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大亚湾核电站 改革开放铸就核电腾飞翅膀

2009-10-16 09:57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核电站广东核电CPR1000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睡的海滩。沙鸥麇集,白鹭低翔。


  如今,这里依旧碧空如洗,海水湛蓝。不同的是,在这片海滩上,坐落着我国目前最大的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巍然耸立,向世人清晰勾勒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核电高起点起步、跨越式发展的足迹。


  当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参加广东核电合营合同签字仪式的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勋爵时指出:“用这个项目作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典范,让我们共同努力。”


  如今,中国核电人实现了伟人的夙愿。今年7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顺利完成了总额为56.74亿美元的大亚湾核电站基建贷款偿还任务,圆满实现了当年“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目标,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回顾中国核电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钱智民感慨万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大亚湾核电站。没有大亚湾核电站,就没有中国核电事业的今天。”


  大亚湾——


  有一段春天的故事


  1978年12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法国外贸部长弗朗索瓦时表示,中国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这是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次提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开启我国核电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


  时隔半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神州大地。毗邻香港、澳门的广东,在对外开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握对外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利用外资,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把探寻的目光投向了香江对岸。


  上世纪70年代末,国际石油价格起伏不定。长期依赖进口煤炭和石油发电的香港,正在寻求新的能源供应途径。而广东省的电力供应,此刻也因经济快速发展出现瓶颈。在煤炭、油气资源严重匮乏的广东,如果利用对外开放带来的有利形势,争取国家的支持,让计划建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两台核电机组落户广东,无疑是实现广东省引进外资的突破、解决粤港电力需求的双赢之举。


  然而,当时我国不但存在着经济建设资金匮乏、技术和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还面临着思想僵化、观念冲突的窘境。我国核工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取得了“两弹一艇”的重大突破,但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举步维艰。围绕如何实现中国核电的起步,各方争论不休。就连小平同志引进国外设备建设核电站的构想,也难免陷于这样的争论。


  对于如何解决几乎是“天文数字”的核电站建设资金,广东省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不谋而合。经过充分论证,他们共同提出了利用香港电力市场“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思路。这一思路,犹如电石火花,让人们看到了借助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解决核电站建设资金问题、在广东率先建设核电站的曙光。而在技术上,法国是当时核电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其标准化、系列化建设的成绩斐然。购买法国核电设备,可行性毋庸置疑。


  资金、技术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前进道路就此一马平川。在那个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反映在赞同与反对引进国外设备实现核电起步上的争论,实则是改革开放和闭关锁国的路线之争。要说服那些担心改革开放会导致卖国主义的人转变思维,并不容易。虽然他们也很清楚,从零开始研发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不仅要投入巨额资金、承受研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而且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化、批量化建设的水平。


  历经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随着改革开放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各种左倾僵化的思想观念如寒冰渐渐融化,打开国门,抓住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引进、消化、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中国核电事业高起点起步,逐渐成为大多数国人的共识。1982年12月,国务院果断决策,正式批准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利用外资——


  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从1987年8月起,在历时7年的工程建设进程中,大亚湾核电站先后经受了反核风波、漏筋事件、辅助管道事件等艰辛波折的考验,工程建设步伐依然稳步推进。很多人不理解,核电建设者靠的是一种怎样的决心?如果把时钟拨回1985年1月19日,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那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日理万机的小平同志亲切会见了参加广东核电合营合同签字仪式的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勋爵。他的一席话,让人们领会了这位世纪伟人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


  他指出,广东同香港合营的大亚湾核电站“对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增加港人的信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强调说:“我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我们的改革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用这个项目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典范,让我们共同努力”。


  小平同志的话,赋予了大亚湾核电站作为改革开放标志性工程的重大意义。通过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我国开创了利用外资建设大型基础产业项目的新路子。总投资40.72亿美元的大亚湾核电站,从其诞生即呈现出与传统的基建项目迥然不同的特点:


  在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方面,大亚湾核电站改变了大型基建项目坐等国家投资的状况。从中国银行借贷3亿美元作为股本金,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出资1亿美元)合资成立了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在国家提供担保的前提下,通过设备出口国政府出口信贷和商业贷款募集了股本金(10%)外所需的90%资金,并以运营核电站产生的收益偿还贷款。


  大亚湾核电站由广东核电投资公司与香港核电投资公司合营,采用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国家不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只是监督和帮助,在实行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除核电站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供应合同等重大对外合同需报批外,其他物资采购均由广东核电合营公司董事会决定。工程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等基建物资全部未列入国家计划,而是完全从市场上采购。这在我国当时开工建设的大型项目中是首例。


  在工程管理方面,大亚湾核电站彻底摒弃了计划经济下的“大会战”模式,采用国际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合同制。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投资。通过国际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设计、设备供应、施工、安装承包商。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中的许多尝试,都是我国大型工程建设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因为这些“第一次”,难免会与传统的基建施工管理模式和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发生碰撞。但也正是在一次次碰撞中,磨炼了核电建设者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持续创优的斗志,最终高质量地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播下了给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带来历史巨变的种子。


  中国人——


  能够运行好大型商用核电站


  1994年5月,大亚湾核电站全面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填补了中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的空白。面对巨额的长期债务以及变幻莫测的汇率和利率风险,核电建设者深知,要如期归还每一笔贷款,首先要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多发电。对于这些遍尝核电建设艰辛的人们来说,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高”,是十多年后人们对大亚湾核电站发展所作的一个生动比喻。真的要想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谈何容易!大亚湾核电站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制度。核电建设者们立下了“低头要勇气,抬头靠实力”的宿志。为实现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不断提升核电运行管理业绩,他们从小学生做起,从每个操作规范学起,从最基本的制度学起。


  在核电站建设和运行初期,他们实行中方员工与外方专家一对一的“影子培训”,还不惜代价、历时三年,翻译出版了核电站系统设计手册和设备操作维修手册这两套基础技术文件。其中,仅后者就有1.5亿字、1000多卷,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庞大的翻译出版物。


  曾几何时,有人质疑“中国人连厕所都管不好,还能管好核电站?”核电建设者用勤奋和执着回击了这种质疑。1997年7月,中方厂长接替法国厂长掌管核电站,提前两年实现自主运营。大亚湾核电站投产至今,先后实施了700多项技术改造和创新,实现了安全技术水平的升级,提高了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作为重要的技术改进项目之一,通过实施18个月更换核燃料改造,将核电站换料周期从12个月延长到18个月,每台机组每三年减少一次换料大修,机组大修成本降低25%,年发电量增加3亿至5亿千瓦时,大大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水平,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和持续改进,大亚湾核电站年上网电量已由可研报告的100亿千瓦时提高到目前的150亿千瓦时;反映核电站安全技术水平的堆芯熔化概率,由投产初期的5×10-5降至1.24×10-5,高于欧美同类运行机组的安全技术水平。2007年,在反映电站综合业绩的9项WANO(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指标中,大亚湾核电站有8项指标超过世界中间水平,其中有3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2008年11月30日,大亚湾核电站已累计实现上网电量1988亿千瓦时,其中,供应香港1380亿千瓦时,约占同期香港特区社会用电总量的1/4。在有力支持粤港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亚湾核电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外贸出口先进企业,为顺利完成巨额的贷款本息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中国银行大亚湾核电站商业贷款项目负责人说,在核电站投产初期,我们确实很担心能否如期归还每一笔贷款;但是随着核电站运行业绩逐年提升,完全打消了顾虑。十五年如一日,核电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参与融资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信赖,用按期归还每一笔贷款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设和运行好核电站,而且能管出国际一流的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据测算,大亚湾核电站生产的电力,为我国减少消耗煤炭约7100万吨,节约120万节火车车厢的运输量,相当于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约1.56亿吨、二氧化硫约60万吨以及氮氧化物约34万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相当于种植了约7500万公顷的森林。


  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建设和运行,化解了人们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中国核电的纷争,树立了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形象,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引进三代核电技术提供了难得的借鉴。


  CPR1000——


  圆了核电起步的梦想


  学习先进是为了赶上先进。在大亚湾核电站运行管理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时候,核电建设者没有沾沾自喜,没有忘记承担的更光荣使命——实现中国核电从起步到发展。


  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投产之际,为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重点行业发展上的骨干作用,立足核电建设中积累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验,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方针推进核电的发展。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成立后,以大亚湾核电站稳定运营发电所积累的资金,在偿还基建贷款本息的同时,滚动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一期,滚动出了岭澳核电站二期以及目前在建的近2000万千瓦核电项目的资本金。公司净资产由成立之初的32.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47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这一过程中,核电建设者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从国外引进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为基础、结合多项重大技术改进形成了我国的核电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核电技术。


  这是一条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早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中,核电建设者就从国家核电发展大局出发,努力促使外方逐步向国内设计、制造、施工单位转让技术,积极推进国内相关企业参与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进程,加速了我国核电设计、建设、施工等相关产业的形成和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这是一条锲而不舍的创新之路。1997年5月,在岭澳核电站一期建设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发挥业主的主导作用,积极支持全国180多家制造厂和供货商第一次参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设备制造,实现了工程管理自主化、建安施工自主化、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部分设计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一些核电主要设备在外方负技术责任的情况下在国内制造,带动了我国一些设备制造厂技术管理向国际水平的靠拢。


  这是一条厚积薄发的创优之路。2005年12月,岭澳核电站二期开工建设,这是一次全新的跨越。岭澳核电站二期实施了数字化仪控、半速汽轮机等15项重大技术改进和40多项其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经济性,提高了自主化比例和技术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均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特别是核岛主回路系统、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等关键设备都由国内企业为主制造,实现了我国第一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


  至此,历经千锤百炼,中国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品牌终于诞生,并先后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等核电项目建设中应用,以其技术已经完全实现自主、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在建核电站的先进水平、安全成熟且经济可靠,为实现我国核电的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发展,实现了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从起步到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吸引了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快速跟进。当年参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施工队伍,经过多个项目的建设已经具备了自主施工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能力;当年为大亚湾核电站提供零部件配套和技术服务的国内设备制造厂商、科研院所,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核电设备制造的中坚力量和核电工程设计的主要力量。大亚湾核电基地在成为中广核集团人才摇篮的同时,还先后为国内兄弟核电站培养了大批运营技术和管理人员,其中秦山二期100人,田湾核电站108人,并为国内设计、制造、施工和服务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


  从1994年第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到如今在建2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从单一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到如今多个项目在全国四处开花;从引进国外技术,到如今拥有了中国品牌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当年那粒在大亚湾种下的种子,如今正在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大亚湾核电基地目前已成为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经验传承、人才培养的摇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广东核电查看更多>CPR10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