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准入标准将出 三线企业抱团取暖

2010-04-02 13:53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风电准入标准》出台后,“一线企业稳坐泰山,二线企业稍有波澜,三线企业则将谋求联合或是出让”。未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在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而“国家队”或可更多进入。
  
  3月26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开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准入标准》),或同《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一起,于4月底、5月初敲定。这将给风电设备制造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线企业稳坐泰山,二线企业稍有波澜,三线企业谋求联合或是出让。”刘屋(化名)说,他是宁波一个风电企业制造商,拥有200瓦到20千瓦风电机组的制造能力,自《准入标准》出台后,开始考虑与相熟的厂商组成联合企业。
  
  三大红线
  
  2009年8月底,风电设备制造业被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过剩,并在10月份入列十部委的六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黑名单”,更在随后遭遇金融贷款限制,由是使得《准入标准》呼之欲出。
  
  资料显示,我国风电设备生产厂家从2004年不足40家,到2009年已有80多家,不到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0%,风电装备产能业超过2000万千瓦,而未来每年半机需求仅有1200至1500万千瓦。
  
  “《准入标准》首先是工信部装备司来制定。”刘屋透露,装备司在调查风电整机制造厂和叶片制造厂的产能建设情况并汇总2008年、2009年产量详情后,会同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完成了《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
  
  《准入标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内容: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企业进行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公司华北区域经理金立萍解释,以第一条标准为例,目前国内能够生产2.5兆瓦、100万千瓦年产量的风电企业“不超过10家”,仅有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运达风力等国内企业及维斯塔斯等外资企业达到过线,“这个行业目前低端产能建设过多,设置如此红线,其实是要求新进入者一入局,就要有配套的科技研发,摆脱国内的技术空心化格局”。
  
  目前,“技术空心化”正是中国风电制造行业主要弊病。2009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80.3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但在新机型联合开发过程中仍然以外方设计为主,中方还没有完全掌握风电机组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且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核心技术,仅是充当组装厂功能。
  
  “至于‘5年以上的大型机电行业从业经历’标准,如果有新进入者,那么几近全是‘国家队’。”金立萍坦言,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从2005年左右开始起步,而在该时段前,民营从事大型机电行业的企业寥寥无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