甚至有一些方面要更考虑全面性,有些地方没有这个条件不行。有些地方有这个资源和条件,但还要看怎么做。所以我国电网的发展要考虑整体,把布局放在资源更加有利的配置上做文章。%26quot;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瑚总结道。
  管理方式突变
  实际上,如果电力管理体制改革能够进行的顺利,电力产能的配置将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
  目前,世界上电力改革主要有两项,一个是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垄断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另一个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资源规划,由供应侧管理走向供应侧和需求侧双向管理,由单纯的供应侧规划走向综合资源规划。
  面对未来多变的电力市场需求,以及不断完善的价格体系与市场机制,不少专家认为应在下一个五年逐步建立综合资源规划管理体系。而实施这种综合资源规划,换句话说,就是要将现在我国电力管理体制管理下,供应侧发输电项目的规划、立项、投资以及价格等环节的审批,需求侧的节能节电项目或需求侧管理项目的规划、立项、投资等环节的审批,分开管理的情况变为统一管理。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分析,从采用综合资源战略规划进行模拟可发现,若2015年我国电量需求达到5.85万亿千瓦时,届时需要发电装机12.9万亿千瓦时,通过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67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装机。如果政府可以在建立需求侧管理的市场机制方面不断完善,如价格、税收、资金等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那么其效益将会更加明显。
  %26quot;美国由传统的电力发展模式调整到综合资源规划模式用了5-8年的时间。在我国实施这种管理应该比在其他国家更容易实现。只要能够适时地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就能够比较快地实施综合资源规划。%26quot;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说,%26quot;目前我国在技术上实施这种综合资源规划已没有问题,并有了一些定量结果说明综合资源规划与传统规划相比,潜力和效益明显。%26quot;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二五查看更多>电力过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