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中美新能源:瑜亮之争

2010-11-16 10:42来源:环球企业家关键词: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美国光伏电站业主而言,拒绝中国制造的麻烦也显而易见。在2009年,来自中国的晶硅电池已经占全球四成的份额,且这一份额在今年仍呈快速增长态势。若美国舍弃中国制造,其他区域的产品“价高,质量未必好,而且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这对美国的投资是没什么好处的。”英利新能源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分析说。

水面之下 

看起来美国提起反倾销调查可能仅仅是中美新能源的一次小摩擦。不过,这也预示着中美之间在这一领域潜在长期博弈,而且很有可能是一种犬牙交错的复杂态势。

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周凤起分析,美国在智能电网、清洁煤、风能与光伏发电场、电动车与储能技术上要领先于中国。以光伏行业为例,美国拥有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这样超过全部太阳能公司市值的超级技术驱动公司。这至少说明了美国在技术与资本两个层面拥有中国难以匹敌的优势;而中国的优势主要在新能源领域的两大产业光伏与风能上,中国制造在成本和规模两个层面的强大优势让中国企业在全球所向披靡。

不过在当下,中国制造的优势更容易获得发挥。那些在中国南方省份遍地开工建设的两三百兆瓦的硅料、硅片、电池板厂,在美国都可算是规模巨兽。事实上,中国已经有一千多条光伏生产线,每条线年产30MW左右的电池组件,其整体制造成本仅是美国的2/3。以尚德、英利、天合光能为首的中国企业自金融危机后加强了美国市场的开拓力度,仅英利一家占美国市场份额就超过10%。

在风电领域,中国风机企业也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去年,中国第二大风机制造企业金风科技(行情,资讯,评论)出口了3台风机到美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沈阳风机制造企业A power成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600MW风电场的主要供货商。中国第一大风机制造企业华锐风电的董事长韩俊良在10月中旬的国际风能大会上高调宣布,到2015年华锐的出口额要超过30%,甚至达50%。

三一电气国际营销公司总经理詹亮认为,中国还不具备大规模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条件。但由于中国风机具有低价成本优势,让美国不得不设防。9月16日,美国风能协会主席Denise Bode督促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来增加风机设备国产化率,以此来阻止美国对中国风机的进口。“美国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 美国美复能源公司总裁陈航告诉《环球企业家》。

面对中国这样的对手,美国人也颇为纠结。一方面,在制造和市场两端,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美国企业热衷于把工厂搬到中国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希望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潜力清洁技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过,颇令美国企业尴尬的是,美国所擅长的清洁技术领域都是中国政府力主推进的—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市场国有企业在上述领域占据强势地位。这对美国公司而言,要进入这些中国“业主”的招标名单,实际上存在诸多困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