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甘肃风电在“瓶颈”中寻找希望

2010-03-17 10:48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过去,穿行在甘肃酒泉以西的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茫茫戈壁,劲风呼啸。而如今,这里已是国家风电基地建设的主战场,扑撞耳膜的是隆隆机声,塔吊林立。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一座座装备车间拔地而起,一排排风机桨叶随风起舞。

  酒泉风电基地是我国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也是国家继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根据建设规划,到2010年,酒泉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16万千瓦,2015年将达到1271万千瓦以上。

  目前,甘肃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吸引了包括中国国电龙源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在内的20多家国内知名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这里展开产业布局,总投资已达53亿。

  甘肃省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按照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和规划,大力发展风能是一个趋势,而甘肃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在这方面先走了一步。2009年,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20万千瓦,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而有关人士指出,甘肃酒泉风电基地的建设由于集中上马,目前已出现了一些困扰发展的“瓶颈”问题,比如电量如何送出,调峰怎样解决,大量风电的消费市场在哪里等等。

 发电容易输送难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首先遭遇的是送出“瓶颈”。

  按照目前在建各风电生产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水平,到2010年底,酒泉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16万千瓦并不难。但如何将这些电量送出,是横在甘肃电网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甘肃河西电网目前串联着7座变电所,输电线路全长约1000公里,是国内输电距离最长、串联变电所最多的330千伏电网。整个西电东送的能力仅为70万千瓦,根本无法满足现有的50万千瓦风电的送出需要。眼下河西一部分风电已经遭遇“限发令”,一些机组实际处于“空转”状态。

  2009年,甘肃省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建设一条河西750千伏的双回输电线路。但经计算,常规河西750千伏电网西电东送能力仅为180万千瓦,仍然无法满足2010年计划生产的516万千瓦风电送出需要。

  有关风电技术专家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全世界最先进的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电网调峰能力不足

  电力有其自身特点,发电、供电和用电必须瞬间同时完成,这决定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总发电负荷必须随用电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然而,风电具有“风”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点,加上风电的自储能力还不成熟,因此,风电的发电负荷难以保持稳定。

  甘肃电力公司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甘肃电网能够承担风电调峰的发电能力约150万千瓦,根本无法满足未来风电所需要调峰能力的要求。这位专家指出:如果要实现河西2000万千瓦风电全部外送,那么就必须在“风电走廊”再建2000万千瓦规模的水电或火电。

  目前,因为当地煤炭价格比较便宜,甘肃已有两家企业开始建设配套的火电厂。但要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仅靠甘肃自有的水电、火电机组调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西北五省区尤其用黄河中上游水电参与调峰。

  但这样一来,就会涉及到水电、火电机组能否适应频繁调峰,电网能否适应系统潮流频繁大范围波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另外还存在其他电源发电量下压、成本增加、效益下降等问题,因此,各发电企业间的利益平衡和政策调控压力已经凸显出来。

   终端用户需拓展

  2010年,甘肃酒泉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1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103亿千瓦时。而2008年甘肃省统调范围内最大负荷仅为803万千瓦,售电量不过529亿多千瓦时。2010年全省最大负荷将达到950万千瓦,售电量达到560亿千瓦时。即使这样,以950万千瓦用电最大负荷,消纳516万千瓦风电,从电力平衡的角度讲,几乎无法做到。

  由于受到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甘肃省一直未纳入国家“西电东送”电源规划。因此,对于甘肃风电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输电方向,确立风电消费市场。

  目前,甘肃省内水电、火电项目大批投产,发电量增长迅速而用电量增长相对减缓。如果要将风电全部送出,就必须依靠整个西北电网进行消纳。而到2015年和2020年,风电发电量分别约为250亿千瓦时和420亿千瓦时,如此巨大的电量,则必须依靠全国电力市场来消纳。

  然而,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源、电网、调配等统一规划的功能逐步减弱。在风电产业连续四年超常规发展的背景下,风电建设远远快于电网建设,风电生产区与缺电区没有有效的调配机制。

  按照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统筹全国电力市场消纳风电,制定风电跨大区输送的优化配置能源规划,激发经济发达地区积极主动接纳风电的意愿,已迫在眉睫。

   风能利用仍应是大方向

  加快风电建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正是看中了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建设、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以及风电能源长期盈利的预期,所以,在风能建设方面,电力企业投资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一位多年研究风电建设的专家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34.5倍,是全世界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尤其是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年增长率高达105%。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如此快的发展速度,经受一些考验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现在风电机组设计寿命是20年,但现在的装备5年以后就有可能要维护。这不是因为风沙的侵蚀,现在风机叶片的材料选择,抗磨蚀能力都比较强。再加上距离地面80米以上,风沙的密度下降,颗粒细小,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国内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引进技术时,由于资金、技术保护等因素,关键部件引进不完整,机组的磨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华林认为,发展风能是符合低碳能源经济趋势的,可以部分替代一些高排放的火电。发展中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是逐渐可以解决的。

  现在的国家扶持政策是有利于促进风电生产建设的,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建设风电场的积极性。但由于配套的激励政策不完善,出现了风电资源丰富的省份“热”,风电消费市场“冷”;风电生产企业“热”,电网企业“冷”的被动局面。这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时,国家要制定消纳风电的刚性规定,明确清洁能源使用的责任,让消纳风电成为各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自觉行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