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管理正文

【市长看电】雅安模式助推经济发展

2009-10-13 14:50来源:互联网关键词:电力公司用电负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雅安市委、市政府认识到,雅安要实现奋进跨越的发展目标,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富民强市”战略,而发展工业的前提是必须切实解决好电力瓶颈。


  ●2005年,雅安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确立了以“市级层面、分步实施”为主要特征的电力体制改革新模式(即“雅安模式”),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雅安模式”推行以来,在推动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坚强雅安电网,提高了电力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雅安水能资源得天独厚,水资源总量达360多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1601万千瓦,境内可建水电装机1322万千瓦,是国家十大水电基地之一。作为水电大市,雅安一直坚持“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雅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封山育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民强市”的经济发展之路。


  解决电力瓶颈难题


  在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合作前,雅安的水电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换为经济优势。在电网建设上,由于长期以来受体制制约,雅安各县(区)电力发展往往立足自求平衡,缺乏全市电网整体规划,导致地方电网建设严重滞后,电网结构薄弱,电网交换容量受限,对电源的吸纳能力有限;在用电负荷结构上,为消化丰水期电力而大量发展的高耗能占全部负荷的60%以上,整个电力基本依附于高耗能工业,稍遇市场波动,电力富余又无法外送销售;在电价结构上,与国家电网关系存在上网价偏低、下网价过高的问题。同时,地方电价水平相对过低,新开发的电源业主为寻求较高的上网电价而不得不上国家电网销售,使在雅安市开发的电力不能为雅安市发展服务,“电窝子缺电”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电源结构上,由于雅安电力以径流式水电为主,调节能力差,丰枯峰谷矛盾自身无法解决,造成枯水期缺电严重,难以保证对居民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的供应,拉闸限电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


  近年来,雅安市委、市政府围绕水电资源大市向水电经济强市迈进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规范和加快水电资源开发。随着雅安“工业富民强市”战略的强力实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加强,一大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先后落户雅安,这对电力的供应和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建设滞后问题越来越成为严重制约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雅安市委、市政府认识到,雅安要实现奋进跨越的发展目标,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富民强市”战略,而发展工业的前提是必须切实解决好电力瓶颈。


  电力体制改革新模式


  雅安从2005年就开始寻求与省电力公司合作,以期整合全市电力资源,实现与省电力公司的战略重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全市的电力瓶颈问题。合作以来,双方本着顾全大局、互利双赢的原则,确立了以“市级层面、分步实施”为主要特征的电力体制改革新模式(即“雅安模式”),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雅安模式”的实质是“构建一个平台、实现双方共赢、坚持三个不变,做到四个统一、体现五个符合”。“一个平台”:在雅安市级层面上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理顺电网管理体制,有效整合供电资源。“双方共赢”:通过重组,有利于雅安市整合电力资源、促进“工业富民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建设坚强统一电网、有利于国网公司品牌的传播,实现双方共赢。“三个不变”:企业属性不变,地方政府对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的调度权、电价管理权不变,税收缴纳渠道不变。“四个统一”:通过重组整合,对雅安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五个符合”:符合雅安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电力发展客观规律、符合电力客户的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雅电集团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长远利益。


  雅安将成川西水电基地


  双方合作以来,真正实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特别是在推动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构建了坚强雅安电网。截至目前,省电力公司已累计在雅安完成电网投资25亿元,已建成输变电项目9个;在建项目8个,拟建项目10个,总投资22.8亿元。在加大110千伏及以上电网投入的同时,雅安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铺开,大大改善了雅安农网供电环境。通过加快电网建设,使得雅安电网与全省大电网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依托大电网的支撑,雅安电网稳定性大大提高,水电消纳和枯期缺电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雅安水电送出能力将增加57.5万千瓦,减少弃水“窝电”27.6亿千瓦时,直接增加发电效益7亿元以上,社会综合效益更为巨大。二是提高了电力保障能力。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一系列输变电工程的建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电力支撑,为雅安丰富的水电资源外送提供了便捷的电力通道。目前,雅安已建成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高载能产业基地。同时,通过省电力公司的工作指导,在雅安实施了“直购电试点”和“30%电量留地方使用”的政策,实现了水电资源的就地转化,满足了全市工业经济和用电负荷的电量需求。三是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电力基础设施的迅速抢通,确保了雅安市工业企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通过采取降低枯期电价、鼓励差别电价等措施,帮助停产企业渡过了难关。今年以来,随着电力直供目标的逐步实现,一批工业骨干企业趁势扩大生产规模,水电电冶、新材料工业和光伏产业体系逐步崛起,特别是以水电带动的水电矿冶产业成为雅安“3+1”主导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全市水电矿冶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的2/3,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1-8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29.3%,工业增加值增长26.6%,地税收入增长26.9%。


  截止到目前,雅安市境内已建成电站735座,总装机容量471万千瓦。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累计建成水电装机将达1000万千瓦,占届时全省建成水电装机总量的1/3;年发电量400亿千瓦时左右,实现销售收入约100亿元,水电产业年贡献税收12亿元以上。届时雅安将建成四川西部水电基地,基本实现水电资源大市向水电经济强市跨越的目标。(作者为四川雅安市市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公司查看更多>用电负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