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瑞安电力:于传承处求超越

2009-11-11 14:15来源:互联网关键词:输变电变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徜徉在浙江瑞安的城街,不经意拐进某个巷陌,便会与历史不期而遇。这块具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沃土上,才人辈出、薪火相传——“永嘉学派”的承先启后者陈傅良;与朱熹、陆九渊鼎足而立的理学大家叶适;八百年南戏的鼻祖高则诚;朴学大师孙诒让……


  一面讲求“事功”,一面追求超越,这是历史上瑞安文人独特的精神品格。这种文化印记同样烙进了瑞安电力发展轨迹中。从变革维新的项沇同创办电灯厂开始,90载沧桑中,瑞安电力也在这种独特的地域色彩上不断自我超越。


  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


  在瑞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9楼办公室,前瑞安供电局副局长李定波老先生放下手中的史料,他向记者说起的,是项沇同和李毓蒙这两位瑞安历史名人。他们正是瑞安电力事业的拓荒者。


  项沇同曾去日本留学,受到日本明治维新思想的影响,一心想着变革维新,同时他又兼具实干家精神,极力主张科技救国、实业利民。


  南堤电灯厂就是他所创办的众多工厂之一。1919年,项沇同购置24马力柴油机和8千瓦直流发电机,开始独资经营南堤电灯厂,1920年电灯厂首次发电。随后,他将南堤电灯厂进行迁址扩建,又向上海西门子洋行购买了65马力的煤气机和40千瓦的交流发电机,让瑞安电力用户第一次用上了交流电源,瑞安的第一电厂由此诞生。


  李毓蒙则是以一位集发明家、工业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弹棉机的发明者,创办的制造絮棉机器厂是温州最早的机器制造厂。也是他在瑞安土地上插下了第一根电线杆子,从此,作为“有电”标志的电线杆立满了瑞安的大街小巷。


  还有曾联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1947年曾任瑞安电力公司经理。


  在温州,还没有一个地方电力渊源,能像瑞安这样追溯到那么多的历史名人身上。先辈们的实干和创新精神令瑞安有了“电”,但是历经2000多年文化传承所培养起来的使命感令瑞安电力有了“史”。


  李定波手指窗外,顺着方向,那是瑞安第一座变电站——马鞍山变电站。1960年刚建这座变电站时,周边什么建筑都没有,只是绿油油一片稻田。现在,它逐渐缩在了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占据不起眼的一角。


  但它的意义却不小。李定波说:“马鞍山变电所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改写了瑞安电力自发自供的历史。”此后,贯通温州牛山变和瑞安马鞍山变的35千伏温瑞线建成,温州电源输入瑞安。


  1983年,对于瑞安电网来说是另一个转折期。瑞安电网随温州一起并入华东电网运行,从此有了一个更加可靠的发电源。电源性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放开手脚设点布线了,一个个输变电工程开始在瑞安的土地上迅速崛起。


  现在,瑞安市的供电量由解放初的21万千瓦时变为45.57亿千瓦时;拥有的4座220千伏、17座110千伏、10座3万5千伏变电所;供电区从当初不足10平方公里实现了1271平方公里土地“户户通”。


  经济强县的“电力缘”


  瑞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调度室内,电子屏幕上投放出一张大幅瑞安电网地理接线图,东部平原和飞云江入海口沿岸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变电所和输变电线路标识,西部的电网分布显得稀稀落落。


  “东部电网集中,1/4的面积占据全市3/4的用电量,这也恰恰应和了瑞安的经济布局:东部平原工业企业密集,是助推瑞安经济腾飞的工业重镇所在。”瑞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丁文宣说。


  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瑞安市塘下镇,作为全国有名的汽摩配之都,这里处处充斥着一种工业的喧嚣,随意拐进哪个街头巷陌都能发现一个颇具规模的私人企业。


  就是在这样的镇上,一家比较上规模的工业企业月用电量可达250万—300万千瓦时。2009年,它的供电量达到了15亿度左右,占了瑞安总供电量的1/3,远超于文成和泰顺两个县的年供电量。


  与塘下情况类似的还有城关和莘塍。80年代初,由于当时大部分还采取小水电供应,平时实行三天供一天电制度,若遇枯水期无水则全村停电。于是,家家户户自备柴油机发电成了那个年代独有的特色。令李定波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荣光集团,几十台柴油机往厂房里一摆,整整齐齐、非常壮观。一旦停电,整个厂房甚至整条街都轰隆隆作响,人们面对面都听不清对方说的话。这种现象贯穿了整个八、九十年代的瑞安。


  通过之后几年的发展,电源性缺电得到逐步缓解,但是电网“卡脖子”现象依然存在。


  2005年下半年,一场空前的电网建设攻坚战全面打响。通过四年的攻坚,瑞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主网建设投资超8亿元,相继投产110千伏变电所6座;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座,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360兆伏安,新增35千伏及以上等级输电线路200千米,电网容量相比2004年底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瑞安电网。


  然而这些成就仅仅属于过去式,它们更多的是在填平历史遗留问题所欠下的“电力债”。随着沿海产业带建设在温州市轰轰烈烈地展开,瑞安电力部门将有更多大手笔动作。


  在沿海产业带建设中,瑞安提出了建设“一轴九区”沿海产业带的宏伟目标,即以滨海大道为轴,建设经济开发区、汽摩配产业基地、飞云江口新兴产业区、城市中部中心城区、城市北部塘下组团、城市南部飞云组团、大罗山生态保护区、滨海生态抚育区、林垟水乡古镇生态旅游区等九个功能区块。


  瑞安电力按照电力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对产业带区域电力配套进行提前规划。早在2006年,瑞安电力便将沿海产业带建设纳入瑞安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2007-2020)和瑞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范畴。目前,与沿海产业带建设配套并列入电力“十二五”规划的电网建设工程共10个,分别是500千伏瑞安输变电、新华、丁山、江南等3个220千伏输变电以及东一、东二、肖宅、围垦一、围垦二、江南等6个输变电项目。


  “瑞安电力已为沿海产业带发展做好充分准备,5年内将新投220千伏新华变等一大批输变电项目,新增容量3060兆伏安,等于再造一个瑞安新电网。”丁文宣说。


  在自我加压中不断超越


  “瑞安的电网建设必须走在温州地区第一,甚至在全省都要力争上游。”丁文宣在接受采访时数次强调。


  瑞安市经济发展是傲人的: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第21位,人均GDP超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财政收入占温州市13.6%。瑞安的电力发展水平要与经济强县的地位相匹配,就必须不断地自我加压,鞭策前行。


  2项科技项目获得省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网络综合事务办公系统获省电力行业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工程资产管理系统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都是瑞安电力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寻求建立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而要让电力事业发展再上台阶,瑞安主张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来实现。


  在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瑞安电力成立了专门的岗前培训基地。这个培训中心创办于2004年,看起来与一般的操场无异。但是该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立在操场四周的一排电线杆子其实是“道具”,是学员用来模拟接线、爬杆和装修电路用的。


  “对于什么都不会的新学员,我们着重于对他们进行适应性培训,对于已经有业务操作基础的学员来说,我们侧重于对他们进行业务操作规范的培训。”该培训中心负责人说。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员工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关注、培养员工过硬的业务素质,都成了一把把隐性存在的标尺,衡量着一个电力企业内在的成熟度与表现出来的文明水平。


  在瑞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大厅内,我们看到了悬挂于墙上的浙江省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等荣誉牌匾。“我们就是要争第一”,这些悬挂于墙上的荣誉奖章证明了丁文宣此言不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变电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