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上饶电力60年:上乘富饶从今始

2009-10-20 14:56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农网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自古享有“豫章第一门户”、“四省通衢”之美誉的文化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闽浙赣皖革命根据地、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故乡,上饶集中营……。伴随着令人惊叹的青山秀水、传承着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红色革命文化,这,就是素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上乘富饶之地的江西上饶。当人们流连于流光溢彩的上饶城市夜晚,享受城市的缤纷多彩;当人们徜徉在歌舞升平的广场,欣赏大屏幕精彩的节目;当人们驰骋宽敞明亮的路,感叹上饶的巨大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电!而上饶供电公司,就是这些光明与色彩的源泉。


  历史,记录下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电力,承载着的是社会发展的希望。100年前,在中国江西上饶铅山河口小镇上借着煤油灯光品味热茶的英国商人,绝对想不到100年后的今天,上饶的电力工业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社会的年用电量跃至25亿千瓦时,总长度达到1114公里的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交织在城市的夜空,分布在崇山崇竣岭上,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上饶经济腾飞最坚实的支柱。


  岁月回想百年发展看今朝


  上饶有电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


  “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1928年,玉山县商会集股在后田坂创办私营“光耀电灯公司”时设计建造的电线杆的老照片。”9月12日,秋天的骄阳仍如火般炙烤着大地,已经77岁的退休老电力人刘松林,饱含深情地给笔者讲述着那些岁月的印象。


  从玉山的装机容量40千瓦,上饶开始使用电能。


  1949年8月,上饶专署在上饶市中山公园建成了第一家国营“上饶市电气公司”总厂,容量20千瓦,这标志着上饶最早的公用电业的诞生。再加上零星的几个私营小电厂,上饶人就这样伴着煤油灯度过了一个个长夜。


  上饶电力工业的星星之火真正形成燎原之势,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第一座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厂上饶电厂建成并投运,1959年,广丰五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投运发电,1960年,首座自备电厂——“713”矿发电厂建成发电。1972年,上饶电网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建成投运。


  谈起上饶电力的发展,见证了上饶供电发展史的原上饶供电局局长程远南,这位在上饶的电力建设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电力工作者有着更多的体会:“上饶电力发展之初异常艰难,那时候由于上饶乃至整个江西的经济基础都很薄弱,发展滞后,电力建设资金投入有限,诸多方面制约着上饶电力的发展。”


  程老局长说:“那时,上饶电网还只是赣东北地区相对独立的一个地方性小电网。供电范围为三县一市(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和上饶市),电网总供电量仅为17261.63万度。”


  当时的那些线路都是单线,单变压器,安全供电能力十分薄弱,设备故障时有发生。


  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供电负荷急剧增加,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得不到保障。虽然国家对上饶电网进行了建设与改造,电网供电能力有所增强,但仍无法满足社会用电需要。尤其是电网电压低、供电可靠率差及用电“卡脖子”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当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发展创新的雨露,沐浴神州万物生灵,上饶供电也敲响了其发展史上的最强音。


  程远南老局长高兴地告诉笔者,当1986年6月上饶电网的第一条110KV永平—上饶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实现了上饶电网与江西主网的联网后,上饶供电区域严重缺电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特别是经过努力,在省电力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1992年上饶地区电力工业局划归省电力局管理后,管理走上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子。”


  由此,上饶电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飞速发展的电力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发挥着光和热。


  此时,上饶电网作为江西电网的组成部分,电网面貌逐渐有了彻底的改观。1986年6月,永平至上饶110千伏输电线路架通运行,实现上饶电网与南昌电网的联通,供电紧张局势得到缓解。1992年,上划省电力局管理,1996年上饶供电局正式挂牌宣告成立,电力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理顺,上饶电力终于彻底摆脱了地方小电网的束缚,实现了依托大电网发展的目标,迎来了上饶电力发展的新纪元。1996年12月,上饶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建成,随后的220千伏玉山变电站、110千伏叶家塘等一批不同等级变电所的建成投运,使市区的供电网架得到进一步优化,上饶电网逐步实现了安全、可靠、科学、经济运行。


  进入21世纪,上饶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据上饶供电公司总经理祝铂渝说:“如今的上饶供电公司,已拥有拥有22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压器7台,主变容量930MVA,220kV输电线路17条,线路总长度512.2公里;110千伏变电站17座,主变压器30台,主变容量922.5MVA,110kV输电线路34条,线路总长度602.15KM。供电区域500KV变电站1座,有力改善了电网格局”。


  上饶的电网网架也更趋于合理,供电范围也由原来的三县一市扩大到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和信州区等六县一区。供电区域达10097.59平方公里,人口330万。尤其是在振兴上饶经济,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进程中,上饶电网建设更是先行一步。2008年11月27日,上饶500千伏变站电站正式投运,这条电力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上饶的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为上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上饶已被建设成为江西的坚强电网之一。


  一座座星罗棋布的变电站、一根根高耸入云的铁塔和一条条如银龙般的高压线织成的纵横交错电网,随山起伏、跨河通天,好似一幅气壮山河的水墨画,勾画出了上饶电网的雄伟壮丽景观。


  回顾上饶的用电历史,笔者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绚烂夺目的城市星光闪烁在赣东北大地上,构成了上饶电网与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动人画卷;老百姓真诚的笑脸,映衬出的是高科技、现代化的上饶电网在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中输送出的清洁、稳定之源。英雄的上饶人们充分地享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幸福生活……


  城乡巨变电力敲开幸福门


  经济发展看工业,工业发展看电力。在上饶,处处都可以见到电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缩影。


  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期,上饶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只有少数的粮油加工、纺织服装加工、化学和机械加工工业有一定的机械化程度,其余各行业均为规模较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水平低下的手工作坊式工业企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上饶市相继建成了凤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信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精元电脑有限公司、弋阳江冶有色加工厂、玉山天长轴承集团、弋阳海螺52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等一批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加工、机械电子、水泥、光伏、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为主的支柱工业体系。而上饶电力的逐渐发展壮大为上饶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围绕上饶市打造“一个枢纽、四个基地”,上饶供电公司主动呼应,积极融入,努力突破各种困局,全力服务地方经济,为上饶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通过一系列上至副市长,下至商家、农户的走访,笔者充分地感受到了电力对地主经济、百姓生活的支柱作用。


  “发展经济靠工业,发展工业靠电力。正是有了强大的电力支撑做后盾,上饶的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原上饶市副市长朱民安在视察上饶供电公司时谈起发展话题时给上饶供电的评价。


  玉山、茅家岭、龟峰等220KV电铁工程的投运,保证了浙赣电气化铁路按时运行,博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进驻上饶开业真的没有这么顺利,真是太谢谢了!”2009年5月13日下午3时,跻身于“中国服务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连锁企业100强”、“江西省企业100强”企业的洪客隆集团上饶超市的贺副总经理拉着前去回访的上饶供电公司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熊小徽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城乡巨变,靠的正是一根根银线输送出的源源动力。


  城市电网在上饶供电公司的手中变样,农村电网也在上饶供电公司的手中改观。


  目睹了上饶电网首家县级供电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上饶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原广丰县供电公司经理范纪江说:“电力体制改革为基层电力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坚强可靠的电力支撑。”


  上饶供电公司的三期农网改造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设了一条富强之路,不仅是政府的“德政工程”,确切说更是造福农民的“德惠工程”。2003年7月,随着全省第一期农网改造工程的结束,上饶市随着江西省一起实现了全省城乡“同网同价”,上饶的电价由以前的最高达3块多钱降到现在的0.60元/度电,农村用电实现了与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的同网同价。三期网改共为农民减轻负担约9.3亿元。


  上饶供电公司是率先在省公司全面实行“两改一同价”的,在实行城市与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的同时,该公司加强了对农村供电服务窗口管理,撤消了乡镇电管站,组建由县(区)公司直接管理的供电营业所,实现了县级供电企业直接管理到农民用户的管理体制。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扭转了农村用电不良风气。同时通过开展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使全市农村供电服务窗口进一步规范、高效。


  农网改造工程建设也使上饶市的农村电网得到全面改善,全市农网低压设备完好率由过去的70%不到,提高到现在的95%,10千伏线路完好率由过去的约72%提高到91%,尤其是积极推广应用低压绝缘导线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极大提高了网改工程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使上饶市综合电压合格率由网改前的85.22%,提高到网改后的96.71%;供电可靠率由过去的99.12%提高到目前的99.485%。


  改革开放以后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更是惠及农民。上饶供区处丘陵地带,无电户大多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极差,如广丰县铁山村,玉山县王坂村等村庄,仅步行进去就要几个小时,给“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带来极大困难。但上饶供电公司在工程建设工作中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积极筹措、落实工程资金。公司全体员工共募捐建设资金二十多万元献出爱心。各供电所在前期对供电辖区内无电户基本情况认真摸底的基础上,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分类统计,选定最佳供电方案。员工们用手拉、用肩扛、硬是将各种物资克服重重困难运送到无电村,使得工程得以顺利结束。在“户户通电”工程中,上饶公司投入资金3254.55万元,新建35KV变电站2座;新建35KV线路3.5KM;新建10KV配变7760KVA/170台;新建10KV线路412.13KM;新建低压线路373.32KM。


  广丰,这个曾以地少人多、贫穷落后而闻名的小城镇,如今已是全国最具投资潜力、最具区域带动力的百强中小城市。“电力不但改善了广丰居民的生活,而且提升了广丰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广丰财政收入连续增长。”对于上饶供电公司所属广丰县公司为当地经济提供的动力保障,广丰县原县长周厚丰给予了高度肯定。


  弋阳海螺520万吨水泥厂陈副总经理也对弋阳供电公司的服务非常满意。他说:“这么热的天,要是没了电,我们的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他们很替我们着想,总能做到超前服务,让我们非常放心。”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用户的声音是企业价值的直接体现。一个又一个用电企业代表发自内心的回答,正是上饶电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好印证。


  在横峰县偏远的龙门畈乡王界头自然村,村民陈四仔告诉笔者,他们村地处偏僻,处于电网末端,往年夏季用电高峰时连电灯都点不亮,买了几年的电视机几乎成了摆设。县供电部门投资近10万元对该村线路进行改造,并新安装了一台变压器。昨天,老陈特意到县城买了冰箱、空调和脱水机。他摸着自家的电冰箱对记者说:“原来买个电视机,因为没有电,一天到晚就是看个壳子。现在用电方便、实惠得很,生活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了。我们家还把冰箱空调都装起来了,现在我们农村也可以享受好生活了”老陈开心的说。


  对上饶人来说,上乘富饶的梦想从今天起,越来越变得现实了。这一切,离不开上饶电网的强劲支撑。电网,不只是光明使者,更是圆梦使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网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