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据介绍,风电制造业一哄而上,严重依赖引进,其弊端日益显现。
首先,引进的技术与国内风电场的气候环境是否能适应,往往未经过科学论证。一旦并网发电后,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很多。同时,国内风电没有形成国外那样的“先有需求再建项目”和“同一区域生产、同一区域消费”的产业模式。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马新的风电项目,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
其次,技术重复引进、自主创新能力缺失,致使风电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普遍较低。
其三,消化吸收进展慢,核心技术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大批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风能专委会调研显示,整机制造企业的产品在运行和试制过程中均出现过质量问题。
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校生说:“2007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里,我们多次遭遇国内企业设备不配套、调试出来的机组通不过运行考核等困扰。即使是投入运行的国产机组也多次出现过质量和技术故障。”
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不仅在于风电场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应以此为契机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面对风电制造业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我国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健全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质量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动市场整合。(人民日报辛阳)
三部委合力遏“洋风”
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之后,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这份文件,政府将对列入目录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资源性产品、原材料进口,给予贴息支持。
这是自2007年9月该目录出台后的首次调整。其中,与风电设备相关的“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风电、盾构机用轴承”以及“2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分别已从鼓励进口的先进技术、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及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三部分中被剔除。
推进自主创新
“2兆瓦的风电设备被删除,并不意味着国内就不需要这种机型。其实国内大多数风电场运行的风电机组都是1.5-2.0兆瓦之间。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这种机型的设计能力,以及相关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已为国内大多数企业所掌握,现在迫切需要加强的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原机械工业部重大技术装备司司长周鹤良说。他表示,从目前国内风电场所装国产风机的可利用率水平普遍低于进口风机也证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风力资源条件和风电场地理环境的风机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周鹤良表示,早在2004年底国内风电产业市场开启之初,国家提出引导风电产业发展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路线,寄望在与国外厂商进行联合设计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但四年时间过去,除极少数龙头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多外,多数企业特别是近两年新加入的企业仍处于全盘引进国外成套设计技术和设备阶段,自主创新进展缓慢。
因此,这次三部委联合发出上述《通知》,在周鹤良看来,意在通过提高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成本来遏制国内众多风电整机制造商的盲目倾向,推进风电设备的自主创新进程。遏制重复建设。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有70多家,其中2/3的企业1.5兆瓦风机的批量产能都在100台/年以下,未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都只是处于样机试制阶段。
真正达到500-800台/年规模化产能的企业只有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方汽轮机厂三家。
周鹤良表示,这2/3的企业,尤其是近两年新加入的企业,借国家不断提高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之机盲目扩大产能。“有些企业在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后,投入极少的资金建厂房,然后把引进的设备按照外商的图纸组装卖给风电场业主,牟取中间利润。”周鹤良说。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也表示,仅仅从总装环节来看,目前在国内投资风电设备总装厂资金门槛很低。由于不会带来像钢铁、水泥等行业那样的沉没资本投入,因此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现象。风电设备业产能过剩?
风电设备制造业重复建设愈演愈重的趋势,也再次引发众多业内人士对于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担忧。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志宏表示,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800-900万千瓦,而仅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汽等风电巨头今年的产能就多达1000万千瓦,产能过剩近在眼前。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则看法不同。他表示,目前70多家企业中的2/3都处于试制样机阶段,其规划中的产能并未全部实现。另外,风电设备制造的产能,不仅是看总装厂是否有足够的车间,还要看是否能采购到足够的部件,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满足吊装阶段的运行调试工作。因此其产能能否最大程度释放也是个未知数。随着风电机组大规模并入电网,全球供求关系的缓解,开发商会更关注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但从目前来看,真正能按照我国风况和环境条件设计的风电机组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来这样的风电机组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目前需要探讨的是如何应对重复建设趋势,不能不顾具体情况大谈产能过剩。
周鹤良也表示,对于目前风电设备产能是否过剩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风电整机制造确实存在一定的过剩苗头,但关键零部件特别是最核心的轴承和控制系统的国产化能力,目前国内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在一定阶段将会决定整个风机制造业的产能能否有效释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关于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4917个,其中风电项目32个,光伏发电项目4875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54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82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10个。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生物质
7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2025年5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4917个,其中风电项目32个,光伏发电项目4875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54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82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10个。风电
近日,由隆基氢能联合国际能源巨头ACWAPower、中国电建华东院共同打造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以下简称“乌兹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为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标志着隆基氢能在中亚地区的首个大型绿氢项目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技术+国际协作”的典范案例。成功
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度全国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以及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全国平均排放因子为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近年来,国家共4次更新了全国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5810、0.5703、0.5568和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新型电力系统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非化石燃料装机占比提升,
7月1日,国华投资国能蒙东莫旗风电基地项目储能设备采购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人为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华雁宝内蒙(莫力达瓦)新能源有限公司。国能蒙东莫旗风电基地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600MW,安装单机容量为6.7MW机组83台,6.25MW机组7台,共计90台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大埔峡能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青海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3994.8093万元,折合单价0.85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珠海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3920万元,折合单价0.848元/Wh。项目招标人为国家电
7月1日,长丰皖能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发布了长丰县庄墓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EPC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37935424元,折合单价0.6897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中节能风电公司与上海风领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合作开发塞尔维亚2GW绿色能源项目签订协议。中节能风电公司董事长姜利凯,总经理杨忠绪,上海风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羽,总经理刘仁出席签约仪式。塞尔维亚绿色能源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包括150万千瓦的陆上风
6月28日,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试运行当天,超过831家电厂和700多家用户参与交易,申报电量达22亿千瓦时,其中501家新能源场站参与报量报价。据了解,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国内首个连续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30日,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服务询价采购终止公告发布。公告显示,因所参与项目报价人竞争力不足,本次项目终止。此项目将于近期重新发布询价公告。6月24日,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服务询价采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客户面临的挑战--某风力发电项目4MW风电机组叶根螺栓频繁断裂问题亟待解决(螺栓疲劳断裂情况见图1)。机组长期受困于叶根高应力区螺栓的异常疲劳失效,虽已尝试多种监测手段并更换为TTG圆螺母(取得部分改善效果),但始终未能根治疲劳断裂顽疾。频发的螺栓疲劳失效不仅显著推高维护成本,更严重威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第1号台风“蝴蝶”对海上风电场设备及人员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广东、福建区域各项目部闻“风”而动,暂停所有海上作业,对风机基础、叶片及海缆路由开展巡视检查,同步强化海上升压站防风紧固措施,筑牢海上风电设备“防风屏障”。福建区域于6月11日12时顺利完成6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法国及地中海地区首个浮式海上风电项目——ProvenceGrandLarge现已正式全面投运,标志着法国在海上风电尤其是浮式风电领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中,伊莱特在2021年为该项目提供数套法兰锻件。ProvenceGrandLarge项目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口省圣路易港外海约17公里处,安装
截止2025年4月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从我国2000年后规模化发展风电产业以来,到“十四五”末将迎来一轮较大规模的风电设备退役潮。一组来自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风电设备累计退役规模285万千瓦;预计2025年风电设备退役规模达到3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浪潮蓬勃兴起的当下,入驻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的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聚焦涉网检测与质量验证核心业务,为盐城乃至全国风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正向着行业内重要公共服务平台标杆的目标稳步迈进。作为国内涉网检测能力领先的专业机构,中心实验室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以下简称“鉴衡认证”)与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景能源”)以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协同创新精神,共同书写了叶片检测领域的新篇章。鉴衡认证的叶片检测实验室作为远景能源叶片检测实验室(RECTF)唯一的合作伙伴,双方于2025年5月下旬成功通
作为辽宁省大连市最大的传统火电厂,始建于1985年的华能大连电厂,当下正在“双碳”战略的驱动下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一手积极布局新能源,一手加速优化升级传统能源。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这座传统火电厂不仅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更成功构建起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转
日前,三一重能塞尔维亚Alibunar项目成功签署电力购买协议(PPA)和电力差价合约(CfD),标志着三一重能在塞尔维亚新能源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后续深耕欧洲新能源市场、拓展全球业务版图提供重要支点。三一重能塞尔维亚Alibunar项目位于塞尔维亚东部,所在区域是该国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项目总
谁能想到,一颗拧在风电叶片根部的螺栓,竟差点引发一起重大设备事故——智能螺栓提前“报警”,避免了一场灾难!案例背景:山里的风电场,隐藏的风险某风电场,20台5.0MW大型风电机组日夜运转。风从峡谷呼啸而过的山脊上,一项“黑科技”正在悄然守护它们的安全——MS9000叶根智能螺栓监测系统。自202
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但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迭代加速、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法律风险频发。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行业高速发展背后暗藏多重法律风险。(作者:莫泰京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新能源行业法律风险白皮书——合规挑战与应对策略目录一、行业趋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