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机国产化能否支撑风电繁荣

2010-09-14 13:47来源:机电商情网关键词:风力发电风电产业风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然而,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性因素,其中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一直是清洁能源发展的瓶颈,风电产业发展当然也不例外。由于风电机组设备的采购订货成本占整个风电市场项目开发建设费用的75%左右,所以风机的国产化是降低风电一次性投资乃至今后风机经济运行的关键,也是风电事业发展的突破点。目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率仅为53%,质量效率等方面确实难尽人意,自然不能适应风电产业的发展,致使每千瓦风电设备造价高达8000元到10000元,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风电运营商只能“赔钱赚吆喝”,假如能做到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如变速箱、发电机、叶片等全部实现国产化的批量生产,每千瓦风电设备造价降低到4000元到5000元,那么风电就具有了与煤电竞争的实力,当然风电发展就如虎添翼了。

破题国产化

  今年2月下旬,国家能源局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风电技术装备座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会上指出,要改变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就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突破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占领新一轮能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张国宝同时指出,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较低,还不能适应风电产业的发展,变频器、风电轴承等关键设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企业就不能满足于购买国外图纸和简单地模仿,而是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再创新,推出新产品。在这次座谈会上,引人瞩目的是大连市宣布了要建成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的实施规划。当前,大连市已成为国家兆瓦级风电主设备的生产基地之一,基本形成了以1.5兆瓦整机系统集成为龙头,以增速机、电机、轴承、电控设备、轮毂、主机架等为配套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链。大连市新制订的风电产业规划,就是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链,把大连建成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在大连风电产业链中,瓦房店轴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瓦轴”)张扬旗帜,提出要打造全球最大的风电轴承制造基地。风电轴承是风机的重要配套设备之一。由于风电轴承的受力和振动情况复杂,必须承受巨大的冲击负荷,并且偏航、变桨轴承安装成本较大,需达到与主机一样至少20年的寿命,而国内风电轴承在很长的一个阶段里依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加大了每千瓦风电设备造价。近年来,瓦轴瞄准世界水平,以振兴装备制造业16个关键领域的高档次配套轴承为市场导向,实行了强投入、高水平、快产出的技术改造,目前已经形成了为国内1.5兆瓦、2.1兆瓦、3兆瓦风电轴承的全方位的批量生产能力,产品完全达到国际进口风电轴承的先进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